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子认为"尚同"是政本之道。墨子主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构成"尚同"的政治次序,以"治法"保障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以"天志"作为"尚同"的最高原则,以义利相兼为"尚同"的实质。然而,墨子的主张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在中国并未像儒家、道家那样影响深远。但它同西方的世界主义、自然法、功利主义等主张有诸多相同之处。对我们今天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等关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墨家学说为先秦之"显学",富有独创精神,在学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墨子的"十论"思想体系做了综合分析,认为墨子从平等观出发,在人际交往原则中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在政治思想中主张"非攻"、"尚同"、"尚贤",在经济思想中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从而论证了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平等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墨子的非攻、兼爱、贵义、尚贤、尚同、节用等政治主张,以及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论述了其思想观点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论墨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和"的社会民生理想以及以"兼爱"为理论内核的"尚贤"、"尚同"、"节用"等一系列社会建设主张,具有丰富的社会和谐特征和思想内涵.吸收、借鉴包括墨子在内的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合理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对墨学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该文就墨子的“尚同”思想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以《墨子》文本本身来论证郭沫若认为墨子的“尚同”是极权政治并以“王公大人为本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尚同”,这一思想以“兼爱”为理论基础,以“尚贤”为现实起点。“尚同”与“忠君”关系密切。“忠君”并非封建专制思想,中国国家发展所呈现的大一统趋势实际上得益于“尚同”思想,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一系列的哲学观点,为国家的治理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墨子所处时期的社会、人文背景以及当时的音乐发展状况,来探究墨子非乐思想形成的诸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墨子非乐思想对现下中国社会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针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但是,墨子认识到仅仅靠“兼爱”“非攻”的道德说教是不能奏效的,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承认和服从的政治权威,不能建立一种新的稳定的政治秩序,要想实现社会的稳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墨子提出了“尚同”说,即“一同天下之义”,以最高统治者的是非为根本标准,按照最高统治者的意思行事,“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对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的权威要无条件地服从。墨子的“尚同说”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特征。“尚同”学说,从古代中国统一的意义上讲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要求制止战争、以达统一的愿望,但是,其学说自身的矛盾性,使他的“尚同”思想抹上了比较浓重的专制主义色彩,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韩非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继承了墨子的尚同说,建构了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思想。  相似文献   

9.
墨子在救治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贵义是重视治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反映了民众对社会正当行为的渴望;尚贤主张用人制度以能力为本位,尚同侧重讲按照"天志"来统一全国思想与行动,二者是治政之根本;尚力重视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节俭体现了生活用度的合理安排,这一原则在日常消费中表现为"节用"、"节葬"、"非乐"等。墨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社会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墨子"十论":兼爱与非攻、尚同与尚贤、节用与节葬、天志与明鬼、非乐与非命五个部分来探讨墨子的民本思想,墨子主张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