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也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有四个方面:一、它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二、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三、它是一种批判的精神;四、它是一种竞争的精神。理解与时俱进的深刻内涵,对于推进我们的实际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重塑民族精神的重大历史使命要求重视和加强教师精神培育。教师精神结构是一个以民族精神为基础、以教育精神为中坚、以狭义教师精神为核心的系统。教师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继承传统教师精神精粹的基础上职前与职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反复进行的终身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办什么样的大学,是对理想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大学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本质就是崇真、向善、求美、务实。在我看来大学精神是一种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高水平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的价值追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还有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出版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一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是出版物最重要的属性,它是作者与编辑思维的产物,是影响和作用于接受者精神的。因此,出版工作者必须注意出版物的社会效益。生产精神产品也必须要有生产资料,书籍、期刊、音像制品等都需要付钱制作,因此,出版工作者又必须遵循商品生产的规律,重视出版物的经济效益问题。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总感到我们的一些学生缺少了一种精神:一种好学上进、勤思善问的精神;不怕困难、乐于吃苦的精神;奋发向上、探索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精神是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有意识的方面和无意识的方面及其心理活动。精神指所有的非物质对象,即作为特殊物质的人脑的活动以及这一活动所产生的一切非物态化的结果,包括心理、思维、观念、学说等一切意识现象,是对外部世界和人的自身的客观反映。精神的具体描述就是人们对实现理想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换句话说,使人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精神。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  相似文献   

7.
在理性精神与人精神相互关系的计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观,一种是与科学理性相交融的人观.一种是与科学理性相对立、相隔离的人观。由于中国传统化中缺乏科学理性精神,由于今天的一些学对人精神的理解仍然带有传统人观的偏狭性,全社会应大力提倡科学理性精神,并努力实现科学理性精神与人精神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现代管理已不单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伦理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伦理精神和谐运用于中小学管理方面,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因为在中小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科研或者是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纯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9.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提倡探究性学习,正是符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活动,和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一样,它需要一种积极的精神作为行为的基础。要推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应激活学生的探究精神。一、探索教学风格,树立探究榜样没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教师的探索精神首先应该体现在探索具有独特…  相似文献   

10.
毋容否定,《狼图腾》的创作是为了体现作者一种执着的、以至是偏激的文化理想,认为必须弘扬比农耕历史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的“大游牧精神”,这是一种具有“残酷激烈的生存竞争”精神,一种“在世界历史上从古到今不停奋进、并仍在现代世界高歌猛进的开拓进取精神”。而这种精神“足以强悍的游牧性格,特别是狼性格为基础的”。这样一种文化理想是否合理、是否偏颇,人们尽可以从学理上去与它商榷,  相似文献   

11.
章育生 《现代语文》2009,(5):128-129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劳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写作的过程是从观察积累,个性体验,构思酝酿到表达修改成文的系统工程。其中,个性体验在写作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编辑活动,是编辑出版领域中编辑工作者特有的行为方式。对这种行为方式的认识和探讨,是涉及编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编辑活动的创造性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一、编辑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文化存在,而它作为一种劳动,又担负着创造文化的功能,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文化创造劳动的劳动。从社会精神文化的构成来看,编辑活动作为一种颇有特色的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它贯串在精神文品创造、审辨、选择、组合等有序化构成的整个过程中。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连结着一个之被称为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3.
浪漫精神是人类在面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矛盾冲突所产生的心理倾斜时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它不仅是一种艺术的精灵,也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民族精神的巨大差异,两希文学中的英雄在出身、业绩、性格以及命运方面大不相同。希腊英雄们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重视自我的精神,而希伯来英雄们则表现出一种强调信仰、追随上帝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精神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重要力量,它主要表现为精神凝聚力、精神创造力和精神约束力,这三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璀璨的高贵     
高贵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一种精神,一种气质,它并非只属文人雅士、达官贵族所有。  相似文献   

17.
吕渭源 《湖北教育》2004,(21):15-17
(四)鼓励批判与拒绝批判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本质是拒绝。科学有两性:稳定性、发展性,科学精神不仅是维护、证实既定真理的正确性,而且是发现、挑剔它的局限性。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就是科学精神。发扬科学精神,就要善于发现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规范、  相似文献   

18.
李龙英 《科学教育》2004,10(3):32-33
1科学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科学?《辞海》近版定义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认识。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寻求真理、探索真理、确立真理。这就需要有一种精神,即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属性,是一种源于对客观认识的精神现象。理想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特殊的精神生活,特殊的精神系统。认识分析理想属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