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消除消极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并保持精神上的愉悦。为此,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应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其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阐明了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加强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对身心的健康效应早已成为当今健康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的锻炼特征,探讨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结合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进而构建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锻炼+健康"平台。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剑康  余贞凯 《时代教育》2006,(12):37-37,44
体育锻炼能愉悦身心,消除身心疲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樊晓仑 《考试周刊》2012,(37):114-115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运动的多样性造就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完整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就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减负后增加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论述,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分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此文中论述了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还分析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平衡的调节,统一了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目标,促进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身心都得到了健康发展和成长,从而笔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积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贝内克指出:人在未成年时期,游戏对身心上的发展比学习意义更大.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表现和丰富自己的情感,有利于调节神经功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促使其性格、心理健康发展.青少年的健康体魄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出发,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措施: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关爱体育锻炼弱势学生,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计划.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所有学校开展的重要体育活动形式,是巩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体育锻炼不仅对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