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有人认为,坚持正面宣传,以和谐舆论推动和谐社会,就是不要舆论监督。对此,我们的观点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而不是与人为恶;舆论监督的目的,是化解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舆论监督的角度,是团结人而不是分离人。通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永远是舆论监督应当遵循的不变公式。  相似文献   

2.
各级电视台,是各级政府的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这是一个原则。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不能做问题报道或舆论监督。一、主流媒体需要舆论监督类新闻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关系各种利益正在逐步调整,各方面的矛盾不仅无时不在,而且有时还表现得特别尖锐。面对社会问题,如果没有人问津,没有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媒体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负面报道多受限制。尤其是地方党报,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严格控制负面新闻报道的篇幅和数量。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其负面,相互补充才能完美。因此负面新闻也是正面新闻的重要补充,报道得法,能够成为缓解矛盾、宣泄情绪、惩恶扬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警务类电视节目具有普法传播教育、警示、满足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和帮助侦查破案等作用;其负面影响体现为:与司法的矛盾、与侦查的冲突、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违反"无罪推定原则"、诱发犯罪、增强公众的不安和危险感等.警务类电视节目应贯彻"12字方针",做到适度、平衡和以正面导向为主.  相似文献   

5.
佟彧 《新闻世界》2010,(6):138-138
本文从辩证的角度,探讨了读图时代下的媒介娱乐的正负功能,揭示了其普及大众文化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正面社会功能以及降低大众审美能力、思维连贯性和削弱媒体责任感、公信力的负面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8.
央企正面宣传的舆论引导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要充分认识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化解各类矛盾,凝心聚力,为员工鼓劲、加油,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来,促进企业发展朝着良性的轨道运行,进而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新闻宣传手段有两种:一种是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先进典型,进行有力、有效的正面引导;一种是有选择地揭露矛盾、批评落后,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这两种基本宣传手段有点像可以前后加力的越野汽车,正面引导是“前加力”,舆论监督是“后加力”。  相似文献   

10.
方丽波 《新闻窗》2005,(5):52-52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要把正面报道做精彩,就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让鲜活的新闻来吸引人,让深划的思想来说服人,让群众喜间乐见的语言感动人。  相似文献   

11.
范旭   《岭南新闻探索》2006,(1):13-15
如何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这是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面前的历史课题。有些生硬的工作性报道,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有些单纯的表扬性报道,可读性并不很强;有些传统的“四季歌”报道,没有多少创造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和创新正面宣传的艺术和形式,使正面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不断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可以在“五个改进”上再下一些功夫:  相似文献   

12.
有些官员把表扬政绩、宣传美好、歌颂光明的报道称为"正面新闻",让人感到很悲哀,其实新闻只有客观报道事实真相之说,本无正负之分的.  相似文献   

13.
“正面宣传”中的摆设造假,就是露馅了,又有多少人会当作一回事去较真和较劲。尽管不能与“纸馅包子”的恶作剧相提并论,但其手法并没有多少差别,延伸开去如法炮制,形形色色的造假便接续而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面宣传果真能起到正面效果吗?我看未必,比如有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北京人到唐山遭到几个坏人围打,被唐山的警察“解救”出来。这个警察怕这几个坏人再来,就把这位北京人护送到了车站。北京人对警察非常感激。这条新闻无疑是表扬警察的,但是仔细想一想,社会治安怎么到了这种境地?假如警察不护送,坏人就有可能再来,坏人的邪气何等猖狂!当然,类似这样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在广播电视中播放,随便就可以举出一堆例子:如告诫小朋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来了生人不要开门;在打黑中查出了多少窝点多少枪支弹药;住宅小区安上了电子眼;市场上的假贷如  相似文献   

15.
一转眼。做驻地记者已经十个多年头了。十年时间的历练,使我对驻地记者的工作有了颇多感悟.对很多似是而非的矛盾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写下这样的题目,或许让人疑惑。正面报道不就是传播正能量的吗?还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说理的公共理性要求取得共识,至少是达成相互理解和妥协,而不是相互否定。不同看法的人可以相互争议,甚至激烈批评,但不应该相互把对方先看成是零和游戏的对手,更不能当作必须彻底否定、压倒,甚至消灭的敌人前几天,因为我居住的街区内一家超级市场要扩建成一个小型卖场,还要添加一些特色店铺和一家咖啡馆,因此开了一个听证会。出席听证会的有一位市议员、超级市场的计划说明人和附近的市民。这个扩建计划提出来后,酝酿讨论已经好几次了,因为有市民反对,一直无法把最终计划确定下来。在美国,市民与商业公司发生矛盾时,政府代表是中立的讨论协调者。所以严格地说,听证会是市民与超级市场之间的沟通。好几位市民陈述反对意见后,超级市场的计划说明人说明了立场,双方僵持起来,似乎已经再也无法沟通了。这时候,市议员问市民们:那你们有什么正面建议吗。有一位市民说,应该把原计划的卖场面  相似文献   

18.
徐飞 《视听纵横》2003,(4):113-113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多年来似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这样的“共识”几乎把新闻舆论监督与批评性报道划了等号。而笔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实质还应包括正面监督。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改革走向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改革走向探讨承欢(清华大学)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的期刊工作,目前正面临着两个大的矛盾:一是期刊出版量的增长,读者需求的增长,与图书馆经费紧缺,期刊订购量不断滑坡之间的矛盾。二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建设对期刊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图书馆信息过滤与控制的必然性,提出了图书馆信息过滤与控制的理论基础,认为图书馆的信息过滤与控制包括对正面信息的积极控制,也包括对负面信息的消极过滤与控制。图书馆信息的深度开发、利用都是以信息过滤与控制为基础的。信息过滤与控制将成为图书馆个性化主动服务的基础,通过对大量无序信息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分析和综合,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息需求,解决文献信息的庞杂性与信息需求的特定性间的矛盾,使读者通过最少的文献获得最大量的所需信息,这正是图书馆信息过滤与控制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