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厂看花     
到鹤庆马厂看花,缘于对马厂洋芋花的一个约定。经过一冬,美丽的洋芋花在我漫长的等待中开放了。天空飘着零星的细雨,一丝凉风带着毛毛细雨从车窗挤进来带着我们向马厂出发了。  相似文献   

2.
数田野花事,豆类叶子宽大,绿肥红瘦;洋芋,青葱,芫荽,花开小朵,不足观;向日葵张张笑脸,果亦花,花亦果;荷花甚美,却著华盛夏,居水乡泽国.能开出田野的春天,使村子都住在花色里的,当属油菜花了.  相似文献   

3.
跳花节     
“跳花节”是苗族社会中操西部方言(即};:黔滇方言)的苗族同胞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居住环境和语言、服饰的差异,节日名称及时间、地点不尽相同。名称分别有“跳花”、“采花”、“踩山”、“跳国”、“跳洞”、“跳厂”。“跳场”等等。有的在正月跳新年花、五月跳端午花;有的在二三月间跳桃花、六七月间跳稻花。其活动场所设在寨子附近的荒地上,称为“花场”、“花坡”或“花山”。虽然名称、时间、地点不同,但活动内容大致一样,一般都有立杆、跳花、采花、献花、倒杆等程序。所谓“立杆”是将顶端系有彩带(称之为“花…  相似文献   

4.
10月,正当北京结束酷热的夏季,迈人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澳大利亚却刚刚过完并不寒冷的冬季,踏人勃勃生机、百花争艳的春天。一年一度的花节如期又在其首都堪培拉——美丽的格里芬湖畔举行了。今年的主题是“乐与怒”。看,美丽的花节不仅吸引了当地的赏花人,更有专程而来的远道赏花人。所以。这里昂首怒放的不只是姹紫嫣红的花朵,那赏花的笑容,不是一曲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超凡乐章吗。  相似文献   

5.
张良皋 《寻根》2007,(6):88-92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有一段故事: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叽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醉在西坡里     
从小生活在苍山西坡,却从未在花开时节登临探寻,只在大年初一去赏过雪景.知道大花园自然生长着很多花,春、夏、秋季轮番绽放,最艳丽要数映山红吧.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开放,花红叶绿,恰似娇艳的新娘.我家屋后也有,每年腊月就逐渐开放,大年三十那天,我总喜欢折上几枝,插在房门上,再插几束放在客厅,把家里装扮得喜气洋洋的.今年适逢三月街民族节放假,便和几位朋友去了一趟大花园.  相似文献   

7.
文思小札     
写叶不易文友李灿南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如今,写文章难,发表文章更难,但再难也不能停笔,写不出花,就写叶子吧!读罢,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像我们这种年过花甲的人,虽然年轻时节就喜欢写点小文章,但说到底是一种爱好,不过是业余作者而已,笔下生不了花。如今,退休之后,还在写作,那是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让脑子闲着。偶尔发点小文章,让自己乐一乐,成不了什么气候。写不出花,就写叶子。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8.
1914年,智利文艺家协会举办了首届圣地亚哥“花节诗歌比赛”。诗歌的头奖,人们没有犹豫便投选了出来,因为它感动了几乎所有的人。但是,头奖作品并不是花一般理想或山川风光的吟唱,却献给了一个黑色字眼——“死”。1889年,一位将注定成为诗人的女孩,出生在智利北部一个名为维库  相似文献   

9.
贾鸿源  邓宁 《寻根》2015,(2):10-14
寒食赠卵与"行时令"之间的冲突旧俗将寒食节定在上年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唐代文献中保留有众多反映寒食节日风俗的资料,其中镂鸡子、画卵等是重要题材。敦煌文献中所见唐代郑馀庆《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中的《节候赏物第二》篇,对唐代节庆风俗有细致描述,其中便提到"寒食(赏)假花、龙毯、镂鸡鸭(子)、子推饼、鞭、秋千、气毯、饧(饴)粥"。张说《奉  相似文献   

10.
眼镜田里的旱秧密密匝匝长绿时,那帮"土匪"又来了。那天我正和老光棍在田里挖洋芋,没挖几锄,肚里一阵叽哩咕噜,一连串响屁就从开裆裤里滚了出来,老光棍嘻笑着皱个眉,用手指着田旮旯,在那屙,完了埋好,莫让养料浪费了。  相似文献   

11.
1998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以“民族学人吴正光”为题,展播了第二届全国电视人物短片获奖节目之一,再次介绍了贵州少数民族学者吴正光。我知道吴正光,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两年间,他不断地给编辑部寄来他的文章——《清江苗岭行》、《绕有风趣的苗岭吃新节》人侗族风情拾趣》、《侗族建筑赏析》、《古镇青岩读石书》。《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高原牛文化》。《跳花节》、《古代铜鼓与现代苗俗》…··。文章结构严谨,意趣盎然,对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介绍得既通俗又深刻,既具知识性、学术性,…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6,(5)
正蚕花节是江南独有的节日,也是江南独有的风俗,就地域而言,具有鲜明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集中在湖州善琏含山、德清新市和桐乡乌镇的三角地带,当然,从广泛的意义来讲,江南蚕桑区都有这样的风俗,但以此地为最。在吴越文化中,养蚕和种稻一样,是农民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关系生计问题,也影响到子孙繁衍。千百年来,人类的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7,(2)
正"花客"一词,古往今来,有多种诠释。有指赏花之人;有指代花行的经纪人;亦有如宋时姚宽《西溪丛语》中,将牡丹、梅花等三十种花分为"贵客""清客"等"三十客",以花喻友者。本文所谈之"花客",与以上皆有所不同,指的是那些在民国初年,活动于广大西北边塞地区,为偷种罂粟,而来往出入关口的种烟人。三季"花客"民国初期,内地花客入疆种烟,大体可依据罂粟播种的时令不同,而分为"春花""秋花"及"冬花"三个  相似文献   

14.
<正>法国昂西动画节、加拿大渥太华动画节、萨格勒布动画节和日本广岛动画节是世界四大动画节,在前三者的评选中,有一位大师都曾摘取过荣誉。他的《故事中的故事》获得投票耗时4年之久的2002年萨格勒布动画节"史上最佳动画"殊荣《;迷雾中的小刺猬》在2003年东京评选的"全世界最伟大的150部动画"中排名第一。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上,《迷雾中的小刺猬》作为关键词之一,与音乐史上的柴科夫斯基、美术史上的夏加尔和康定斯基、文学史上的纳博科夫和契诃夫,以及电影  相似文献   

15.
桃花箐往事     
正一孩提时代没出过远门,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家里大人出门,总喜欢撵路,目的就是看看没去过的村庄是什么样。到七八岁时,附近的村庄都去过了,就是没有去过山村。去看看山里的同龄人的生活是不是跟我们一样,这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愿望。当时的印象中,时不时有身穿羊皮褂、披着羊披的山里人到村里用竹篮、木瓢、水果、蔓菁、洋芋等山货兑换大米。那时心中就萌生出一个疑问,山里人的生活为何这般艰苦。大人们的回  相似文献   

16.
这幅画没有标明创作时间,但无疑和他的那幅《婚宴》时间相近,两幅画大小一样,风格相似,应该创作于1567年或是1568年。勃鲁盖尔在他的画中表现了对人们在宗教仪式上过度舞蹈的看法,认为那是有罪的和愚蠢的。他觉得人们的愚蠢会表现在圣徒节上,甚至是在对圣母玛利亚表示崇敬的仪式上。在这幅画中,一小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可能是很便宜的彩色木版画)被固定在右面的树干上,下面的陶罐中插着花,没人注意到花要掉了。背景里是被人遗弃的教堂,惟一显眼的建筑物是小酒馆。紧挨着的是校舍,上面插着的巨大旗子使得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相形见绌,门口一个女…  相似文献   

17.
正"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蜡梅雪里藏。"人间四季,花事纷呈,芬芳四溢。女性养花、赏花、戴花,人与花相映成趣。"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人也多以花形容女子,人与花已然分不清。我的身边就有两位花样女子,一位"花外婆",一位"花奶奶",那自然就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婆婆啦。  相似文献   

18.
大理看花     
古城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献名邦。因得文明教化之先,大理居民历来就爱花、赏花、论花。于是便有了“户户流水绕,家家有花香”的动人景象,就有了“大理茶花甲天下”的美谈,就有  相似文献   

19.
9月13日晚,第19届上海旅游节开幕。精彩热闹的开幕大巡游使淮海路2.2公里长的巡游沿线一片沸腾,由21辆花车和28支境内外表演团体共同演绎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情,使市民游客度过了一个欢乐之夜。世界各地28个表演团体参加了开幕大巡游活动,其中境外表演队17个,分别来自法国、德国、美国、韩国、日本、巴西、泰国、印尼、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境内表演队11支,包括洛阳国花牡丹艺术团、包头市女子管乐团、新疆阿克苏塔里木歌舞团、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歌舞团等。  相似文献   

20.
东兰青蛙节     
青蛙节亦称“蚂(虫另)节”、“蛙婆节”,是壮族人民传统的祭蛙节日,至今仍流行于广西东兰、凤山、天峨、巴马、南丹、河池等地。青蛙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举行,多从正月初一起,节期长短因地域、年景而异,一般有三天、五天、七天、九天、十五天,最长的可达一个月。 东兰青蛙节的活动以一个或几个村寨为单位举行。活动分为找青蛙、孝青蛙、葬青蛙三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