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王守仁对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正德初年,王守仁疏救南京科道官戴铣、薄彦徽等忠良,得罪宦官刘瑾,被谪戍贵州龙场任驿丞。此间,王守仁创建龙冈书院、主讲文明书院,他开启明代贵州创建书院教育之风、通过书院教育培养大批才俊、建立书院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学术上为黔中王学的产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明代湖北书院有105所,在全国书院教育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若以功能来划分,明代湖北书院大致可分为讲学、科举、祭祀三类。事实上,每个书院都具有这三种功能。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书院是王守仁、湛若水及其后学讲学的产物。明代湖北书院讲学的流派主要是阳明(王守仁)、甘泉(湛若水)和白沙(陈献章)三派,李承芳、何迁、葛寅亮、顾阙、顾问、耿定向、耿定理等儒师或主白沙,或宗阳明,或宗甘泉,建立书院,开席讲学,推动了湖北书院讲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明代湖北儒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化论坛》2010,(1):F0002-F0002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父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28岁举进士出身,34岁任兵部武选清吏司在事,是年开始授徒讲学至57岁寿终。在贵州的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广西的南宁学校,  相似文献   

4.
王守仁(1427—1528)是明代的大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上,他是当时主观唯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在反对程朱学派权威的口号下,进一步发挥了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学说,建立起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完整体系,在很多方面,比英国的蒙昧主义者巴克莱更早地创造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在教育上,王守仁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中晚年主要从事教学活动,潜心培养门徒弟子。明朝正德三年(公元1508),他三十七岁时,至今内蒙的龙场,建立起了龙冈书院,次年在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肆业之所。其名始于唐代。书院用以讲学,则始于唐末。 零陵古代有书院则始于宋朝,续创于元,明,发展于清。宋时零陵有书院5处,宋理宗皇帝曾赐“道州濂溪书院”题额一付。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祁阳创办浯溪书院。到明代。由于王守仁等人的倡导,一时私人书院大增,零陵有书院15处。但是延至清初,或因战乱,或因经费不断,或因年久院舍失修,已废14所。至清乾隆时,由于  相似文献   

6.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人多称之为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代学者陆九渊(即陆象山)的学说,综合孔孟及其弟子的哲学思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当世和后代影响颇大。为了传播和推广其哲学思想,王守仁从三十四岁起“专志授徒讲学”,直到五十七岁逝世,从未脱离过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他从“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旨出发,大力宣扬“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我省著名的历史遗迹──无锡东林书院。现在第一期修复工程,正在施工。修复后的东林书院,将向国内外参观者开放。东林书院是八百多年前宋徽宗时福建学者杨时建立的。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杨时在无锡讲学十八年(公元1111-1129年)。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一称“龟山书院”。杨时离开后,无锡人士在书院东面,建造了“道南祠”纪念  相似文献   

8.
<正>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学者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后迁越城(今绍兴),居住光相坊。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因“南中盗贼蜂起”,王守仁受朝廷“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征讨南赣一带农民起义。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先后镇压了横水左溪桶冈、(氵利)头、大帽山等地的农民起义。在此期间,他整顿吏治、建立秩序、轻徭簿赋、带种赈助、励  相似文献   

9.
讲会既是一种学术组织、学术团体,又是书院固有的学术讨论、会同讲学、学术聚会等会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讲会和书院的关系是并行而又各自独立的。但实际上,由于“讲学”这一共同事业,“会讲”这一共用的讲学形式等原因,书院和讲会两者往往是连体共存,以“立书院,联讲会,相望于远近”为其生存状态。讲会和书院的结合,是王、湛及其后学寻求学术自由的明智选择,也寄托着社团书院的讲学精神,乃至政治意愿,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区间轮会、州县府省各级联属大会是明代书院讲会最有特色的组织形式,正是在朝、在野王、湛弟子及其后学的讲会讲学,才鼓荡起明代近百年的心学思潮。  相似文献   

10.
沅陵一中坐落在沅陵县城天宁山上,滔滔沅水从校园边流过,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1901年,辰州知府(沅陵古称辰州)“奉文办学”,以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曾设坛讲学的“虎溪书院为住院,生童为学生,山长为教员,敷衍板成”新校。1903年正式成立“辰州官立中学堂...  相似文献   

11.
王守仁简介王守仁(公元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明武宗、世宗时,曾任南京兵部尚书。为了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明朝,他多次出兵镇压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暴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同时,王阳明主要成就在哲学领域。他继承了孟子的“良知”学说和陆九渊“心即理”的思想,批判来喜的“理学”,进一步发展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王守仁的著作由他的学生汇编成《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其中哲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是《传习录》(上、中、下)和《大学问》。王守仁的一个弟子抓住一个小偷。小偷听…  相似文献   

12.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也称阳明先主,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他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守仁从自己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出发,并根据自己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教育心理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见解。这些见解散见于其主要著作《传  相似文献   

13.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南宋江西婺源人。他于19岁中进士后,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做过十年的地方官,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他的学说与思想影响了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并波及海内外,至今未已。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他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是他一生中振兴理学,开创和健全书院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早在唐代九江就出现了书院的最初形态,民间讲学授徒、传播文化的活动已相当活跃。白鹿洞原是唐代李渤隐居求学之地。…  相似文献   

14.
王守仁的《社学教条》及其儿童德育思想刘德华王守仁(1472一1528)宇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长期担任地方官吏,曾住江西卢陵县知事、南京刑部、吏部清吏司主事、都察院左金都御史等职,巡抚南赣、汀、漳等地,主持...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书院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有很深的书院情结,建复了大量书院,推动了明代书院的勃兴;他二十余年书院讲学不辍,促进了书院讲会制度化和讲学平民化,也在书院史上再现了书院学术一体繁荣的局面;在长期的书院教育实践中,王阳明还在书院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师教学原则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书院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1508年春,王守仁谪戍贵州龙场任驿丞,其后创建龙冈书院聚徒讲学.对王守仁创建龙冈书院的动因及其条件作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王守仁在谪戍贵州龙场期间的史事,而且可帮助弄清王守仁对贵州教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习之友》2008,(6):64-64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官至兵部尚书,是明代“阳明学派”创立人。他自幼才思敏捷,经常逢事作赋,有一首《哭象棋诗》就是他即景而作的。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48岁辞官南归,先后在杭州的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卒于云阳书院。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自小立志做圣贤,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是我国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不但精通儒、佛、道家的思想学术,而且在军事上的作战韬略和领导才能在历史上也是影响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实斋,浙江绍兴人。他是乾隆时的进士,官做到国子监典籍(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领导人)。曾是定州定武(今河北定县)、保定莲池、归德文正(今河南商丘)等书院的主讲,后来的湖广总都毕沅的幕僚,赞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工作。他的一生精力,都用于讲学、著述和方志编修。在学术上,他提出“道(理)寓于器(事物)”的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