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指示剂与中和反应 例(200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只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探究内容之一,是酸碱盐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纽带,同时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下面将该实验常考查的类型题归纳如下。题型1: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未变质),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3.
闪光的溶液     
当讨论的课题涉及酸、碱和酸碱指示剂时,可以用广泛指示剂和不同指示剂的组合作演示,闪光的溶液演示的整个过程如下: 一、在1000ml的烧杯中盛500ml水,并加入3ml广泛指示剂和3滴1M的NaOH配制成溶液。在此溶液中一滴一滴地加0.1MHCl,借以说明颜色的变化发生在不同的pH范围。在滴加HCl的过程中,记录溶液显示兰一绿,绿,黄,橙和红颜色时的pH范围,溶液  相似文献   

4.
例1 (南通)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常伴有明显的现象,不过也有些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5.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6.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7.
一、判断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例1 (2005年河南省)下列做法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Fe2O3+4HCl=2FeCl2+3H2O (B)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Na2CO3+Ca(OH)2=CaCO3↓+2NaOH (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设计了恒压式实验装置.用该实验装置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过程,解析了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实验教学难点问题,有助于在教学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8年第2期所刊《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的解法探究》一文中,例2(2007贵阳中考题)在证明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时,黄梅老师在方案评价中认为: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和滴加CaCl_2溶液都能证明NaOH中含有Na_2CO_3。  相似文献   

10.
1.SO2-4干扰离子:SO2-3、CO2-3、Ag+.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无沉淀生成,滴加几滴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SO2-4.注意问题:针对未知溶液,稀盐酸和BaCl2溶液的滴加顺序不能调转,若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盐酸,则生成的白色  相似文献   

11.
喷洒了B(稀盐酸)后红色逐渐消失,说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使酚酞试液的颜色发生变化.(1)若月季花是由碱(如NaOH、KOH等)溶液画成的,则A为酚酞试液;(2)若月季花是由酚酞试液画成的,则A为碱(如NaOH、KOH等)溶液.  相似文献   

12.
<正>一、高考题中硫酸的电离(2020年全国理综Ⅰ卷13题):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因,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介绍了利用该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祥鸽 《课外阅读》2011,(8):236-236
(2011十堰市)45、小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没有发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滴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题目 向100mL0.1mol/L的AlCl3溶液中滴加350mL0.1mol/L的NaOH溶液,求生成Al(OH)3沉淀的质量。 解法一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从反应过程看,首先生成Al(OH)3沉淀,当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后,过量的NaOH与Al(OH)3反应,使沉淀部分溶解.题目中要求的是剩余部分的Al(OH)3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科书中有关滴定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的跳跃性较大。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借助指示剂判断是否会有误差?等等。由此,我对“中和滴定原理”的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旨在使学生真正理解借助于指示剂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的原理。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我运用“理论探究法”进行教学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情境引入1.幻灯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计算表达式如…  相似文献   

17.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 在做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检验生成产物(O2、NaOH)的实验时,当检验O2结束后,向里滴加0.5%的酚酞溶液2滴,溶液呈现红色,振荡,红色褪去成为无色.  相似文献   

19.
一、准备阶段 1.试剂: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一般为甲基橙和酚酞.强酸和强碱中和滴定时,可选用酚酞或甲基橙;强酸和弱碱中和滴定时,可选朋甲基橙;弱酸和强碱中和滴定时,可选用酚酞.在滴定终点时浅色变成深色更便于观察.闪此,诚滴定酸更适宜用酚酞,酸滴定碱更适宜用甲基橙.  相似文献   

20.
碱金属十问     
1.钠跟酸溶液的反应,是钠先跟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酸中和吗? 答:不是,因为钠跟水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把电子转移给H2O分子电离产生的H+,是离子反应.在稀盐酸、稀硫酸等溶液中,HCl、H2SO4完全电离,产生了大量H+(H2O此时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