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优良文风例识洪珉毛泽东同志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横空出世,“挥斥方道”,而且善于纸上唱风云,笔底起波澜。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渐认可了他做为一个文章大家在文章史上的地位,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他的优良文风对涵养当时及后世文风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广。因此,...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作为一位学者,毛泽东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最主要地表现为五大特色:追求真理,勇于创新;高瞻远瞩而洞察秋毫的全方位、高水平思维;注重学术研究为现实实践服务;追求真实、生动、鲜明、活泼的文风;注重学术文章通俗化。毛泽东的学术风格是研究毛泽东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刻意模仿梁启超的文章。对此,毛泽东的国文教师袁吉六先生(隆回县人)颇不以为然,指导、帮助他放弃梁文,研习韩愈的文章,使毛泽东的作文长进很快,并日渐形成纵横捭阖、一泻千里的文风。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风问题》是郭老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同《新观察》杂志编辑部记者的谈话,原文标题是《郭沫若同志关于文风问题答本刊记者问》。文风就是文章的风格,写文章的态度和作风。在我们党内,有两种文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文风和党八股的腐朽文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要树立新鲜活泼的文风。一九五八年一月,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了文章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树立了革命文风的明确标准。郭老的这篇答记者问,透辟地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 《毛泽东选集》收集的是毛泽东同志的部分政论文。政论文,一般来说是按抽象思维规律,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证明或反驳的。但是,军政论文的高手,往往能做到抽象当中见形象,使政论文同样富有文彩。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的高手。翻开《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我们可以随处看到形象生动的言语。毛泽东同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准确、鲜明、生动的无产阶级文风,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文章是"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的杰出代表,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语文教育为主的社会诸领域对其政治思想性重视有余,而对其作为语文学习资源的价值挖掘不足。本文分析进入语文教材的毛泽东作品,探讨其作为语文学习文本的文体、语体、文风、笔法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党风"、"学风"和"文风"是毛泽东在论述党的作风建设时经常运用的三个概念.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党风"、"学风"和"文风"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点.毛泽东对"党风"、"学风"和"文风"概念的科学界定,在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学术风格:一、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二、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全方位、高水平思维;三、注重学术研究,为现实实践服务;四、真实、生动、鲜明、活泼的文风;五、注重学术文章通俗化。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文风问题。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主席就尖锐地批判了洋八股,党八股等腐朽的资产阶级文风,亲自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毛主席又号召全党“把文章的作风改一改”,并以自己的写作实践,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正当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关键时刻,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这对于肃清“四人帮”帮八股的流毒,恢复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向高度重视文风问题。他不但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而且在实践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致民主党派及知名人士的信件中,他那种独特而鲜明的文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特点主要有:文字精练与言之有物相统一,对象不同与有的放矢相统一,语言朴实与富有文采相统一,篇幅长短与工作轻重相统一,人物众多与称谓贴切相统一。研究毛泽东的文风特点对当下党的文风建设具有极强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出色的语言不仅能体现会话意图,还能达到使听话者自觉配合的效果。毛泽东著作中众多清晰的立论和颇具说服的表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除了他善用群众语言,活用成语、典故,同时寓庄于谐、幽默风趣外,在他严密的逻辑下组织并运用多变的文法结构及多样的修辞手段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文学大师茅盾辞世二十年来 ,人们对他的兴趣和研究却与日俱增。茅盾作品和茅盾精神已固化在纸媒体尤其是电子出版物中 ,而且生存并活跃在国际互联网上 ,成为人类数字化生存时代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超级文本的链接 ,对于包括茅盾研究在内的多样化的文学研究有着极为方便和显效的功用。国际互联网使茅盾的创作及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分日夜地为网上读者阅读和利用。许多文学网站为传播茅盾文学遗产、宣传茅盾精神、扩大茅盾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读者可以通过上网使用各种搜索引擎 ,方便、快捷地检索、查找茅盾作品和茅盾研究资料。而研究人员也可以方便地利用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的丰富的学术资源信息 ,扩大研究视野 ,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使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科研信息得以广泛、快速传播 ,为全人类所共享。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继鲁迅之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着意捕捉和现实联系的事件,用典型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同时,又闪现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的小说,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克 《丹东师专学报》2011,(2):118-122,126
清初毛声山批点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是明代以还《琵琶记》评点本中的集大成之作,毛声山从文情、文事、文法三维角度建构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戏曲评点理论体系:"文情"的多层次性揭示了评点中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张力,"文事"探讨了历史与文学虚构的原则把握问题,"文法"是毛声山艺术经验的理论总结,从而为今天建设民族特色戏曲理论提供经典借鉴。  相似文献   

15.
"假、大、空"是官话的三大特征,其语言表现形式多样。毛泽东曾在诸多论述中对此不良话风进行过深入剖析与深刻批评。改变话风要从改变作风开始。领导干部要在"话语形象"上取得民众认可,只有走毛泽东所倡导的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遵循语言的群众性原则,切实改变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作风,才能立言立德,赢得民心。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继承发扬了毛泽东质朴、生动、亲民的话语风格,为端正话风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酷爱唐诗、唐文,从唐代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使他的思想锦上添花,更富有魅力。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唐诗,不但读、诵、吟、赏,而且还亲自批阅评论,时有独到见解;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引用唐代文学典故和词汇;他的文风也深受唐代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诗词是植根于泥土的艺术,抒发了浓郁的乡土情,是岁月的印迹,也是土地的恋歌。毛泽东出生于农家,是典型的庄稼院长大的农家娃。毛泽东凡是涉及到庄稼涉及到田野的地方,写得都特别动情。在某种程度上说,毛泽东的伟大是和庄稼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做梦都在想着庄稼的事情。毛泽东诗词不但有庄稼,还有草木,不但有诗人的睿智与远见,同时还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草木情怀。  相似文献   

18.
王力的随笔创作很贴近现实,但他把自己作品,定位于“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即他没有秉书直言,而是采取“隐讽”的修辞策略,让看似“满纸荒唐言”的作品,里面却潜伏着“一把辛酸泪”。同时,他重视“书生救世”的作用,作为一介寒儒,却能在作品中体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抗日热情,让人读来怦然心动。其语言熔文言、白话与书面、口语于一炉,涉笔成趣,文采斐然,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公认的应用文写作大师.<毛泽东选集>应用文体中堪称"瑰宝"的语言融节奏美、严密美、修辞美、谐趣美、俗白美于一体,为我们今天如何把应用文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迈斯纳在《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民粹主义观点》一文中,以俄国民粹主义为蓝本,列举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及毛泽东赞扬农民阶级的其他相关文章,认为民粹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意识潜流显现,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亲农”非“轻工”思想,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和群众教学相长关系的态度,以及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意识显现的阐述,为迈斯纳在文中的观点提出了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