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耀州窑以烧造上乘青瓷闻名于世,从晚唐经五代、北宋至金代前期,所烧的青瓷一直享誉天下。金代后期以降,青瓷日渐衰落,其中心窑场也从创烧以来的黄堡镇,东移到陈炉镇。耀州窑的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后期。金末元初的产品仍以耀州窑传统青瓷为主。但在耀州青瓷日渐衰  相似文献   

2.
禚振西  杜文 《收藏界》2010,(2):49-54
耀州窑以烧造上乘青瓷闻名于世,从晚唐经五代、北宋至金代前期,所烧的青瓷一直享誉天下。金代后期以降,青瓷日渐衰落,其中心窑场也从创烧以来的黄堡镇,东移到陈炉镇。  相似文献   

3.
张红星 《收藏》2011,(12):46-51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之一,始烧于唐代,五代时期初具规模,北宋中期以后达到鼎盛,形成了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南北诸多窑场的耀州窑系。金代中期后逐渐衰落,大多数窑场终烧于元末明初,只有陈炉镇一些窑场延续下来,直至今日。耀州窑烧制白、青、黑、酱、三彩、月白、白釉黑花(褐花)等多种釉色瓷,以青釉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4.
明代以后,耀州窑中心窑场从黄堡镇转移至陈炉镇,传统青瓷烧造明显衰退,转烧以白地黑花瓷为代表的磁州窑类型产品。其产品造型朴拙,画风粗犷、洒脱,  相似文献   

5.
杜文 《收藏》2018,(6):74-76
耀州窑从唐代开始就烧造色釉、器型丰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唐代该窑也被称作"黄堡窑"。本文主要结合铜川黄堡窑址考古资料,对唐代该窑各式陶瓷枕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西安  晓明  天竹 《收藏》2014,(21):158-159
初秋时节,陶瓷收藏家们十分关注的以耀州窑为主题的首届古陶瓷艺术沙龙,在西安柴扉阁举办。虽然与会者不多,却聚集了耀州窑最著名的考古学家、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负责人、收藏家、企业家,以及陕西两家最重要的文化与收藏媒体。柴扉阁博物馆馆长黄晓明简略介绍了耀州窑的历史成就。耀州窑创烧于唐代,终烧于明代,历时800余年,影响到河南临汝窑、宝丰窑,南方广州西村窑及广西的永福窑等诸多窑口,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因而《中国陶瓷史》一书将耀州窑定为六大窑系之一。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乔连学  相似文献   

7.
柴菲 《收藏》2007,(3):167-167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正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青瓷窑场,在北方青瓷窑口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考古资料显示,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唐时期青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晚唐青瓷烧造技术基本成熟。五代末烧造的天青釉,更是精美绝伦,堪与越窑秘色瓷平分秋色。北宋时,耀州窑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期,其烧造的青瓷已占据耀州窑瓷器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以印花和刻花装饰为代表的风格,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耀州窑也影响了众多其他地区的窑场,形成了以耀州窑为中心窑场的瓷窑体系——耀州窑系。金代的耀州窑瓷器虽质量已  相似文献   

9.
陈炉窑位于陕西省铜川东南约15公里的陈炉镇,是一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烧瓷工艺延续至今的著名陶瓷窑场。2005年,在陈炉北头桐树圪崂东侧的三层台上,发现了明代烧造琉璃瓦和琉璃构件的窑炉、作坊,并且出土了大量的板瓦、筒瓦、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耀州窑在山西窑业影响下,烧制品种多样的白地黑花瓷器,本文介绍的铜川新考古发掘品部分来自纪年墓葬,这些新资料有助于相关器物的断代,对准确辨识耀州窑与山西、磁州窑等同类工艺瓷器的区别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石琳娜 《收藏》2018,(6):92-93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黄堡地区,鼎盛于宋,金末元初时制瓷中心由黄堡逐渐转移至陈炉地区,此后黄堡窑场日渐衰落,陈炉窑的制瓷规模不断扩大,接替了黄堡窑而成为耀州窑后期发展的中心,使得炉火不熄烧造至今。清、民国时期是陈炉窑的鼎盛和工艺变动期,此时期窑场规模大,产量高,器型丰富,除常见的日用器外,还烧制了许多在其他窑场很少出现的器物,比如常被人们用来盛装调料的塔形罐和竹节形的节盒、厨具中的锅撑子、装饰用的挂瓶、放置帽子的帽盒、煤矿工人采煤时照明的鸡娃灯以及屋顶椽头饰件等,可以说瓷器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情况下,瓷枕自然成为了常见器型并多有烧造。  相似文献   

12.
原雪辉 《收藏》2008,(3):70-73
当阳峪窑群位于豫西北焦作、济源两市北部太行山南麓,宋代属河北西路,金代属南怀州,元为怀孟路,延祐年中改为怀庆路,明清置怀庆府,以修武县当阳峪窑为中心窑场,还包括焦作市当地其他分支及济源市的勋掌窑等。该窑创烧于唐,在北宋中晚期达到艺术顶峰,  相似文献   

13.
安仁瓷窑位于陕西旬邑县城以南仅一公里,在其东南约65公里处,就是黄堡镇耀州窑遗址。此窑历史久远,品种多样。在当时曾兴盛一时,其产品与耀州窑器有很多相同之处,是耀州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经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发现瓷窑窑址42座  相似文献   

14.
正吉州窑是我国江南地区一处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遗址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因隋至宋吉安属吉州管辖,故名"吉州窑",又称"永和窑"。它创烧于晚唐,盛烧于宋,南宋末年衰退,终烧于明代中期,延烧600多年。吉州窑善于利用自身地理和人文优势,集各大名窑之大成,尤其是受唐以后古吉州地区活跃的经济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其产品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风格独特,在众多民窑中脱颖而出,成为唐宋时期南方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吕成龙 《收藏界》2010,(11):47-52
几百年来,我国史书中一直有关于五代时"柴窑"的记载,但由于无法确定窑址和实物,致使"柴窑"至今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美丽传说"。特别是对于其窑址所在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目前有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南郑州窑、河南禹州窑、河南新密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几种说法。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也不时冒出某某人或在某某地发现了"柴窑"瓷器的记载,但最终都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柴窑"始终萦绕在每个瓷器爱好者及研究专家的脑海里。本刊发表陶器爱好者王学武先生的文章,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瓷片标本阐述了"柴窑"就是"耀州窑"的观点,以期引起古陶瓷专家和广大爱好者研究和讨论的兴趣。近期来,"鼎州窑""柴窑""耀州窑"的研究和争论在陕西乃至全国十分热烈,网上的论争更是唇枪舌剑。这三个诞生在陕西铜川境内的困惑人们千年之久的窑口到底有何联系,它们的产品特点各是什么?这不仅是陶瓷研究专家所关心的事,更是广大陶瓷爱好者极为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期望更多的人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来讨论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8,(9):31-31
2008年3月,本刊受邀参加陈炉窑址考古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暨《陈炉耀州瓷精萃》首发座谈。会上公布了2002年以来铜川文物考古部门在陈炉三大窑区进行考古调查的收获,对以往针对耀州窑烧造历史的认识作了大的修正,耀州窑烧造中心区由黄堡迁往陈炉的历史脉络就此明晰,其烧造史自唐代一直延续至现代,薪火相传,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8.
邢福来 《收藏界》2010,(11):58-61
黄堡镇位于铜川市王益区(原铜川城区)西南,南与耀州区(原耀县)接壤,漆水河自镇东北向西南流过,进入耀州城后汇入沮水。这一带河谷宽阔,阶地发育,交通便利,是关中通向陕北等地的必经之地。这一带还盛产煤炭、陶瓷粘土,森林资源丰富,是烧造瓷器的理想场所,唐代及其以后著名的耀州窑遗址就分布于这一带。沿着穿过古镇的漆水河两岸,分布着密集的窑炉、作坊等烧瓷遗址,即所谓"十里窑场"。  相似文献   

19.
刘丽文 《收藏》2006,(3):64-65
瓯窑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此地古属瓯越地,史称“东瓯”,故瓷窑称瓯窑。瓯窑创烧于东汉末年,到元代即衰亡。晋代潘岳的《笙赋》中有“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ling)”之句,所指“缥瓷”可能就是对瓯窑青瓷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隋唐五代到南宋期间,四川成都地区制瓷业已相当发达,成都窑、彭县窑、琉璃厂窑、邛窑等都具相当规模,且各有特色,都创烧了不少珍贵的瓷品留存后世。玉堂窑是近年在成都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古窑遗址,地处四川都江堰市玉堂镇,因此而得名。玉堂窑始烧于唐,终于宋,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创烧了不少珍贵的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