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问》向称难读,但却又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天问》本文的归类、分析,认为《天问》仍如屈原的其他作品,乃一首政治抒情诗。  相似文献   

2.
论《天问》独特的立体结构与抒情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问》错简难题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理解其内在结构和抒情方式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不仅属于艺术范围,它直接影响着对本的正确理解和阐释。笔发现,《天问》并非如以前学所理解为的线性叙事结构,而是二元对立转化的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两两对立的双方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如太极图的黑白转化、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全部架构贯穿着一个精神——对宇宙万物根本规律不懈的追寻探索。《天问》不是叙事诗,它的主旨是抒情,可以说是一篇特殊的抒情诗。渐强、高潮、重复、错位,再加上问题和爆发,这就是《天问》独特的抒情方式与情感逻辑。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不仅许多诗句很难确解,而且它的题意,诸多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解释。大体有这样几种意见: 一、认为《天问》,是屈原问天。如:最早对《天问》作注释的王逸,就这样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这种意  相似文献   

4.
在对《天问》这首奇特的诗作主旨的探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天问”式的无穷追寻,试图破解其主旨。笔者认为《天问》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通过问天问地问人间以达到讽谏楚王的政治目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放逐山野、无用于国的满腔愤懑与愁思,表达了自己强烈深沉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5.
钟丽颖 《新读写》2023,(1):36-37
<正>各位学友: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天问》,您问出了什么?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屈原的《天问》。我想问读过的朋友,《天问》一篇,屈原提了多少个问题呢?一百七十二个,一百七十二个!这真是一篇问题奇文啊!所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认为,《天问》呈现了上古历史,不只是夏商周的掌故,更是由此出发,对中华上古文明与传说的书写。是的,《天问》一文,从天地离分,  相似文献   

6.
<正> 一对《天问》的全面校理、多维探索,是龚维英楚辞研究的致力之处。具体地说,龚维英认为《天问》所叙与《史记》之《屈原列传》、《楚世家》等史籍记载相合;从《离骚》、《天问》所反映的年龄、对天命的态度可以看到屈原思想的发展脉络;《天问》带有明显的南方“蛮夷”色彩,其著作权应归屈原。进而从屈作内证论定《天问》作于晚年放逐途中,始于顷襄王初年前后,定稿于自沉之前,与《哀郢》相先后。他  相似文献   

7.
历来认为屈原的《天问》创作,缘起于在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见到的壁画,有感而发。笔者认为非也。神圣的"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是不允许任何人涂鸦的。屈原在朝任三闾大夫,这一职务为他日后流放江南民间担任丧葬仪典中的"大宾"提供了方便,而丧葬仪典中的"对花"的对花词,给《天问》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屈原流放江南,不得归郢,忧愁愤懑郁积于胸,如借整理《九歌》以寄"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一样,将历年收集到的对花词整理成《天问》,以泄心中的忧愁愤懑。  相似文献   

8.
同屈原的《离骚》等作品相比,《天问》是充满理性的。《天问》的学性不强,但是它对后世学产生影响却并不小。受《天问》以问谋篇的形式的影响,后世产生了一批模拟《天问》的作品,并出现了“问对”这种新的体和“天问体”诗歌。同时,《天问》也对后世诗歌和个别言小说在内容上产生过影响,并刺激了后世诗人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读《天问》,而悲其志,见于《屈原列传》,是屈原作《天问》也。及王逸为《章句》,亦云:“《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作《天问》,固无可疑。王云:“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也。故曰《天问》也。”按《天问》一诗,问事一百  相似文献   

10.
民国《天问》研究著述不仅在数量上远逾前代,而且在质量上亦丝毫不逊于前贤.造成是期独立的《天问》研究郁勃而起的缘由:一是儒学式微与思想解放使得人们对《天问》的固有认知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二是《天问》自身包蕴广博的天然优势,使得是期诸多学科的研究不得不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三是是期学人颇有以才学自许者,而向来有"最难解者"之谓的《天问》无疑为其提供了展现才学的绝佳阵地.当然,是期《天问》研究的学者群体性格对其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此时期《天问》研究以考据为主及将考据融贯于词章、义理之中者占80 %以上;研究视阈亦颇为广阔;而且表现出相互勾连,彼此凝合的交融迹象.  相似文献   

11.
天问研究     
翟振业教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6.5万字 屈原《天问》的研究,自清末以来直至当代可谓人才辈出。但由于《天问》自古难治,歧义纷纭,所以在《楚辞研究》中,《天问》的局部“新解”颇多,但系统的自圆其说的“总论”甚少。而《天问研究》是一本全面对《天问》作理论研究的专著,著者不仅提出了对《天问》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天问》文本在释读上有诸多歧义及无法通顺之处,学者往往以"异文"、"错简"处理,动辄将整篇文章顺序打乱重新排列,以此来迎合书面文学下的思维逻辑。通过对争论较大的章句重新释读,将隐晦的含义逐一厘清后可以发现,《天问》文本具有清晰、完整的创世神话结构特征,从而表明《天问》是一部固化为书面文本的口头传统文献,这对重新认识《天问》的文体生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清代林云铭云:“一部《楚辞》最难解,莫如《天问》一篇”。《天问》之奇,复有柳宗示《天对》,耗费历代学几多心血,楚辞研究史,有《楚辞》作七百种,其中《天问》专二十五种,专题探求,庶成专学。然歧义纷纭,至今莫辨,本择其十二种,“解题”评说,以作诠释之助。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招魂》,如与他的奇特杰作《天问》相比,可以说这是在风格、内容上迥然不同的另一篇奇文.《天问》属于哲理性的论辩诗,而《招魂》则是政治性的抒情诗.至于《招魂》的作者是否确属屈原,古今学者专家的意见是有分歧的.不过个人认为,最早为屈原立传、与屈原的生活年代相距仅有百四十年左右的大史学家司马迁所最早表述的意见,一般说来,那应是最可信的.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的赞语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说明司马迁亲自读过《招魂》,并且确认它与《离骚》、《天问》、《哀郢》  相似文献   

15.
吉家林 《现代语文》2007,(12):17-19
屈原《天问》是一首千古奇诗,注家对《天问》篇末诗句之意的歧解甚多,通常认为"能流厥严"的是吴王阖庐,"忠名弥彰"的是楚成王熊恽。我的新解是,"能流厥严"和"忠名弥彰"者均系楚勋子文。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天问》在先秦古籍中素称奇谲。探明《天问》中的地名、人名之所出,对于华厦起源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天问》中所涉及的地名,如昆仑、九州、河海、羽山、 山等皆在东方,而且其人物如喾、鱼系、尧、舜、禹、稷、益、启、羿及雒嫔、浇、该、?..  相似文献   

17.
《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翟振业《天问》是屈赋里一篇奇峰突兀的奇文,这是古今学者一致的看法,二千年来注释者虚继不绝,均欲穷究《天问》的本事,揭开一个个问题的谜底。本世纪初蒙文通有《天问本事》的专篇考证,可谓代表。但长期以来,因受传统的传笺注疏校勘之...  相似文献   

18.
凤凰山吊古     
凤凰山坐落在湖南省桃江县城的东北角。传说,在盘古开天地的时候,这座山头上栖息过一只凤凰。而今,这个有着吉祥名字的山,已成为桃江的一处名胜。山下,有柔情万种的资水为之增色;山上,更有多处古人遗址为之添辉。天问台相传为屈原作《天问》处,(据清康熙《益阳县志》载:“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屈原放逐江南,作《九歌》于玉笥山中,山有湘阴,则《天问》作于此,不为无据。”)古有天问阁,今仅存一石碑,镌有“古天问阁遗址”六字,虽年代已久,字迹仍清晰可辨。想屈原当年就是在此地,心怀千古忧愁,该是怎样的心情?天问阁下的江水边,…  相似文献   

19.
《天问》,是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天对》,是柳宗元“取《天问》所言,随而释之”(《天对序》)而写的一篇对问体文。两相比较,相形见绌,《天对》不  相似文献   

20.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他还有另一首《天问》诗(原诗附后),完全可以与《乡愁》媲美,现与读者一同赏读。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