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审美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阐述了儿童审美的必要性、阅读与审美的关系,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利用阅读引导,实现儿童主动审美;为儿童选书,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增强儿童阅读交流,碰撞审美激情等方式培养儿童审美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儿童电视广告审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广告审美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本文从视觉画面、听觉语言、创意三大方面对中国儿童电视广告作了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金震茅 《视听界》2013,(4):106-108
新世纪以来,儿童纪录片在思想内涵的深度化追求、纪录样式的探索性实践上,与当代纪录片产生了共时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实现。本文从审美视角探索,儿童纪录片如何在童心童真童趣上聚焦,用画面抒写生命成长的奇妙体验,如何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审美形态满足当代少儿的审美期待,创造性地发现、展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一、跨越时空的审美张力儿童纪录片以其丰富、深广的审美内涵,深受少儿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出版以其独特化的儿童视角,对促进儿童的正常健康成长有着其他出版物难以替代的作用.当前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儿童文学出版出现了审美价值失范的问题,审美价值成人化、审美作用功利化和审美内容过度娱乐化等.因此,亟待对此进行研究,可以从界定儿童文学出版的审美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厘清审美内容娱乐性和高雅性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路径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文化时代,广电传媒成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即学校教育和影像符号,进入到儿童世界中。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品德思想,行为方式,还是审美趣味,心理形态等等,都有着广电传媒影响的痕迹。因此,全面审视少儿节目对于孩子可能有的文化审美导向以及审美教育功能,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少年宫艺术教学部门、各类艺术学校以及幼儿园的艺术教师,根据儿童对各项艺术活动不同的兴趣爱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儿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启蒙和基本功的训练开始,如雨露滋润般点点滴滴,精心培育棵棵幼苗,他们有的学会了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弹奏各种乐器,有的能讲故事、能演戏,有的能写书法、能绘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爱的种子,从小感受美、鉴赏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叶仁波 《传媒》2004,(12):54-54
少儿期刊应当充分研究当代少年儿童在接受方式和审美趣味方面的新变化,贴近他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需求,在刊物中引入并激活新的元素,使期刊能够为广大少儿读者喜闻乐见.纵观近年来的少儿报刊,编辑们在可读性方面各出新招,尤其在激活儿童阅读兴趣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文学和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文学和艺术的审美形态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审美和道德伦理审美两个层面,出版作为纸面媒介,一方面被动地记录和反映文学艺术的创作成果,受益于各种艺术形态的既有影响,是传播和收获者;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选择影响和决定文学艺术的审美取向,所以它又是伯乐和守门人。如果纯文学创作是各种艺术形态的源泉,那么,孕育这个源泉的,往往就是出版这个摇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儿童绘本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市场上,除了从国外大量引进的儿童绘本,国内出版社也纷纷推出原创儿童绘本,然而国内原创儿童绘本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国外绘本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绘本编辑艺术审美上的缺失。本文分析了一些国外经典绘本中的图画风格、画面叙事、色彩色调、艺术形象、文字排版及封面设计等方面的视觉审美元素,以期更好地做出原创绘本。  相似文献   

11.
儿童图书馆教育职能拓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峰 《图书馆论坛》2004,24(5):195-197
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随着不同时期教育思想、方针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变化的。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对当代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儿童图书馆应构建完善的“助学”机制,不断拓展其道德教化、知识传播、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审美教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周漫  严渝雅 《视听界》2002,(1):71-72
听觉是人类的高级感觉之一,在长期的锻炼、发展中,它具备了独自进入审美领域的能力。这里,我们从“再现”的角度来简单描述听觉的审美特性。我们知道,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欣赏,都存在一个“再现”的问题。“再现”有种种涵义,最基本的有两种:心理的再现与以艺术媒介进行的再现。纯心理的再现,是根据回忆,将记忆  相似文献   

13.
从儿童审美偏爱看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书籍是专供儿童阅读的书籍,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性。为此,我们想从儿童审美偏爱的角度来探求儿童书籍装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泉根 《出版广角》2013,(11):40-41
坚守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美学理念,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塑造民族未来性格,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根本的审美追求与价值期待,也是中国儿童文学能够走向世界、走进世界各国少年儿童精神领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的客观标准以及文艺类图书编辑的审美品位三个方面,对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作一些浅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图书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因忽略审美意识而面临的问题,进而确立图书编辑自身的审美意识与美学风格、造就审美主体客体双方高度照应的和谐关系,同时从封面、书名、内容、细节等诸方面,探讨提高文艺类图书的审美品位,为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幼儿图书装帧设计的审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图书的装帧设计,应从阅读主体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图书形态中将图书的游戏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审美性融合在一起,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儿童理解书籍内容,满足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于细节处实现图书装帧形式的审美化和人性化,使装帧设计与内容和谐统一,发挥图书最大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学和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文学和艺术的审美形态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审美和道德伦理审美两个层面.出版作为纸面媒介,一方面被动地记录和反映文学艺术的创作成果,受益于各种艺术形态的既有影响,是传播和收获者;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选择影响和决定文学艺术的审美取向,所以它又是伯乐和守门人.  相似文献   

18.
田浩男  侯长生 《东南传播》2021,(10):104-106
"泛审美化时代"的到来被视为消费文化下审美的异化,即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共同泛化,考虑到身体美学对于身体意识与环境共生关系的强调,可将其描述为身体景观进入大众文化被感性化,且受到消费主义过度关注,进而产生的审美话语丢失,身体在其环境中受到多重话语的摧残而缺少自发性的审美反思.本文以社会发展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身体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批判消费文化对于身体审美的消解和压缩,使身体呈现出更多的消极意义.并探讨消费主义对身体的压迫与身体审美直接进入大众文化环境间的密切联系,声讨非反思性的身体意识对身体审美话语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影视创作追求票房的语境下,商业电影角色设计研究显得特别重要与迫切.本文重点探讨了在非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的设计对于电影商业性的影响.即便是非儿童电影,只要把握住观众的审美期待,适时的融入儿童角色,定会对电影商业性产生重要影响.好莱坞是商业电影的圣地,因此本文特地选取好莱坞热门商业片《铁甲钢拳》为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们国产电影人物角色的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儿童属于未来文明的一部分,面对儿童的传播,应该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传媒文化也应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一直以来,大众媒体中充斥着成人的声音。儿童的位置在哪里?儿童的媒体环境现状如何?本文从对少儿电视频道中部分综艺节目进行分析,指出这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语体符号的变形、人文关怀的缺失、审美观照的偏离和寓教于乐的误区,造成了对儿童在语言习得、审美判断和人生认知上的误导。对如何寻找一套适合儿童的传播符号和编码系统,形成一个正确的言语世界,作出了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