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江苏3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2 059人,研究社会支持和自尊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存在着高度的两两正相关性;社会支持和自尊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自尊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在高职学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所以,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提高自尊将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自尊的构建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应用存在显著相关。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中介模型方式探讨高职学生自尊、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自尊、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对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六个维度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其五个维度回归明显,且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上对情感控制起完全中介作用.为此,应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自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提高高职学生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五人格问卷(NEO—FF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湖南4所高职院校679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中症状明显的人不到10%,但有60%以上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大学生常模之间差异显著;(3)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情绪稳定性、开明性呈正相关,与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高职学生自尊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ES、ASLES及社会支持问卷对689名浙、川高职学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SPSS统计。结果:高职学生的自尊水平在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地区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二年级高职学生自尊水平较高;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生活负性事件呈显著负性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职学生自尊培养中要注重性别、年级差异,可以从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增加社会支持等方面提高学生自尊。  相似文献   

6.
以SCL-90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以青海省5所高职高校449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青海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女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青海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二最好,大三水平最低;面对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潜在的学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森林警院32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森林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的健康水平;(2)主观支持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显著相关;(3)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二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349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3.7%的学生有心理问题,44.4%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不同自尊水平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自尊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均是在校生心理问题研究中的常用指标,通过某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人口学因素调查,分析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不同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辅导方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循证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某高职学校497名学生调查学生自动化思维、自尊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职大学生的自动化思维处于一般水平并存在性别差异,自动化思维与学生的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均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在学生工作中,以自动化思维为途径,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为例,探讨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的3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323名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平均分低于全国常模但差异并不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强迫症状呈阳性。(2)男性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在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这几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文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理科生;城市生源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生源;不同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个体更多的选择在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间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13.
陈恩增  张勇  徐彦超 《时代教育》2012,(13):195-196
目前,国内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视,但其中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还较薄弱。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代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表现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而探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的预防与应对策略,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情感困扰、人格障碍、学业困扰和适应不良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试图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找到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解亚宁编制的建议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远低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其它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它因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焦虑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重视对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基于情绪调适、应对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变迁、就业压力以及生活压力加大等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产生了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自尊与自卑、学习与创造、人际关系、情绪心理与挫折心理、择业心理等矛盾。因此,应针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3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尊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焦虑。社会支持在自尊与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社会支持较高时,高自尊的大学生焦虑水平越低。因此,提高自尊和社会支持,有助于干预、预防大学生焦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尊量表(SES)为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300名教师及普通本科院校15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总体而言,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就其自身而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问题(中度以上)检出率比较高的因子为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表法对330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状况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重要影响,两者联合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建议高职院校从改善环境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促进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查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状态优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性别、来源、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