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今天,笔者有幸参与了多次课件演示,感受颇深。有的动画效果活灵活现;有的视听效果形象逼真;有的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要求;有的课件通过计算机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还有的纯粹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解决遇到的疑问,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人的的确确感受到了高科技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我认为一个好的课件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教学思想新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学生之间互助互进。那种“一言堂”把学生当“容器”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初步调查及课堂观察、诊断,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学不少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死气沉沉,有的教师抱着学生基础这么差、家长不配合、学生难管理、“学生爱睡就睡”这种消极不负责任的课堂意识;有的教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调控驾驭能力差;有的教师“职业倦怠”倾向严重。一心想着下海却又放不下“铁饭碗”等等。可想而知.此类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会是怎样的一类学生?  相似文献   

3.
1.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课件的制作一定要围绕学生如何“学”,让学生同样成为课件的主人。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营造一个促使学生学习与探讨的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又要求在设计上给予学生适宜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4.
沈小燕 《广西教育》2007,(5A):26-27
新课程实施以来,自主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实施的课堂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有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探究主动,自主学习的效果相当突出;有的课堂却是“新瓶装旧酒”,虽然名为自主学习,但仍然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与理念的初衷相去甚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步入课堂。  相似文献   

5.
一、探究课文 ,初步感悟1.点击课件 ,出现葡萄沟全景图。这就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这里两侧的山坡上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 ,让我们在导游叔叔的带领下继续我们的葡萄沟之行吧 !(课件演示 )2.游览了葡萄沟 ,这个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让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 ,理解体味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个方面 ,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品味葡萄沟的美。2.分组学习 ,展开研究。A.有的学生通过探究课文的语言文字来感受理解课文。B.有的学生阅读老师提供的有关葡萄沟的信息资料来品味感受。C.有的学生在老师提…  相似文献   

6.
用Authorware开发课件时.窗口的大小是固定的,而计算机屏幕的分辨率往往比课件的窗口大.使得课件窗口周围露出桌面背景而影响课件的数学效果解决分辨率不匹配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调整屏幕分辨章以适应课件窗口;(2)动态改变课件窗口大小以适应屏幕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李兰 《甘肃教育》2003,(4):34-34
1.课件的演示顺序一般以教学顺序为依据;2.课件的表现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3.课件的图片、音乐、动画应符合小学生的特点;4.课件切忌花里胡哨,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葛彩华 《新疆教育》2013,(16):104-105
在《科学》课实验教学中,通过不同时间段使用教学课件与常规使用教学课件比较、分析调查得到:在学生实验操作前让他们看有关教学课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他们认知,记忆和再认。在实验操作中让学生看教学课件。有助于他们观察、模仿实验操作,初步学会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实验后让学生重复看教学课件,有利于他们巩固再认,在总结规律、发散思维中学会应用,学会探究与创新,使科学实验教学真正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相似文献   

9.
《广东教育》2005,(7):53-54
在近年兴起的一些多媒体课件中,不少课件违背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目标,简单地把教学过程具体化,没有突破教师教、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不可能构建网络时代全新的教育模式。有的课件添加了不必要的音乐、特技以及与课件内容不相关的风景图像,以图激发学生兴趣,结果反而破坏了课件的效果。虽然这些课件做到了图文并茂、声色齐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快速增长,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电视、动画、摄影、图片等非印刷媒体来获得信息.教学中呆板的、课本搬家式的电子课件,难以让学生接受.加强视觉素养,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传达效果,已成为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慧岚 《农村教育》2005,(10):60-60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让我们做教师的头痛.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谈论的话题.有的说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说以背为主,水到渠成;有的说多观察多积累,活期储蓄,随存随取。但无论哪一种,总是收效甚微。其实.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下面我谈一下从教十余年来的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交流,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等局限性。本文根据笔者几年来在PPT课件制作和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利用PPT丰富的动画效果、强大的超级链接以及绘图笔等功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入课件的制作和教学中,使多媒体教学既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的思维融入教师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预演效果要避免制作课件过程的盲目性,做到省时高效,最好能在制作课件前将要实现的演示效果书面化。笔者希望通过Flash实现的效果是让小球实体在平衡位置O点左右来回振动,振动过程中作变加速运动,且弹簧实体的长度也要随之变化,给人的视觉效果就是弹簧使小球做往复运动。合力(或者加速度)实体和速度实体同步显示相关物理量大小和方向。同时,为了让课件具有交互性,并能留给学生思考研究的空间,可以通过按钮控制合力(或者加速度)实体和速度实体的显示或隐藏,还可以通过图1左下角的一系列按钮改变小球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最大形变…  相似文献   

14.
CAI脚本编写是否简洁、清晰、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课件制作的质量和速度。目前,运用于教学中的大多数CAI课件是由第一线的教师自己设计制作,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脚本的设计和编写。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教学设计非常熟悉,制作课件也已得心应手,编写脚本是多余的;有的教师觉得虽然课件是请别人制作,只要自己在一旁讲解就行了,没有必要编写脚本。其实,他们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以下几种情况:1.想到一点就做一点。素材的收集和加工不能一步到位,在课件整合时发现遗漏才不断补缺;重复修改,容易造成错漏。这…  相似文献   

15.
心路博客     
绿寮(张泽苹)博客地址:http://zeping2.blog.163.com/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不少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适当地、合理地使用音乐课件,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集声、形、色为一体,能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效果。然而,很多教师却本末倒置,只要一听说要上课,无论是评教坛新秀还是骨干教师,必然先忙着做课件。有的教师纯粹是为了课堂中有课件而做课件,而且课  相似文献   

17.
王玉林 《考试周刊》2012,(88):116-117
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开设的学科,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动起来”是关键,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其“敢动”;恰当用好网络资源,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其“想动”;适时用好小助手,让学生“会动”,促使共同进步;精讲多练,优化习题,使学生“多动”,就有更多的动手时间.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生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而CAI课件教学则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运用CAI课件,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螺纹联接的画法一直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的联接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螺纹联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教师的优质课展评活动也随之常规化.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学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每个施教者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上课也都比较成功,其中两位教师最有代表性,具体特点为:教师A的课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的CIA课件让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B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讲解不多,让学自己探索解题方法,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