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收藏》2007,(2):95-95
清朝乾隆时期垢玉器制作水平和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器大件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秋山行旅”“南山积翠”等玉山子,还有“九龙翁”“乐寿堂玉海”双樱观鱼玉海”等,都是国之重宝,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巅峰之作;所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玉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玉器用途甚多,大体可分为工具、仪仗、礼器、佩饰、实用以及葬玉等几大类。其中所谓葬玉,从广义上说,凡是埋入墓中的玉器都可称为葬玉,而这里所说的"葬玉",指的是那些专门为死去的人制作的陪葬玉器,而不是指所有埋在墓中的玉器。如古人专门为死者制作的玉覆面,以及玉衣、玉枕、玉琀、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3)
正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一鼎盛时期,它继承发扬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琢玉技艺和风尚,集历代之大成,创造出了不可胜数的优秀作品。清代玉器制作严谨,一丝不苟,它将传统的阴刻、阳线、浮雕、镂刻等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清代玉器的纹饰多以吉祥图案出现,有山水人物、神仙故事、花鸟虫鱼,还有吉祥文字,以借喻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者高雅的情趣意境。清代玉器的种类主要有礼仪玉、装饰玉、实用玉、肖生玉(泛指一般动物型玉  相似文献   

4.
高功 《收藏界》2012,(9):110-113
用玉的世界来形容乌鲁木齐,一点都不夸张:街道两旁林立着装修豪华的玉器店,店内灯光明亮,柜台内摆满了晶莹剔透、制作精美的和田玉;规模宏大的玉器市场人头涌动,前来淘宝的人络绎不绝;和田玉器博物馆展示的玉器,从新石器时代以降直到近现代,品类众多,是玉器爱好者参观和鉴赏的理想殿堂;那游走在大街小巷兜售和田玉的维族小商贩,抑扬顿挫的叫卖声和手上的串串和田玉,令人情不自禁地流连在玉的海洋里——这就是玉城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5.
张立玫 《收藏》2007,(1):121-121
清代乾隆皇帝爱玉成癖,视玉如命,一生赏玩玉器无数。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的赏玩之物——圆雕玉神兽。此玉器是1959年6月由上海文管会拨入的,于1993年8月9日被国家文物鉴定组确认为二级文物,该器为乾隆年间制作,所用玉质温润,为上等的和田白玉。  相似文献   

6.
张海军 《收藏界》2013,(6):28-33
玉,一个美好的字,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中国人使用玉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们给玉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当作家传之宝或者定情之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着数千件玉器,年代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末民初,其中尤以战国两汉时期最为精美,而这  相似文献   

7.
崔兴众 《收藏》2014,(1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相似文献   

8.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明古人对玉器的重视和热爱。因此,自古以来,对玉器的制作十分讲究,特别是像一些佩饰玉或摆件的玉雕工艺,更是精益求精,构思新颖,造型别致,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这里介绍的安徽省望江县博物馆所藏的吹箫童子白玉雕就是一件具有清代典型风格的精湛玉雕工艺品。  相似文献   

9.
南阳独山玉     
张帅峰 《收藏》2013,(5):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0.
南阳独山玉     
蔡辰洋 《收藏》2013,(3):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1.
钱志坚 《收藏》2012,(11):124-127
本次玉石展以居家装饰和案头陈设类的玉器为主,从仿礼器的体形较大的青白玉龙凤纹玉尊、八宝吉祥纹的玉壶,到造型独特的鹰熊合卺杯,从仿真造型的玉佛手、玛瑙石榴到各类造型的水晶、石英陈设,从碧玉的玉山子到翡翠的案头插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玉石资源极为丰富,在新疆、辽宁、河南、青海等地都有玉石产出。品种有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青海玉等等,此外俄罗斯玉、韩国玉也是目前常见的软玉品种。收藏玉器首要条件,一、历史价值,二、玉石的质地。优质玉石材料对于一件玉器来讲至关重要。由于各个时代用玉的产地、种类、质地都不相同,确定玉器的产地、种类、质地,对玉器的鉴定断代、评定价值等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丁哲 《收藏界》2011,(3):28-31
镂雕,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镂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源于钻孔工艺。玉器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下面笔者对史前至明清各主要时期的出土玉器进行考察,以分析历代镂雕工艺的特点及制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钱志坚 《收藏》2012,(21):124-127
本次玉石展以居家装饰和案头陈设类的玉器为主,从仿礼器的体形较大的青白玉龙凤纹玉尊、八宝吉祥纹的玉壶,到造型独特的鹰熊合卺杯,从仿真造型的玉佛手、玛瑙石榴到各类造型的水晶、石英陈设,从碧玉的玉山子到翡翠的案头插屏,器型十分丰富。这些器件大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用,而多是用于皇家贵族或者达官富商们的摆设或者把玩件。其次是具有装饰性的实用玉器,比如带木质底座的紫水  相似文献   

15.
不论朝代怎样变迁,玉制品的凝重,玉材质的通灵,始终是人们审美追随的对象。“君子比德于玉”几乎成为历代中国人修生养性的座右铭,也由于玉器集艺术和财富于一体,因而它也是极具收藏和鉴赏价值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8,(5):100-104
中国古代玉器的生产贯穿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整个历程。玉器风格在六朝与隋唐之前后有明显不同:魏晋以前,玉器的生产受制于封建礼制,有森严的等级和形制限制;从隋唐开始,产生了清新活泼、贴近生活的世俗化玉器体系,器形以实用的玉佩饰和玉器皿为大宗。在玉器皿中,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造型,还有一种肖生式的玉器皿。  相似文献   

17.
名家赏玉     
古老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用玉传统,古人认为玉比金更贵重,黄金有价玉无价。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与内蒙古东部及河北等地。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以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和装饰形器物为主,对动物形象讲究神似。  相似文献   

18.
明代玉器总体上看逐渐脱离了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民间玩玉、赏玉之风日盛。明初玉器风格继承元代,造型上粗犷豪放,做工较严谨精美;中期,玉器雕琢趋向简略,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随着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起,出现  相似文献   

19.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20.
丁子荃 《收藏界》2012,(9):22-28
自古以来,玉在所有艺术品中的地位几乎无与伦比,而近日发生的玉器真伪的论争更是所有古今艺术品无法比拟的:一件"金缕玉衣"使几位文物界的泰斗中枪倒下,一把"汉代玉凳"揭出了玉器造假洗钱的黑幕,而最近的真假玉器之争又将"齐家玉器"推到了风口浪尖——孔圣人说的"君子"玉,正在遭遇愈来愈多的"伪君子"玉的挑战。本期"藏界视点"择录了几位玉器专家和收藏者的不同观点,并配发了来自不同圈子收藏的齐家玉器的藏品,供大家"‘齐玉’共欣赏,‘真假’相与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