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韵”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与品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标准。如果将其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品评,书法的“气韵美”也就更多地表现为书法艺术家将胸中之“气”,也即,书法艺术家内在的品德修养,生活情调,人格气质,文化品位,学术涵养等,通过用笔、结字、走势、布局等诸方面体现出来,形成一个气贯全局的书法“艺术意象整体”,它如若给人的感觉为元气淋漓,酣畅通达,氤氲神妙的话,我们就说这样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了“气韵美”。  相似文献   

2.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3.
"文气"与"气韵"本于"元气",是"元气"的审美功能向艺术扩大的产物."文气"既包含创作主体的"天赋,才华",又是形之于作品中的"风格",及受激发而形成于读者心中的"读者之气".文气的流动是一个由外物到主体到作品又到读者的,宇宙-文-人的元气流动过程,其本质和运行模式上与"气韵"是一致的.只是"气韵"后来发展成为对各类艺术进行本体性描述的概念,超越了"文气"而在更广大范围内使用.  相似文献   

4.
"气运"与"气韵"都以"气"为核心构成的新的复合型气范畴,南北朝时期,"气韵"作为全新的审美范畴开始运用于艺术品评。"气运"意蕴单薄,而"气韵"内蕴丰富,体现为形神的融合一体与生命的节奏韵律两者的有机统一,"气韵"的意义远大于"气运"。因此,不能以通假之名将"运"与"韵"相等同,进而将"气韵"的意蕴简单化为气之运化节奏和谐。"气运"与"气韵"有着本质差异,不能将其混为一谈,《续画品》中品评谢赫的原文应为"气运",而非张彦远转引之"气韵"。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决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具体表现为:线条姿态美、运笔节奏美、形体组合美、章法气势美、内容情感美、心灵意境美。总之,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中国书法艺术之“气”的理论本源与概念,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的特征、地位及其书法审美要求与品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画的创作与品评中,“气韵生动”为六法的第一法则,只有得气韵而后方为得画法之真法。气韵和气韵生动都是抽象的概念,有些难以琢磨。尤其是在论及艺术家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气韵生动时,自古以来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的体验和领悟做出众多分歧的解说。文章旨在对古代画论中关于气韵生动的梳理研究,重点揭示中国画气韵生动与人品的主要关系是:可修的人品与可学气韵。  相似文献   

8.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系统,由于以象形为基础的形态结构,千百年来,在作为语言工具的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门实用艺术——书法。当今随着国学复兴,书法渐次成为社会和教育界追求美的一种主要载体。为求实效,本文拟从汉字书法的气韵方面作一探讨,以启迪后学。  相似文献   

9.
对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范畴作了阐释。包括:形质与神彩;笔力与气韵;意象与意境;情性与风格。旨在加深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气韵之气系指艺文之气.它是作为宇宙本体之气的分体,是人性之气与物之气在艺术创造领域中的交流、融合与凝聚,通贯于艺术创造的主体建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与艺术的接受批评.气韵说的根本要求是一切艺术品应当与生命同构.在艺术品中,艺文之气应当流行顺畅如风,凝结强健似骨,虽阳刚与阴柔百态,但皆能显其生动之势,遒劲之力.而气之运化,和谐而有节律,因变化莫测而神,臻余味无穷而妙.气依韵而运化,韵本气而神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乃艺术之至境,亦即"气韵生动"的极致.  相似文献   

11.
书法之韵     
正韵,是书法品评中的重要概念,如神韵、气韵、雅韵、遗韵、韵律、韵味等。韵亦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概念存在,是对美好的褒赞和形容。在宋之前,韵仅用来品评音乐。宋代由于尚意书风的出现,意和韵多有相同性。宋人将韵的概念引入书法领域,无论是对书法创作主体还是对书法作品的评鉴,都将韵与神、气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与文学翻译活动同样密不可分。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理念与文学翻译观相结合,是我国20世纪翻译思想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文学翻译者应努力再现原作"文我为一"的生动气韵。  相似文献   

13.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翻译活动属于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文学翻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气韵"理论与文学翻译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可作为文学翻译理论而用于评判文学作品译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所谓意境美,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艺术家将其一定的思想情感倾注于某一艺术形式和表现对象而产生的升华性的美感。这种美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比比皆是。我们在欣赏一幅成功的书法艺术作品时,这自然可以透过书法的点线造型,感受出书法家的情感倾注于书法艺术形式所...  相似文献   

15.
"气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审美形态之一,它由单音词"气"与"韵"分别构成,经过朝代更替发展,"气"与"韵"才复合成气韵。汉语的文字建构过程中彰显的空间造型建筑美,和汉语在诗歌、散文、戏剧等语音方面表现出的旋律与节奏音乐美,都体现了"气韵"这一传统的审美形态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一株艺苑奇葩。它以汉字为表达形式,以点线为表现手段,通过均衡对称的章法结构,运动变幻的节奏韵律,雄健流畅的笔法线条,以“无声之音、无形之象”的艺术个性,神奇般地幻化出动态美的种种意境。 (一) 动态美是由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感受激发的一种审美活动。它包括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它是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审美联想与审美体验的理性升华。书法艺术就是通过这种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识,营造出了具有各种不同意境和动态感的抽象性艺术。 书法动态美是构成书法美诸因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载体尽管高度地抽象化、符号化。但一经书法家的妙手神笔,不同作品便会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展现出各种动态美的意境。一幅完美高超的书法艺术,从点画结体、章法布白以至通篇气韵,无不具有动感形象,无不体现动态美。呆板静止、苍白涩枯和毫无动态神韵的作品,必然是缺乏艺术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失败之作。所以书法动态美,也是充分表现艺术个性和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书法艺术的创作,欣赏离不开直觉,在评品作品时常以“气韵”、“气势”、“笔势”等词进行表述。“势”是书法艺术对自然抽象模写的一种特殊形式.书法作为中国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势为先”的思想也广为大家接受,可以从书法中形势的关系,势的取法自然两方面解读书法理论。  相似文献   

19.
乔彦妮 《现代语文》2010,(5):150-151
本文对气韵的内涵及特征作了概括。对中国古代气韵论的源流、发展进行了梳理。从把气韵分成"气"和"韵"的理解,发展到把气韵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理解。从气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看出:气韵是被表现对象的内在生命或内在精神和作家自己的人格性情或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与诗文意境、绘画等皆有紧密的联系。这里就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进行阐述。诗文内容是书法表现形式的载体,书法是对诗文的艺术再造。使书法与诗文的意境达到意境共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