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徐志摩是中国最早翻译哈代诗歌的诗人,而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哈代的影响,但是,除去技巧运用、作品风格上的相似,两位诗人在诗歌背后的关注点却是迥异的。两位诗人的诗歌中,都有一种悲观,哈代意图透过小我的悲观,为大我乃至宗教、社会找出一条出路;徐志摩则透过小我的悲观,营造出一种小我的忧郁,并借这种忧郁安慰自己、安慰整个社会的不满足。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个人成长经历所致,另一方面,也和社会背景、民族宗教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哈代对于诗歌的巨大贡献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对其主题诗歌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反讽是哈代用诗歌探索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对哈代诗歌中反讽手法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哈代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哈代小说和诗歌及其研究文献的分析,使读者对于哈代的小说和诗歌的共同主题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以帮助国内哈代的研究者们进一步了解哈代诗歌和小说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哈代熟读经书,深谙教义,精通神学。哈代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与他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有着密切联系,其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圣经》的典故和意象,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宗教气息。本文试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原型来揭示哈代的宗教思想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英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在其诗歌创作中,时间是其重要主题,与其他诗歌主题紧密相连。哈代诗歌中的时间主题是深沉地、乐观地看待时间悲剧,这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思想构成了哈代悲观主义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6.
张立斯 《考试周刊》2010,(21):31-32
托马斯·哈代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哈代的抒情诗入手,对哈代的诗歌与创作思想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韩俏俏 《文教资料》2009,(24):26-27
托马斯-哈代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杰出的诗人.哈代第一部诗集一发表就受到了国外诗歌评论界的密切关注.随着哈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发展,各时期研究逐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综述国外诗歌研究的发展情况,以期为中国的哈代诗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托玛斯.哈代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哈代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诗歌的总体研究、对其自然诗的研究、对其战争诗的研究、对其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以及现代主义倾向的研究。国内哈代诗歌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哈代诗歌数量之多、成就之大极不相称。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者对哈代小说的研究硕果累累,对哈代诗歌的研究比较少,这与哈代自己对诗歌的执着不相匹配。而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哈代诗歌的研究鲜有。文章从语音、词汇、句子、意义四个层面对哈代诗歌《生死迎日出》进行文体学分析,同时借助语料库BNC网页版获得一些基础数据,帮助阐释此诗的文体特征和意义,以期使传统的文学文体学分析更加客观、准确和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在《苔丝》一书中,通过苔丝的悲剧性毁灭这一主题,反映了他的宗教反讽;本文主要从哈代对特定宗教人物的描写、具有宗教意味的重要角色的塑造、对宗教信仰、戒律等的插入性评价,及重要场景的安排,来阐释他的宗教反讽。  相似文献   

12.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但其诗歌创作也独树一帜。其作为回归诗人的定位,哈代的战争关注过程及其对战争态度的嬗变是研究哈代战争诗歌的基本前提。论文从语言、内容和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考察:哈代关注战争,对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哈代最终回归诗歌,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诗人。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富盛名的诗人、小说家之一。哈代虽未曾在作品中明确提及他本人的宗教观,但他复杂的宗教背景以及对宗教事务的频繁参与和观察使得他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涉及宗教主题。哈代宗教观研究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哈代作品和哈代生平研究,作品研究又可进一步分为宏观层面的作品整体评价和微观层面的《圣经》原型和《圣经》典故分析。所得结论部分趋同,但也存在分歧和漏洞。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然而哈代在书中对宗教和社会所持的复杂而尖锐的态度让它出版时大受冷遇。本文旨在探究其宗教方面的原因。除了简要介绍托马斯.哈代和《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书中人物的详细分析发掘哈代身上深刻的基督教烙印和明显的反基督教倾向。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乡村日益被迅速崛起的大机器工业吞噬,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正趋向崩溃,农业文明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工业文明。尖锐的阶级矛盾、复杂的社会问题、强烈的文化冲突使哈代进一步失去了对宗教的信任。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抨击了宗教的信条,表明了自己鲜明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6.
哈代以其"爱玛组诗"颠覆了英国传统挽歌。鬼魂意象在"爱玛组诗"中频现,而其诗歌功能迥异。鬼魂或是哈代直接抒情的对象,或是哈代追忆往昔的载体,抑或是阐释爱玛内心独白的视角。正是鬼魂的意象使得哈代实现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时空穿梭,把爱玛组诗的主题从个性化的爱情推及人类永恒爱情的境界。同时,鬼魂意象是研究哈代诗歌现代性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哈代是出于十九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的诗人和小说家,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基调是悲观的。但是同时哈代信奉社会向善论,作品中有生机和希望。悲观主义在其作品中有二重性,即种不加掩饰的绝望和蕴含乐观的希望。本文以哈代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为例,解读了哈代诗歌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苔丝》在宗教问题上多有涉及,而且该小说至今读者众多,影响巨大,因此对该小说中哈代的宗教观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相信报应、预兆以及对当时宗教状况的褒贬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以期对哈代在该小说中的宗教态度作出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合二为一》是诗人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十分富有哲理,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胡懿 《考试周刊》2009,(26):214-215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因其质朴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而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哈代的《苔丝的悲哀》一诗进行分析。文中主要分析诗歌中用词、韵律、语音所达到的韵律美和形式美,以及诗中情感的传达等方面,以加深读者对哈代诗歌创作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