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瓷,是指呈白色调的单色釉瓷,明代称其为"白磁",清代多称"填白"或"甜白"。我国传统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彩瓷等,白瓷属于其中一大分类,也是明清景德镇御窑厂中较为常见的单色釉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黄釉瓷是指在基础釉料中加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后,釉面呈现黄色的瓷器。黄釉瓷是古代颜色釉瓷器中极其重要的品种。《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尤其是明清时期,黄釉瓷器还成为了皇家祭祀与宫廷礼仪用瓷之一。从烧造技术与烧成温度而言,古代黄釉一般分为高温黄釉瓷与低温黄釉陶两大类。本文梳理的主要是古代各大窑场曾经烧造过的黄釉瓷名品。它们孕育千年,既是民族风格的折射,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生动再现了古代黄釉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雨岚 《收藏界》2013,(1):33-33
中国陶瓷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已进入一个红红火火的时代,主要表现在瓷都景德镇瓷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数量大、品种多,且质量高、销路广。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了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借力于白瓷质量的提高,以及彩料和彩绘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各种彩瓷如成化斗彩、嘉靖、万历、康熙五彩、以及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更加绚丽多彩;红、蓝、黄、绿、黑等各种高温和低温单色釉瓷和仿古瓷更是色彩纷呈。尤其是明清时期官办  相似文献   

4.
刘涛 《收藏》2016,(5):46-53
正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瓷器,是近十年来中国陶瓷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批出土瓷器不仅数量较大,而且品种较多、品质较高,除耀州窑青瓷外,亦有少量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建窑黑釉瓷以及耀州窑酱釉、黑釉瓷等。这些瓷器或出自纪年墓,或与其他带有年款的器物如石器、铜器、砚台等伴出,故多数年代相对明确,具有重要的考古断代编年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俊艳 《收藏》2013,(1):60-65
酱色釉早在商代晚期就已出现,但真正成熟则是在东汉晚期。宋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清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并因皇帝的青睐而成为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卉釉色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雨岚 《收藏界》2013,(1):52-55
明清两代单色釉瓷以其品种多、质量高而著称于中国陶瓷史,瓷部景德镇借力于官办御窑厂的特殊地位,成为生产、研发色釉瓷的主要阵地。以下就让我们细数—下这一时期究竟出现了多少色釉品种。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8.
王志军 《收藏》2007,(4):48-49
红绿彩瓷器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釉上以红、绿诸种低温色釉绘成装饰图案的瓷器,后来它衍生出在白釉以外的其他釉色上饰以各种纹饰的彩瓷。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瓷器之所以能够行销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多样、风格鲜明的装饰特征。工艺来源于本土的岳州窑和中原窑场,在融合南北技艺之后,自主创新,创烧了高温红釉、绿釉瓷、复合釉瓷、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等。按照装饰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釉装饰、彩装饰和胎装饰三大类。先来看看长沙窑的釉装饰。长沙窑的色釉属于典型的南方高钙釉,乳浊、黏稠、遮盖性强,可以厚施、复施,釉质莹润如玉。釉色种类丰富多彩,主  相似文献   

10.
赵玉国 《中国收藏》2018,(10):38-41
“这里一物一型,一器一色。红、黄、蓝、绿、白……那么纯粹却又是那么深邃。”面对展厅中陈列的单色釉瓷器,不少参观者情不自禁地这样感叹道。“单色釉尽管只是单色,但她很美,美得让人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11.
杜文 《收藏》2008,(9):40-42
从目前黄堡窑址的发掘看,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唐代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有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时代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段。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茶叶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等单色釉和复色釉瓷,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黑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白釉褐绿彩等高温彩瓷,以及唐三彩、低温单彩釉和琉璃瓦等。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8,(12)
正青色,堪称中国的国色。从中国人类文明肇始直到宋代,青色始终一统天下。宋代开始,单一的青色向诸多颜色延展开去。青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结束,但青色依然是玉器、瓷器等诸多器物的基因与翘楚,至今仍是人们崇尚的高贵釉色。我的这些想法是受了宋徽宗赵佶的影响,亦是受了马未都先生收藏的单色釉瓷器的影响,包括马先生的著作《瓷之色》的影响——先生此书,重新解读单色釉。瓷器之美,竟可以浪漫如诗。2011年中秋节时,有幸接到马未都先生邀请,到观复博物馆参加《瓷之色》发布晚宴。我便先去参观了观复博物馆举办的单色釉瓷器展,洋洋大观,令人开眼。许多朋友们也都去  相似文献   

13.
沈飞 《收藏》2007,(9):68-69
明代德化窑的白瓷产品胎体洁白细腻,以釉色乳白的为大宗,还有纯白、白釉泛青或灰釉瓷等。清代早期,德化窑仍继承明代传统的制作工艺,瓷器质量较为上乘,釉水肥厚而莹润,可与天然玉石相媲美。乳白釉、纯白釉多见于康熙朝及以前,至嘉庆、道光二朝。德化窑渐趋衰落,釉水变薄,白中泛青,且常伴有铁锈斑点。晚清时期,瓷器质量明显下降,釉水以青白、灰白釉为主,  相似文献   

14.
正宋代是高温单色釉瓷器装饰工艺发展的繁盛时期,烧造窑场众多,品种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审美意蕴。下面即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基础,简析这一时期不同窑场烧造的高温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青釉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高温单色釉品种,技术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宋代取得新的成就,涌现出许多名窑名瓷,同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16.
浑源窑的烧造品种有很多,大家更多地注意了它的黑釉剔划花作品,而青瓷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事实上,青瓷独居首位,因此也就有以瓷而名的今天的青磁窑村。青瓷以外,还烧白瓷、黑瓷、酱釉瓷、茶叶末釉瓷、钧釉瓷。我们在窑址区还发现有红绿彩瓷和绞胎瓷器,红绿彩瓷基本上可以确认不是当地生产,而绞胎瓷是否当地生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王元黎 《收藏》2020,(2):66-71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和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瓷器装饰精细华美,如繁花般绽放,青花和粉彩占了极大比重。新乡市博物馆收藏历代陶瓷器3000余件,藏品来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的平原省博物馆旧藏和故宫调拨为主,其中不乏清代官窑上乘之作及民窑精品,现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鉴赏。  相似文献   

18.
陈春红  李奇 《收藏》2006,(8):116-117
湖北省文物总店文物库存品种繁杂,以清至民国瓷器为多。其中民国瓷器品种有粉彩、青花、五彩、斗彩、素三彩、矾红浅绛彩、单色釉等。装饰手法由过去多见的单一绘画,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文,图文并用,特色突出。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牡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风、松鹤、松鹿、红狮、柳树黄莺、喜鹊登梅、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吉祥如意、凤凰牡丹、耕织图、渔樵耕读、桃花美女等。用途分为陈设品和生活日用品两类,  相似文献   

19.
玄色之美     
刘新园 《收藏》2012,(13):43
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上古文献中的"玄色"一词,特指一种微微透红的黑色。屈原《楚辞》有"临湘沅之玄渊",看来玄色会给人以幽深、玄远之感、、中国在商代就已生产出有青色釉层的硬质窑器,今人称"原始瓷"。约在东汉时代,陶工们利用黄黑色的黏土(含铁量较高的原料)与草木灰等混合便成功地烧出了微微泛黄或微微泛青的黑釉瓷器。汉魏六朝时期,浙江德清窑已是以生产黑釉瓷著名的窑场了。至此以后,中国南北诸窑几乎没有停烧过黑釉瓷,这可能有如下原因:黑  相似文献   

20.
张莹 《收藏》2016,(5):66-79
正红釉瓷器属于颜色釉范畴,是在基础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着色剂,经不同的温度和相应的烧成条件烧制而成的红色陶瓷品种。从红釉的呈色成分上看,可以分成三种,即铜红釉、铁红釉和金红釉。铁红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经低温烧成的红釉,如矾红釉、珊瑚红釉等;金红釉则是以金为着色剂,经低温烧成的红釉,如胭脂红、胭脂水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