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言论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生发点或逻辑起点个人中心主义.他的一切所谓泛唯美主义言论以及"为艺术而艺术"、形式主义、印象批评等理论主张都源自于此.尽管其言论多有相互抵牾之处,但在深层却有一个较为统一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唯美主义批评与传统文化、传统美学之间存在着背离,但也存在着承接与遵循.这种承接与遵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美学中即已包含有唯美主义因素;二是唯美主义批评在基本的理论生成逻辑上吸收利用了传统文化的二元结构模式;三是传统文化的整一、道等观念直接触动了唯美主义批评对于自然及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运动的领袖.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夜莺与玫瑰>揭示了王尔德对美的不懈追求和不畏批评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4.
法国是唯美主义批评的重镇。戈蒂耶与波德莱尔是法国唯美主义批评的代表作家。戈蒂耶率先在文学艺术领域套用康德的纯粹美概念,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自律命题,从而成为了唯美主义批评的开创者。波德莱尔在戈蒂耶与爱伦.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先验领域的销蚀、现世人生的拯救等诗学命题,开拓了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空间。法国唯美主义批评在波氏以后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专注于现实、专注于已知,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另一种则崇尚波德莱尔所标举的奇异美。两种倾向,或融入自然主义或融入象征主义以至于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与唯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把唯美主义视为精神上的伴侣,而没有做它的信徒。本文主要从“真”的美学精神、“天才观”、唯美主义印象批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郁达夫的文学观和批评观与英国唯美主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拯救现世人生是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诗学主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西方唯美主义批评对于文学艺术拯救现世人生这一诗学问题的开拓,基本上尚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对于一些具体的拯救运行机制尚缺乏细致的分析和微观的考察。尽管如此,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探索对于该诗学问题的开拓依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从形象、情节、语言三方面,反映出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为艺术而艺术”,《快乐王子》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批评主义性质,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创作和批评两个层面分别对邵洵美的唯关主义艺术实践予以解读。唯美主义诗歌创作、具有唯美色彩的印象主义批评和翻译一起,构成了邵洵美唯美主义艺术实践的基石,也使得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热情的唯美主义艺术的传道士。  相似文献   

9.
法国学者乔治.巴塔耶在《文学与恶》一书中提出了"纯洁的恶"的概念,英国的一代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中后期唯美主义思潮的最高代表,同样在其作品中着力表现了这种"恶"。宣扬享乐、渲染畸爱和赞美罪行构成了"恶"的内容范畴,而对变态美的极力铺陈则赋予了"恶"和谐的审美形态。"恶"是王尔德唯美主义内在的因素:既是他唯美主义思想内在的道德超越性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他反叛社会虚伪道德的一种非理性的手段。"恶"很好地体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所蕴涵的超越与反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自古有之,但唯美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的兴盛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社会渊源和作品渊源.19世纪后期的英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非常繁荣,社会物质财富非常丰富,已经进入半福利社会,社会矛盾相对减弱,呈现歌舞升平的景象.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王尔德成长于爱尔兰中产阶级家庭,母亲是有名的爱尔兰女诗人,在牛津大学接受了8年具有唯美主义思想倾向的导师的熏陶,受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作品的滋养,成就了不朽的作品,开启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唯美主义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