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敬宇是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大一学生,年仅19岁的他,初三开始独自摆地摊挣钱,走过了4年大起大落的创业历程,如今已经是4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坐拥8个实体店、3家网店,资产过千万.(据5月16日《楚天都市报》报道) 有人说,罗敬宇并不是白手起家,他有一个从商的父亲,疑似"富二代".但是,我们要看到就算罗敬宇是"富二代",他也从没有拿"富二代"的标签娇惯过自己,相反,他肯吃苦、肯受累,就算因此受了伤也决不回去找父母哭泣.他摆地摊、扫货,在亏本受挫之后睡过桥洞,他不愿做"富二代",只愿做创业者.有这种自力更生的思想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楷模.罗敬宇拥有的"财富"不只是金钱,更有完善人格的魅力和超越自我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9岁的赵小星(化名)因为父亲一连3年都没回家看望过自己,一纸诉状将有着"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亿万富翁父亲赵丙贤告上法院,要求他每周回家看望自己两次,并按月支付10万元抚养费。父母怒告儿女不回家探望的新闻我们常见,孩子状告父亲不看望却是头一回听说,这也让我们正视孩子的权利,儿女看望老人是孝,那么父母看望自己的孩子则是最基本的人伦道德了。赵丙贤的事业是成功的,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说"家庭和事业同样重要",赵丙贤与巴菲特的差距正在于此。商场上讲究诚信,而一个对自己的儿子尚没有爱心与诚信可言的人,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对自己的生意伙伴诚实守信?父母纠纷不应涉及孩子,3年不回家且不提供任何生活来源也拒见儿子,实属冷漠无情。孩子母亲说:"我让他见见儿子,他却告诉我,儿子性格软弱,将来指望不上。"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他觉得,这些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事实上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得并不多,而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民工身份的父母,怀着一种自卑和轻视。他希望通过这篇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有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梦想可以执著坚持,但也可以拐弯追寻!他出生于一个运动员世家,父亲是跳高运动员,母亲是一名跨栏运动员,并拿过全国冠军。父母良好的运功基因让他身体素质超出了一般的同龄人。从5岁开始,他就坚持每天300个俯卧撑、300个仰卧起坐的高强度训练量。他从小梦想进入NBA(美国职  相似文献   

5.
就在两会传来代表们"还给孩子做梦时间"的呼声时,一个承载着中国孩子求学梦的"纸飞机"从大洋彼岸飞到孩子眼前—— 据报道,四年前的小高重拾儿时折纸飞机的爱好,现在已能折出上百种.前不久,他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递交申请,资料中介绍了自己有折叠和研究纸飞机的爱好.没想到引起校方的关注,把邮寄给他的入学录取通知书,也折叠成了一个纸飞机.同时,他还获得了近3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小高是幸福的,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和老师,为他留住了他的童年梦想,为他留住了这个对考试毫无帮助的兴趣.而美国大学这一份独特的"纸飞机通知书",无疑更是对孩子一种无声的鼓励,他们发现了孩子对梦想的执着,用温馨而有诗意的回应,录取了孩子飞翔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孩子在少年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往往会因为梦想的激励而努力学习,但是也有的孩子,因为对梦想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者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指导不够而走偏。因此,对于处于少年期的孩子的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心中有个怎样的梦,以及他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叫赵爱军,他在我们地区当时是比较有名气的,因为他当时是个见义勇为的典型。在上学的路上,他看见歹徒劫持了一个6岁的孩子,他主动对歹徒说“你把那个孩子放了,我跟你走!”当时,他只是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曾经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还要求大…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8.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地批改着。这次的作文是写自己的父亲的。他觉得,这些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事实上对于自己的父母了解并不多,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父母的农民工身份,有一种自卑和轻视,认为自己的父母与那些城里孩子的父母比起来,身份低微,素质不高。他希望通过  相似文献   

9.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 这次的作文是写写自己的父亲。他觉得,这些来自农村、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事实上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并不多。而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农民工身份的父母,有一种自卑和轻视,认为自己的父母与那些城里孩子的父母比起来,身份低微,素质不高。他希望通过这篇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有更多一点儿了解和理解,从而加深亲子感情。  相似文献   

10.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这次的作文题目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亲.他觉得,这些来自农村、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事实上对于自己的父母了解并不多.而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农民工身份的父母,有一种自卑和轻视,认为自己的父母,与那些城里孩子的父母比起来,身份低微,素质不高.他希望通过这篇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他觉得,这些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事实上,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得并不多。而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民工身份的父母,怀着一种自卑和轻视。他希望通过这篇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更多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12.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他觉得,这些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事实上,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得并不多,而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民工身份的父母,怀着一种自卑和轻视。他希望通过这篇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更多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前,有一位父亲问他的12岁的儿子:"孩子,长大了你要做什么?"那个男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做一个百万富翁,要打篮球。我要有一支自己的NBA球队,我要在31岁的时候退休。"20年过去了,马克·库班实现了他所有的梦想,拥有了自己的球队——达拉斯小牛。  相似文献   

14.
压抑天性谈到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似乎都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存他们身上,由于自己已人届中年,岁月带走了青春,也带走了孩提时代的梦想,展望未来,自己事业上已无大的发展,只好双眼紧盯在孩子身上,觉得只有他们才能双手牢牢地捧着未来的梦。因此,许多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了前途目标:学历  相似文献   

15.
他从小就是一个爱动的孩子.那时他喜欢看一些舞蹈比赛,时常被那些表演者优美灵巧的舞姿吸引,于是他便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表演的舞台.鉴于他的这个爱好,父亲把他送到舞蹈训练队.在训练队,他很努力,也练得很苦,小小年纪常常累得直哭,但他仍咬牙坚持着.再后来他又迷上了唱歌,父母赶紧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练嗓子,以至于深夜经常吊嗓子而吵醒熟睡的邻居.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又迷上了板球,因为板球是他们的国球,他又梦想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板球明星.  相似文献   

16.
三次拒绝     
扎克伯格出身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从小对电脑非常痴迷。见他整天坐在电脑前,父母以为他也像同龄孩子那样,对某个游戏乐此不疲。一天,父亲发现扎克伯格的电脑屏幕上布满了奇特的数据,便好奇地问他是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拥有梦想,并为梦想不顾一切奋斗的时候,哪怕是跌倒、失败,也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和我一样有梦想、想创业的朋友,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带给你们一些感悟。有位老师给我们讲"职业"和"事业"的区别,他这样告诉我们:"职业是今天做了明天还得做,事业则是今天做了明天还想做。"按照他的解释,创业在我心里就属于"事业"那个范畴。也许我的事业在  相似文献   

18.
<正>他,生于1946年,还在娘胎时,医生就建议这孩子不宜出生,并断言即使生下来也是个残废,活不过20岁。可他母亲偏要把他生下来。当医生用助产钳把他从娘胎里夹出来时,他的脑部神经已受到损伤,导致他左半边的嘴、眼下垂,口齿不清。15岁之前,他桀骜不驯,转学12次。他的父母亲经常恶斗穷吵直至离婚。父母离婚后,法院把他判给父亲抚养。从小,他就梦想自己能当大导演,当主角,做一位成功的人。在他20岁出头时,母亲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另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还有一个孩子,他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医院检查,直到9岁他讲话还不通畅;读小学时,他举止木讷,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的学者罗曼·罗兰一岁半时,父母就有意识地教他看书。3岁时,父母把他送进一所以教孩子认字为特色的幼儿园。5岁时就能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成了当时的“神童”。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同龄孩子。书是他一生的良师益友,他曾自豪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原因是从咿呀学语时,父母就训练了我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