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值班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是发现了让人眼睛一亮的稿件。每每发现那种新闻性、可读性、贴近性等几种要素兼备的稿件,做夜班的“夜猫子”们精神也会为之一震,倦意顿消,大家像对待宝贝一样仔细推敲稿子、斟酌标题,就是稿子“上”了版面还要议论比较,唯恐亏待了它。这种“好新闻情结”,使“夜猫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新”要“实”。在这方面,我们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做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为了求“新”求“快”,仍然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假报道。为了求快,预先报道。常常是“事未做而文先行”,把计划中的事说成是正在办的事,把发展中的事说成现实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早产新闻”(实质上是假报道)。去年十一月。我们收到一篇稿子,稿子开头写道:“昨日,在某地一幢  相似文献   

3.
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不光要重视采编和选题,还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细微之处贴近读者。结合我多年的新闻编辑工作经经验,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所编的版面、稿子要让读者看得懂、看得进。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近几年有不少读者反映,纸质媒体的一些版面、稿子让人看不懂,因而不愿看。因此,纸质媒体要发挥作用,必须避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办好报纸,不仅需要有一流的记者,而且需要有一流的编辑,包括一流的版面编辑。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并不重视编辑工作,特别不重视版面编辑工作。有人甚至不把版面编辑作为编辑看待,说什么,“版面编辑,不就是用稿子把版面填满吗?”还有人说,“版面编辑的事,解放前则是拼版工人干的。”于是乎,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所谓版面编辑,不过是算算画画的“画版工”、“画版匠”。包括一些新闻单位的领导者,嘴上说版面编辑工作重要,实际上却又常常露出轻视版面工作的“马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一个好版面?不外乎着眼于内容和形式两大因素。稿件内容犹如产品质量,版面形式好比商品包装。二者缺一不可。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内容创新又往往是从形式上突破。内容再好,版面不能引人注目,无法招人阅读,就达不到传播效果;但内容不感染人,缺乏影响力,版面再刺激人也没用,反而让读者有上当的感觉。评判好的新闻版面标准,似可统而言之:稿子应有亮点,版式应有美感。亮点亮点,即读者的看点、受众的关注点。就具体稿子来说,何为亮点,众说纷纭。根据阅评好版面中的实践,可以概括如下评估依据———时效鲜活为亮。新闻贵…  相似文献   

6.
我是南昌陆军学院的新闻干事。记得初次来军报时,一些老新闻干事便来传经:“找编辑编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版面编辑。因为编辑编的稿件太多了,而版面有限,不找版面编辑落实,最终会前功尽弃。”我想也是这个道理。院校组编辑姜宁了解我这个想法后,也许看到我这个“朽木”可雕也,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今后采写稿件,我给你制订一个标准,就是要写我们编辑不得不编发的稿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编辑不得不编的稿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和编辑的不断开导,我逐渐开窍了,注意从报纸上学…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新闻言论和地市报联系得更紧密,发挥“旗帜”的作用?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注意为一些稿件配“编评”,感到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稿子:它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是正面的,说的是好事,但还存在着欠缺,或者有片面性,这样的稿子,过去我一般是不予采用。后来,我觉得,这样做未免太可惜。于是我采取了新的办法,给稿子加“编评”,即“编辑评语”,指出问题的关键,弥补稿子的欠缺,这样处理以后,收到了好的宣传效果。去年3月29日,经济部组到二版一篇稿子(30日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犹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  相似文献   

9.
干记者的,写出一篇稿子,直接交到或电传到编辑手里,就算万事大吉。稿子一见报,往往埋怨编辑删去了不该删的,添上了不该添的。总之,一句话,编辑给改的,不如原来写得好。干报纸编辑的呢,拿到一篇新闻稿件,先看有没有新闻价值,还要考虑整个版面。对写得不深入、大话套话满天飞的稿子,往往会大笔一挥,大加删削,毫不客气。记者和编辑就是这样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众日报去年搞了编采人员轮岗“试验”,本人作为“试验品”之一,由记者摇身一变为编辑,感觉很好。个中滋味引发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品牌建设是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报纸来说,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读者,品牌就是市场。金华晚报在新闻品牌建设中,坚持由点到面,由“专栏”、“版面”到“活动”,努力实现由“品牌个体”向“品牌群体”的提升,力创品牌报纸。建设专栏品牌群精心开设特色专栏,把一个版面的专栏做成品牌,这个版面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品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扰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纸花钱买稿子,抢独家,搞垄断”等等。在“钱”的作用下,新闻“权”与新闻“源”出现异化,少数新闻单位开始出现部分地转移新闻“权”,有些本属于新闻“源”的单位,企图掌握新闻“权”,说白了,某些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地市党报的版面多年来之所以呆板死沉、质量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编辑基本功不扎实,对版面策划不够、选稿不精、加工不细、缺乏创新。因而有必要从版面内容抓起,多角度、多层次激活编辑的创造思维。一是稿件要出新。记者每天要采写回大量稿件,新华社每天对地市党报的供稿100~200余条,再加上通讯员的来稿和网上大量的信息,每天可供选择的稿件和信息为数众多,而一个版面最多只能选用10—20条。因此,稿件的选用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在内与外的结合上出新。面对大量稿件,编辑一定要尽最大可能把重大的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亮点…  相似文献   

13.
新闻唱主角,这似乎是报人尽知的一个原则,也是一个无须赘述的话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并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首先记者如何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敏锐而快捷地发现并捕捉住新闻;其次编辑在处理稿件中,又如何慧眼识金,有舍有保,把新闻“拎”出来,并且精心为其“梳妆打扮”;接下来就是总编室在版面处理中,如何让新闻在版面上“跳”出来,让新闻“隆重出场”,并使新闻亮点“活化”。在新闻采编和传播的全过程中,我们这些做报纸工作的同志,确实是要下一番功夫,去努力探索、努力实践,尤其在当前新闻传媒业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我们…  相似文献   

14.
天津《今晚报》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新闻时效快,赢得了好评。其经验归纳起来大体是“新、广、快、多”四个字。新,就是“让‘今’字扑面”,“为当日新闻开绿灯,”他们不发工作总结和简报、文件式的文字。有的稿子因版面紧未能及时发出,过后就不再采用,据介绍,《今晚报》每  相似文献   

15.
有人会问:新闻就是新闻,还有什么“新”与不“新”的说法?我说,新闻就是有“新”与不“新”的讲究。大凡吃新闻饭的人都知道,新闻贵在出新,没有“新”就没有“闻”可言。打个比方,今天在报纸上报道某个社区举办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明天又报道某个社区开  相似文献   

16.
钱江晚报从2000年7月起,组建“新闻110”采访组,全方位全天候24小时出动采访,“有讯必接,有难必帮”,突发事、紧要事、有趣事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一篇篇鲜活新闻走上版面。 乍一看,“新闻110”只是一种采集新闻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实际上,它带来的新闻观念的变革更值得重视。 一、新闻比拼速度 报纸竞争日益激烈,在版面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让有价值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登上版面。钱江晚报组建“新闻110”采访组的立足点也在于此。 抢新闻是报纸与生俱来的属性。前几年,在晚报或都市报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新闻版面还允许有几篇几天前的…  相似文献   

17.
做了多年报纸新闻版的编辑,打交道最多的是包括记者在内的作者们。现在的编辑需要做的早已不仅仅是给作者的稿子顺顺语气、理理次序、挑挑错别字等文字之类的事了,如今,让编辑头痛的是作者与编辑的心理磨擦。 心理磨擦之一:作者一边看着被“枪毙”的稿子叹息、一边埋怨编辑不识货。其实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向编辑问个明白。一位老编辑曾对我说,有些时候,编辑、作者之间所隔的也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但如果双方都不先舔舔指头首先捅破它,慢慢地这层纸就有可能化成一堵墙。 心理磨擦之二:有些作者埋怨稿子发得不快或没有发出去。这种…  相似文献   

18.
如今报业竞争的核心是“拚新闻”、“抢眼球”,而版面的整容和包装则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有效手段。所以,近年来,一向庄重严肃有余、活泼轻松不足的党报,伴随对内容大刀阔斧的改革,版面出新成了各家比拚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在地方党报上迎来“黄金时代”还是近几年的事。然而,当大量社会新闻昂首阔步走上版面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即囿于传统的新闻操作办法,社会新闻的价值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得到表现,或者以处理经济新闻的方法,“软”新闻“硬”做,埋没了新闻事实的社会性;或者单纯追求“卖点”。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工人日报连续推出了9组组合式报道“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策划者始料未及的。缘起最初,搞这组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春节之后的稿荒。后来领导重视,直接介入,事儿就变大了。依惯例,正月十五(2月14日)过后,记者站的稿子才会陆续上来。初八上班,编辑部各部门都在为缺稿发愁。2月份轮到张弘做策划。这个月份是“新闻淡季”,很难出活儿。上班之后,经济部做了几个节后市场的稿子。但接下来,就没什么新闻点了。翻了翻这几天的各大报纸,版面上亮点都不太多。初九,王金海问张弘找到什么线索没有,她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