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新华网为代表的权威媒体护航报道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历史眼光"主要是从纵向的时间因素考察的,"世界眼光"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因素考察的.护航报道努力扩展和延伸新闻报道的时间纵深度和空间广博度,使时间之"线"与空间之"面"交错而成新闻报道的立体时空.护航报道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新闻报道眼光更具时空穿透力和辐射力,从而真正领略到新闻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王莹 《声屏世界》2009,(2):20-20
工业新闻报道是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工业报道除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电视采访和写作技巧外,还必须掌握经济新闻采写规律,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经济眼光看新闻,为观众提供有用、看得懂并愿意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周雪远 《新闻世界》2009,(10):53-54
记者作为新闻的叙述主体,对新闻报道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考察《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报道中的叙述主体,发现“我”和“记者”是其主要的角色定位。同时,叙述主体主动将话语权下放,大量使用“直接引语”,使人物报道生动、真实,信息平衡。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商业利益对业务操作的侵蚀让人忧思。  相似文献   

4.
李新建 《中国广播》2008,(4):F0002-F0002
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中央台“两会”报道呈现出精彩、出新、丰富、生动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5.
俗语说:“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这话同样适用于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究竟如何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里面也有一个“功夫”和“眼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瑞林 《新闻界》2007,(2):67-68
中国纪录片要与国际接轨,注重考虑国外观众的审美心理与收视欲求无可厚非,但在强烈的诸如“世界眼光”与“全球面孔”呼声背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转型却似乎有矫枉过正之嫌。一些纪录片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一味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视点,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维一般具有直线性、平面性、延时性的特点,重大主题报道的"时空背景"运用,需要的就是在对新闻主题与材料的选择、加工过程中将新闻事实放在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大背景下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受众可以凭借报道的历史穿透力,在新闻时空的无限跨越中,"立体"认知新闻事件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基层、生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察民情、道民声,是新闻工作者履行耳目喉舌之责的重要使命。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才能使新闻报道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更具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穆冰 《声屏世界》2003,(5):10-11
“忧患意识”和“问题报道”向来紧密相连:职业的责任感和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使新闻工作者心存忧息;而新闻工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使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问题背后的情况得以公之于众。如何通过“问题报道”给社会、给自己留下一些经得起时间冲逝而积淀下来的东西,是新闻理论界和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纵观我国现今媒体新闻报道,能够提供内含“忧患意识”、内含一些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大问题的有份量的报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相似文献   

10.
张家恕 《新闻界》2006,(1):26-27
对于文体的研究,一般采取的是一种“共时性”方法,即截取某文体发展过程中最“成熟”的阶段或选择某文体的“经典”文本作为样本。归纳出该文体的主要特质:基本法则,从而得出文体类别、类型的结论、界定。这种研究理路存在着明最的局限;一是缺乏动态发展的“历时性”眼光,疏于深究各类文体的来龙去脉和“与时俱进”的变化;二是缺乏强调联系的“系统性”眼光。忽视各类文体之间时时发生的横向联系与影响。这种局限使其研究易于陷入僵化、死板的泥淖,  相似文献   

11.
所谓“他者意识”,就是视“他人”为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存在者。浏览报纸,发现有些媒体存在着强烈的“他者意识”。与社会学和哲学上的“他者意识”稍有不同的是,“他者意识”在本文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媒体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以“他者”的眼光,在社会新闻方面主要是以猎奇、窥视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忽视自己是社会组成的一分子这样一种心态;二是指媒体在报道某些弱势群体时,把他们视作为“他者”、外来物,不纳入所在社群的这样一种潜意识。媒体作为社会理性、客观、公正的一面镜子,作为整  相似文献   

12.
毛索 《新闻窗》2009,(3):45-46
会议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热点和难题,做好“两会”报道是党报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各级媒体都将“两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战役”来对待,“两会”报道已成为各媒体展示实力与特色的竞技场。以“两会”为契机,各媒体从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手段等方面都不断地在进行创新和突破,亮点频出,而关注民生,追求鲜活生动的“三贴近”风格则成为众多媒体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两会”新闻报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是考验媒体策划能力的关键考题。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有着独到之处,在策划的内容上突出了时空、人物、落点三要素,在策划形式上则将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与当下的热点问题、重要趋势相结合。凤凰网的实践给新闻报道策划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核心,实质在于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说到底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新闻报道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为人们的需要而发展,新闻报道有责任倡导人文关怀。”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新闻界需要人文的渗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艾滋病报道是能集中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一个报道领域。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媒体就开始对艾滋病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报道。而综合考察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整体情况,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虽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向秀  龙科 《新闻前哨》2023,(5):46-47
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的改变、新传播理念的引入、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推动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2023年省两会报道为例,分析探讨湖北广电紧扣“讲好故事”这一法宝,辩证处理“深”“浅”文章,在广电媒体时政新闻报道领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蒋红娟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6-247
人的爱好五花八门,打鱼捞虾,养花种草,上网下棋,各有不同,读书是其中之一。人的爱好不同,日常生活和看待世界就有了不一样的态度,但相比之下,读书的爱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佚名 《记者摇篮》2006,(9):52-52
报道论证有失偏颇有的作者在新闻报道确定出主题思想后,不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写报道,而是站在某一个立场上为某一个因素大做文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不公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荃 《新闻实践》2010,(9):26-29
只要换一种眼光,世界就会不同。这句话对于从事科技新闻报道整整9年的我来说,非常受用。 当我还是“门外汉”的时候,科技新闻在我眼里与大多数人所见相同——枯燥无味、艰涩难懂,因为知之甚少,站在科学巨人的面前,时常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惧和疏离。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靠“说”吃饭的职业,语言规范、表达流畅是起码的要求,言之有物、出口成章是较高的境界,而思想深邃、眼光独到、于激扬字间展现真知灼见则更是综合修养之体现,想要达到较高境界,就需要在语言的组织与表达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温浩阳 《记者摇篮》2009,(11):70-70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要严格做到“用事实说话”,但同时新闻报道也是有“感情”的,二者并不矛盾,合理的情感因素能让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在广大受众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