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熊意念  徐浩然 《收藏》2023,(2):53-57
<正>引言我国云南省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艺术文化是现代产品设计缺少的素材,将彝族漆器元素科学合理广泛应用于建水紫陶的装饰中,将会使建水紫陶更具当地的特色文化民族风格,进而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省非遗手工艺品的整体艺术感。因而,由于与非遗的跨接融入,将传统云南彝族漆器元素充分运用到了云南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技术中,  相似文献   

2.
李朝春 《收藏界》2010,(12):64-69
建水紫陶烟斗创烧于清道光年间,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烟斗是清道光丁未年(公元1847年)款梅纹烟斗。建水紫陶烟斗是鸦片流毒的产物。为满足瘾君子的畸形需求,位于建水县城以北3公里处的碗窑村窑户利用当地陶土资源摹仿内地烟斗式样,生产出胎质细腻若脂、装饰精美的紫陶烟斗。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4,(3):130-135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相似文献   

4.
李朝春 《收藏界》2011,(3):48-51
明清时期的建水为临安府治所,文化兴盛,人才荟萃,书画艺术在滇南首屈一指,因而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建水紫陶名家辈出,紫陶精品不断推陈出新,紫陶烟斗更是以工艺独特、造型新颖、装饰典雅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5.
李朝春 《收藏界》2012,(4):62-65
云南建水紫陶是全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紫陶花瓶,以其典雅秀丽的造型,自然斑驳、变幻万千、明快爽朗的色泽而驰誉中外,是紫陶大家族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一、造型:方非一式,圆小一相 建水紫陶花瓶造型以圆形为主,方彤次之,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相似文献   

6.
张天琚 《收藏》2009,(5):77-78
地处滇南边地的云南建水旧称“建阳”,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凡造访过这座古色古香、充满丰厚文化底蕴的小城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建水紫陶”和“向逢春”的。  相似文献   

7.
一仁轩     
《收藏》2007,(1):205-205
周行春 字一仁,江苏宜兴人,著名青年紫砂装饰陶艺家。自幼痴迷紫砂,受师谭泉海的引导,本着“人善为本,仁爱一生”的信条创建“一仁轩”陶艺工作室,从事陶刻、泥绘、镶金等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8.
李光辉 《收藏》2018,(6):61-66
瓷枕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蕴含着实用、舒适等功能,而且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乃至政治因素,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兽形枕及枕上的动物装饰题材为代表的动物枕更是充分反映出古代陶瓷枕制作者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为依托,探讨陶瓷枕中的兽形枕和动物题材纹饰的装饰内涵。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6,(3):195-195
周行春,字一仁,江苏宜兴人,著名紫砂装饰陶艺家,自幼痴迷紫砂,本着“人善为本,仁爱一生”的信条创建“一仁轩”陶艺工作室,专业从事陶刻、泥绘、镶金等装饰艺术,尤擅长紫砂茗壶的镶金工艺,  相似文献   

10.
黄巧好 《收藏》2018,(6):67-73
在种类繁多的陶瓷枕中,有一种陶瓷枕,以优美的造型、多样的装饰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爱,这便是以如意为名、以如意头为枕面造型的如意形瓷枕。如意形枕,顾名思义是以如意为造型的瓷枕,是一种俯视枕面造型类似叶片或祥云纹、左右两侧有两到三处曲线对称、上有桃尖的瓷枕类型。如意形瓷枕始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是瓷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瓷枕在明清时逐渐被其他材质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相似文献   

11.
收藏紫砂壶首先应学会鉴赏,紫砂壶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它质朴高雅的容姿及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近代艺人的作品,有着特殊经历,是在大浪淘沙中精选出来的,保存至今的数量不多,其中名家名作更是寥寥无几。其砂质大多是黄龙山紫砂土,砂质纯净,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大方,体现了陶艺所蕴含的本质美。功能上强调实用性和使用上的舒适性,成型手法技术娴熟,装饰手法以陶刻为主,多为陶刻名家所为,气韵刀法皆  相似文献   

12.
有关团体操艺术装饰的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装饰是团体操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在团体操表演中因其独特的艺术性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所收集到的有关团体操艺术装饰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我国团体操艺术装饰的理论研究概况与成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团体操艺术装饰的创作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陶瓷器一经入们发明便与装饰艺术融为一体,从此结伴而行,即或不离。陶瓷装饰随着时代的推进,日益浸漫、渗透着多种文化功能,积累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鱼纹装饰就演绎出中国古陶瓷史上独特的"鱼"文化。  相似文献   

14.
君弟 《上海集邮》2012,(6):12-13
陶瓷综合装饰是将多种陶瓷装饰技法施于一器,即"釉上釉下(彩绘)相交错、高温低温(釉彩)相辅佐、雕刻绘画相映衬、人工天然相融汇的手法,使各种技法争奇斗艳,交相辉映,从而达到艺术之最佳境地。"明·五彩云龙纹盖罐(T166—3,图1)采用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逗的装饰,使画面格外娇艳、高贵。现代陶瓷综合装饰,少则采用3种装饰技法。在众多大师的努力下,使作品越来越绚丽多姿,美不胜  相似文献   

15.
刘卓 《收藏》2013,(7):52-61
花卉一直是中国瓷器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代开始,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花卉作为植物装饰题材的一部分逐渐在装饰艺术中崭露头角,诸如莲花、石榴花、牡丹花等花卉纹样广泛运用于陶瓷、金银器、漆器、丝绸等各种工艺品之上。宋元时期,花卉装饰纹样受到兴盛的花鸟绘画影响一改唐代豪放风格,装饰的花卉种类更加繁多,并且造型丰富写实,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6.
陶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避暑的寝卧佳品,又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它以独特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而独具艺术特色,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陶瓷枕始于隋,盛于宋、金,历代相承不衰,尤其在民间颇为普及,亦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以及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其造型、纹饰、装饰技法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馆藏有一批唐至元代的陶瓷枕,不乏精美之作,经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家花园建筑群是传统庭院式民居建筑与云南彝族土掌房建筑式样相结合的建筑典范,其装饰艺术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边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裕阳 《收藏界》2015,(1):62-69
彩绘陶与彩陶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陶器。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烧成后,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彩绘陶则是在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与在陶坯上画彩、彩料和坯体压磨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黄卫红 《收藏》2007,(5):76-78
广东石湾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以兼收外蔷、善仿善刨著称,是我国制陶史上的一朵奇葩,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它除了烧制日用陶器外,还大量烧制艺术陶。石湾制陶工匠善于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吸取各大名窑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石湾窑丰富多彩,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陶塑艺术。那栩栩如生的人物花脊、形神毕肖的案头“公仔”、浑厚朴拙的陶塑器皿、千姿百态的建筑装饰构件、如诗如画的蕊景山石、精雕细刻的山公微塑,无不深受大众喜爱,为当今众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悉心搜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雕塑艺术形式之一的装饰浮雕,在近年来的环境装饰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章探讨了装饰浮雕的艺术特征,从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主题与构图、泥稿制作、材料翻制等方面指出浮雕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