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er)作品的怪诞艺术的形成主要与整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密切相关,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深受其个人的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因此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怪诞艺术的可以归根于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诺思罗普·弗来的原型批评角度评析美国南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奥康纳在文本中运用了大量《圣经》原型和南方传奇中的原型,同时,通过荒原意象将这些神话原型一一破坏和扭曲,以表现美国南方乃至整个西方怪异、荒原般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3.
吴钰菲 《海外英语》2013,(19):209-210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好人难寻》中反讽的使用贯穿全篇,不仅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通过反讽艺术手法的使用,小说表达了奥康纳的原罪观与救赎观,以及她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的异化与拯救──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分析,揭示了其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的异化、精神领悟和赎罪与拯救的主题,分析了其作品中人物刻画方面的众多特点。  相似文献   

5.
吴秀珍 《考试周刊》2010,(55):32-33
《善良的乡下人》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本文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作者这一技巧在表现人物和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极大地偏离了现代西方文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这种反人本主义的立场造成了阐释的困境,甚至还使她背上了“邪恶”之名。奥康纳的“邪恶”之名来自于基督教启示主义创作语境与中国的非基督教接受语境之间的错位。从基督教启示主义人性观的视角来看,奥康纳的反人本主义人物创作反映的不是邪恶而是其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7.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天主教作家之一。她试图在每一部作品中传递她的宗教观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故事中的人物总是被突如其来的暴力所击中,这展示了奥康纳非理性的一面。而这些人物中最常被攻击的是知识分子,他们总是被描写得傲慢又无知。奥康纳频繁使用暴力以及她对待知识分子的敌对态度都表现了她反智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用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分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中的女主人公萨巴斯·丽丽·霍克斯的悲剧命运,挖掘出作者在小说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与福克纳齐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家的慰藉》讲述了一个家庭逐步走向瓦解的故事,以两个敌对的人物看似融为一体结尾。为理解这一怪诞结局,需从奥康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关注出发,分析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作为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性的典型代表,两者的冲突与融合揭示了南方所面临的身份困境与现代性冲击下的身份重建难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从精神生态学的审美角度出发,解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主要人物的精神生态困境,探究好人难寻的深层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奥康纳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她为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拯救人类的灵魂而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杰出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短暂的生命仅三十九岁。在她有限的创作时间中,她完成了三十一部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奥康纳所有作品的最终创作目的都是在揭示上帝恩典降临所带有的奥秘,以及她本人对于上帝信仰的诉求,所以,她创作的所有作品都与圣经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奥康纳短篇小说为立足点,分析了小说主题和人物原型同圣经文化存在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2.
闫丽静  王艳文 《海外英语》2020,(8):251-252,254
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智血》体现了丰富的空间特征,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民的生存状态.文章从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以《智血》中的空间特征为基础,通过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而探究空间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最后试图指出奥康纳《智血》中蕴含的性别、种族以及民族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弗兰纳雷·奥康纳面对死亡的情感宣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特有的生花妙笔创作了一系列情节生动、怪诞,常以暴力和死亡结尾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就是她的代表作,评论家们对此评论:她在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文本中的情节和意象是其宿命论的外在表现。事实上,由绝症所造成的内心痛苦和绝望,使她对现实的病态与卑俗以及生命的意义有着特殊的敏感,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其面对死亡的一种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14.
夜里一直读书,无法入睡。弗兰纳里·奥康纳,美国"南方文学的先知"。在她最后的岁月里,她给朋友写信:"我因病一直哪儿也没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得病比长途跋涉去欧洲更有教益。病重之人永远是孤独的,谁也不能随你而去。死  相似文献   

15.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南方地域性天主教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见长,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30多个脍炙人口短篇小说。在她的短篇小说中奥康纳以辛辣、幽默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群像。奥康纳笔下的知识分子完全颠覆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几乎都表现出性格乖戾、傲慢自大、愤世嫉俗、懦弱无能等特征。通过分析奥康纳对知识分子的刻画反映出奥康纳对现代知识分子的碌碌无为和虚无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先知"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其作品绝少有赞美与歌颂,大多数都充斥的是暴力死亡,常以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结尾.在她的著名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奥康纳巧妙地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各种宗教原型及宗教伦理观融入小说的具体情节中,现通过《好人难寻》中大量出现的宗教情结与怪诞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探析其隐喻和象征意象,以揭示小说深刻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拉康的目光理论解读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处女作《慧血》中主人公黑兹尔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内心挣扎及最终在没有目光时却获得救赎和重生的天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王朝辉 《英语辅导》2008,(6):134-136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南方女作家。从小受到天主教的影响,她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救赎色彩。在她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中,她通过隐喻与象征来抒写寓意深刻的主题,让读者从字面意义之外看到其最后的、神秘的宗教含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小说《暴力夺取》中讲述了十四岁男孩弗朗西斯·塔沃特历经一系列精神转变后,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承袭以往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奥康纳将塔沃特塑造成一个怪诞、异化、充满暴力的愤怒者形象,在经历一系列精神和行为的暴力之后,最终选择回归上帝,达成与自身的和解。继承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生存观,奥康纳用暴力展现了个体内心与自我的对抗,说明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暴力成为寻找真理的一种极端途径,最终引导个体走向自我救赎,勇于承担责任与爱。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怪诞文化冲突呈现出喜剧形式悲剧效果、怪诞的艺术抽象、种族偏见阶层对立、宗教面具下暴力、邪恶与死亡充斥等多样式特点,这种怪诞文化冲突直接导致其作品的怪诞特色。其怪诞特色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到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美国南北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及文明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深受其个人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