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建军 《体育博览》2011,(7X):211-211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对"蔡李佛"早期发展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出:"反清"思想是"蔡李佛"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原动力,禁烟运动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蔡李佛"快速发展和传播提供良好的契机,而太平天国运动和广东天地会起义是推动了"蔡李佛"拳走向境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森虎 《收藏》2012,(19):104-105
禁书之事,早在战国时就已发生。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官方禁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史称"焚书坑儒"。此举造成秦统一以前的各国史记和儒家经典空前禁毁,给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以后历朝,禁书不断。汉唐之际屡有"禁佛"之事发生,每次"禁佛",均有大量佛经被毁。隋朝历时只  相似文献   

3.
二进观音阁     
王玉海 《垂钓》2009,(1):74-76
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人有人缘,佛有佛缘。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可是我却说,缘分就是那短短的一刹那。一见钟情的恋人彼此之间是有缘分的,整夜守候在佛灯下的僧人与佛是有缘分的,那酷爱钓鱼的人和水中的鱼儿也是有缘分的。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握上钓竿,第一次看着鱼儿从水中被拎起,就是在那短短的一刹那,我知道,缘分已经降临到身边,我和水中的鱼儿今生是无法再分开了。  相似文献   

4.
陈华 《武当》2011,(2):50-51
"黄大明星"、"黄大仙"、"黄老板",这些名头,皆因我在当地宣传的佛香品牌迅速串红而得来。我所经营的佛香宣传口号是:"点燃希望,点亮未来",是"通灵感应第一香",其宣传广告效果还是可以的,只不过是钱未赚多少,"烦恼"却好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黄师傅,我儿子去相亲,他老是不满意我们介绍的那些姑  相似文献   

5.
正七佛,又称"过去七佛",是指释迦牟尼及其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七佛作为魏晋以来长期流行的佛教艺术主题,现存实物多以石塔以及石窟壁画、画卷等多种表现形式出现,如北凉石塔,其造型及七佛布局明显受到印度键陀罗艺术的影响。在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七佛造像也大量出现,如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等这一时期所开窟龛,均有七佛题材的造像或壁画。元代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勃兴于人们对现代性危机的警觉和对后现代状况的反思。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与访谈,认识到"蔡李佛"的命名独特,武学思想先进,拳术科学实用,包含浓郁东方文化特色。分析蔡李佛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即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充分借用"影视轰动"效应和媒介来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学术和文化交流展示蔡李佛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承办一系列武术比赛提升其自身的品牌和知名度。提出蔡李佛拳在传承中需要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7.
壶说     
壶是佛,壶是禅,壶是福。壶佛一体,壶禅一式,壶福一相。得壶得佛,入壶入禅,納壶納福。"世间金玉何足珍,且如阳羡山间一丸土。"这丸土化作宜兴丁蜀的一把壶,于是壶便和天、日、人融在一起,壶天同寿,壶日同辉,壶地同存,壶人同生。自古道:壶小天地大,壶中日月长。金木水火土,壶是五行  相似文献   

8.
2020年9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了2020-14《莫高窟》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图1)。4枚邮票的图案名称分别是“北魏释迦禅定像”“北魏影塑飞天”“西魏佛菩萨像”和“唐菩萨坐像”,小型张为“唐释迦佛一铺”。这5种图案表现的都是彩塑艺术,无论是新邮报道,还是从邮票名称上都没有说明有后续内容发行,这意味着这是一套已经完成主题(莫高窟)表达的邮票。对于这样的处理,笔者感到很遗憾。这套邮票在艺术效果和印制工艺上比此前发行的“敦煌壁画”邮票有了新的突破,但彩塑是远不能代替莫高窟这座艺术博物馆的丰富内涵和整体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杂技团在经过多年的沉寂之后,近期推出了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该剧一上演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荣获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优秀剧目奖,使得全团上下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他们打造品牌文化的艺术追求和走行业品牌经营规模化、多元化之路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15)
正敦煌被誉为"艺术明珠",保存着从北凉至元代千余年的艺术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中古时代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生活,组成了一部世界罕见的自成体系的美术史。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11.
陈蓓露 《收藏》2012,(22):68-73
2012年9月26日,由山西博物院与四川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大千世界——张大干敦煌临摹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来自四川博物院的46幅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张大千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1941年至1943年的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据《张大千传》记载,1940年10月,他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敦煌,怀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宗教的虔诚,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沙域,风餐露宿,殚精竭力,耗资巨万,以致债台高筑。在两年又七个月时间里,他完成了对309个洞窟的编号,临摹了276幅壁画。  相似文献   

12.
白跃忠 《桥牌》2012,(11):12-14
在甘肃最好的季节,在久负盛名的金城兰州和敦煌两地,一次全国瞩目的体育文化盛事隆重举行,这就是9月6日至10日举办的2012年“敦煌杯”全国桥牌邀请赛。  相似文献   

13.
摔跤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以摔跤为内容的画面。莫高窟北周·第290窟西披上层有一幅太子摔跤壁画。这是佛传故事画之一,表现须大拿太子向善觉国王女儿裘夷求婚,应约试艺,并以摔跤扑翻大魔力王的故事。比武双方都袒露上身,穿着短裤,头束总角,这是中原民族传统的发式。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描述摔跤时说:  相似文献   

14.
读编往来     
孙峰 《集邮博览》2013,(11):M0002-M0002
读编辑老师:《集邮博览》2013年第10期刊登的陈康邮友撰写的《神州何处赏月台》一文,有一处错误,文中介绍普陀山的赏月之处,出示了1999-6《普陀秀色》邮票中的一枚"普济寺",文中介绍说:"山间有普济、慧济、法雨三大禅寺,普济寺在佛顶山上,寺东的天灯塔为普陀山的最高处,最佳赏月地。"这里有误,慧济寺在佛顶山,而普济寺不在佛顶山。邮票中的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的中心地带,此处也为赏月胜地,普陀十二景的"莲池夜月"就在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15)
正张大千在敦煌待了三年张大千(1890~1983年)与敦煌的情缘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还在上海艺专求学的张大千曾在其师李瑞清和曾农髯那里听说过敦煌。然而,张大千老师叙述中的敦煌也只是一些有关经卷、写本、文物和遗书的敦煌,而未谈及敦煌的壁画与彩塑。真正促成张大千敦煌之行的是第一位到达敦煌的画家李丁陇。李丁陇,河南新蔡人。1937年,他为了保护和发扬敦煌艺术,带领一行13人跋山涉水,前往天寒地冻的不毛之地敦煌。结果到达目的地时只剩下李丁  相似文献   

16.
张颖 《集邮博览》2008,(9):16-17
"伟大的祖国"系列特种邮票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系列邮票的先河,共分五组,分别为:特3"敦煌壁画"(图1)、特5"建设"(图2)、特6"敦煌壁画"(图3)、特7"古代发明"(图4)、特9"古代文物"(图5)。其中第一、三、四、五组均为反映我国古代杰出的创造发明和灿烂艺术成就的题材,仅第二组为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的现代题材。这就使得第二组与其它各组选题不和谐,让人不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19年的夏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花开敦煌"展上,一位红色衣裙、满头银发、眼神清澈的老人正在众人簇拥之下侃侃而谈.西域黄沙、雪山戈壁,奇妙的敦煌在她的讲述中款款而至.这位老人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工艺美术大师、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  相似文献   

18.
《棋艺(象棋版)》2008,(7):38-38
第四届"佛乘杯棋王段位赛——春季赛"冠军出炉第四届"佛乘杯棋王段位赛——春季赛"日前结束。去年在佛乘杯棋王系列赛中总排名第五的刘国华,在今年春季赛中一路领先,以不败战绩顺利封王。卫冕棋王吴贵临因和棋过多,以2分之差位居第二,四连霸梦想破碎!第三名之争也战况激烈,老将马仲威与本届黑马陈庆文积分相近,直到比赛结束,陈庆文才以微弱的优势取得第三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     
莫高窟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规模,现尚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令人叹为观止。敦煌邮政两次启用"莫高窟"风景日戳,展示右视的莫高窟全景。  相似文献   

20.
何平 《收藏》2020,(2):116-121
在犍陀罗佛传故事浮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位肌肉发达、须发浓密、高鼻深目、手持大棒(有时候还持拂尘)的武士形象陪伴在佛陀身边。这位带有强烈希腊人外貌特征的人物,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甚至像喜欢把自己塑造成赫拉克勒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佛教中,这位佛陀的"保护神"是执金刚神(Vajradhara)。尽管在汉传佛教文献中,这位"赫拉克勒斯"似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佛教神衹,但是在犍陀罗佛教艺术中,他却几乎是任何佛传故事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