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航  陈劲 《科研管理》2006,40(11):102-110
已有研究对于不同国际化战略的创新机理缺乏关注。基于探索与利用视角,将国际化战略划分为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实证研究了两种国际化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企业年龄、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国际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探索性国际化、利用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必须与组织(企业年龄)、战略(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环境(国际环境动荡性)因素相匹配。研究结论对于国际化战略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发投入是驱动国家经济转型的动力之源。将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与企业所在城市最低工资水平数据进行匹配,从实证角度探究了最低工资制度与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不过这种积极影响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弱。此外,企业规模越大,其研发投入强度会越高。进一步地,本文还揭示了最低工资标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3条渠道机制:最低工资标准→银行授信→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外部技术许可→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在职培训→企业研发投入。研究结论意味着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激励制造企业追加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述了通过试验,对管芯式散热器的两种不同芯子布置方式进行的研究,在根据国家标准建立的一套汽车散热器性能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两种布置方式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试验数据;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得到了不同芯子布置方式的性能曲线。经过对比找出了其对管芯式散热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261家制造业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外部因素(数字环境、融资环境、技术环境)和内部因素(内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多重联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会构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但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普适作用;数字环境主导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数字环境助力下自主创新驱动型和企业内部自主创新驱动型三种组态可以促进高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组态代表着不同内外部环境下转型升级的多重实现方式,尤其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数字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转型升级存在协同效应;非高企业转型升级也包含三种组态,它们均显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再次印证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从整合视角挖掘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方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并购的方式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各种并购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通过对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的并购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企业目前横向并购居多,纵向并购与混合并购偏少;现金购买式并购居多,单纯的承债式与股权交易式并购较少;协议收购较多,要约收购较少等结论。从而提出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相应的并购方式;政府应立足于本职工作,为企业的交购提供环境保障,完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为多样化并购方式的展开创造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成功要素构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与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具有不同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子系统,它们之间的合作存在一定障碍和困难。通过对大学-企业成功合作的标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因素根据合作创新不同过程加以分类,从而提出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成功要素构成模式,为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迭代分类法筛选出上海639家金融科技企业2008—2016年1 307个样本,并对样本进行金融属性更强和科技属性更强的分类。基于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理论,通过面板负二项模型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以及面板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开放式商业模式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是资源型商业模式,企业的本科人员、科技经费投入对于企业的创造活动均有积极影响;在科技成果商业化阶段,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是网络型商业模式,企业内外部人力、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有重要影响;在创新两个阶段中,两类金融科技企业的开放式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技术创新是否会提升公司绩效?目前理论界存在着相悖的观点。基于组织学习顺序视角,采用纵向对比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学习顺序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组织学习方式均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但四种组织学习方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处于探索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播种型”的学习顺序可能更具优势;而在快速发展阶段,企业采用“咨询型”和“增强型”的组织学习在技术创新过程对提高公司绩效方面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选取不同的组织学习顺序与技术创新相匹配,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最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技术创新、组织学习顺序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模型。研究结论对丰富组织学习的相关理论以及指导企业科学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企业所有权结构创新关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科技企业为考察对象,对比了不同治理模式下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企业创新的特征;对于不同治理模式下企业创新特征的差异,从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高科技企业的产权改革应该同企业创新活动相辅相成。对于改善高科技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创新相互联系的研究较为稀缺的状况,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然而对于创新和创业这两个维度的不同侧重决定了对于人才素质的不同要求,进而影响了目前众多双创大赛的评价标准。本文采取文本内容分析法对2012-2014年国内规格最高的创新创业赛事,即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100位获奖代表的视频进行收集与整理,对其人才选拔标准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以创新和创业的不同标准衡量的高素质人才的特性,从项目标准、价值标准、教育背景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能力结构标准等方面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选标标准进行解读,试图回答目前双创大赛究竟是以创新带动创业,还是以创业驱动创新?从而为大赛选拔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