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所谓“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规范的教学行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互动愉悦和体验成功的教学情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每位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分课前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课前参与以“导学提纲”为抓手,有效的让学生提前进人学习新知的准备阶段;课中参与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课后参与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在各个环节中只有有了学生的参与,才会有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刘平  常永和 《科学教育》2007,13(6):87-88
课堂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因此师生情感交流是否融洽是否和谐非常重要。老师是否喜欢学生,学生是否喜欢老师,老师对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是关系到这门课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其实是由教和学二部分组成的。先谈谈教,教是由教师主导完成的,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不能死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常规,应该有所突破有所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该知道,现在的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1教师的仪表与教学老师究竟应该如何穿着才是最佳?是应…  相似文献   

3.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把所讲的课的构想和设计说出来,它不仅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解决“为什么这么教”这一历来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在具体的说课实践中,多数教师将说课的重点放在了介绍自己是如何把握教材的,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学程序如何安排等,说出了教师个体劳动的全部过程,却很少说到自己教学行为的对象———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失误。一、说学情是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起跑线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有用的数学,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一、强化数学知识技能意识在《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中,有一位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幅精彩画面:"爸爸、妈妈和我在溪水边嬉戏"。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有用的数学,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呢?下而是我的几点思考:一、强化数学知识技能意识在《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中,有一位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幅精彩画而:“爸爸、妈妈和我在溪水边嬉戏”。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6.
潘小莉 《甘肃教育》2007,(12X):10-10
一、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 1.教师的言语行为同样的知识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由浅人深地娓娓道来,在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讲授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听得津津有昧。师生情感交流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将上课视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无味,造成“教”与“学”脱节,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低。  相似文献   

7.
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和"学"两个方面。就"教"方面而言,任课教师要有信心且有能力上好课;就"学"方面而言,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改革实行了"十二位教授同讲一门课"的模式,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的教学,其教学内容是他们熟悉且有一定研究的领域,他们自然有信心且有能力讲好每一堂课。  相似文献   

8.
学习“洋思”教学经验,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先学”包括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堂按教师设计的自学指导的要求、方法自学,小组讨论学习;课上自学有老师指导,兵教兵互帮,自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如何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课前很好地完成自学任务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语文教学如果使用讲授法,教师讲得主动,学生听得被动。以讲授法为主的讲读课无法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的状况越来越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要提高讲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能克服讲授法弱点的教学方法。本试验意在用“比较法”组织课堂教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学是研究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互动对学生数学能力促进作用的教学模式。下面的教学片段是我为实验老师备的一节主体性教学的课.在教学中实验教师出色地发挥,较成功地上了一节主体性教学的研究课。现在我把教学片段写出来让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学阶段英语的教材编写和高考都反映了一个声音,那就是英语教学方法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正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过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不仅是每位教师和教育专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本人就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一向是枯燥无味,特别是大学中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的疲惫,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把反馈原理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运用控制论的理论来调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巩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芮娇 《教育文汇》2012,(5):33-33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一针见血地阐明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自己崇尚的教育格言。记得一次听一位教师的区级评比课。课上,老师教学面面俱到,学生举手踊跃,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学生几乎都能对答如流。课后,当许多年轻教师在赞叹这节课多么成功时,我却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4.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个课题的教学设计,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简单的说,说课就是要求教师从两个方面即学生和教师,三个层次即教(学)什么、怎样教(学)和为什么这样教(学)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旗帜鲜明的教学基调,增强马列教学的战斗性“学马列,信马列,才能教好马列”,这是我们马列教研室指导教学的基本准则。教研室根据全体教师是全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点,对马列课的教学基调提出了几项要求:一是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理直气壮地批驳社会上的异端邪说,澄清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许多模糊观念,增强马列教学的战争…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上,注重讲课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至教师以“讲”代“教”,学生以“听”代“学”,背离开了“教学工作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原则。本文是一高三物理复习课不同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作用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崔金全 《广西教育》2014,(1):118-119
最近,笔者观摩如皋市骨干教师考评的评优课时,听了8位教师的课,每位教师都有很精彩的表现。在此过程中,笔者反思了这么一个问题:教师“精彩的教”是否等于学生“有效的学”,在教与学之间又有着怎么样的桥梁关系?本文结合常态课下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教学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讲究授课艺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细致研磨,领会消化,找规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牛津英语教材编纂方向和中考考试方向都共同地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正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也就是现在教育界说得较多的"素质教育"问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这不仅是目前要求每位教学一线执  相似文献   

20.
<正>平时,我曾听过几位教师教学"比的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点多、教学密度大,几乎每位教师都是在下课铃响之后,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黄金比,用课件播放几张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黄金比的美和应用之广泛。虽然学生对"黄金比"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么匆忙地"教",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黄金比"的神奇吗?出现这样的尴尬,引起了我对"黄金比"这一教学内容的反思。首先,是在教学目的上,偏离于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教材设置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