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前面的话]孙伟,高级编辑,北京青年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社党委委员。1983年加盟北青报,历任记者、新闻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2004年9月出任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青传媒”)总裁。曾获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等多个奖项,并连续四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由北京青年报控股的“北青传媒”2004年12月22日在香港成功上市,被称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是我国改革开放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一个崭新的探索和尝试;上市之后,“北青传媒”又准备进军电视领域,打造跨媒体平台,积极探索平面媒体立体化之路,受到业内同行和业外专家的广泛关注。本次访谈就是围绕上述两个主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5,(3):45-45
1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北青传媒计划拓展新的广告业务,而不再过分依赖《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据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孙伟说,“今年我们计划收购创办一系列报纸、专业性杂志。下半年开始会考虑进军电视业。”目前北青传媒的广告收入95%来自《北京青年报》。北青传媒将有三分之一的广告收入来自新开拓的业务。北青传媒去年的广告收入为7.87亿元,  相似文献   

3.
谈及2004年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业界至今仍津津乐道.作为中国内地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主流媒体--<北京青年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也是改革开放的"同路人".回顾60年走过的历程,<北京青年报>在记录和见证新中国成长的同时,也牢牢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四次机遇,今天的<北京青年报>已由当初的4开4版小报、两间木板房,发展成为拥有十报五刊两网、六家下属企业、总资产超过24亿元的现代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兼具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报业走产业化之路,必然与资本市场结缘。几年前“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先后借壳上市,我国报业开始掀起一股“上市热”,基础好一点的报业集团或报社,几乎都拿出了一套甚至几套上市方案。然而时至今日,尚未有一家报业企业直接在国内上市,“博瑞传播”的配股和“赛迪传媒”的增发也一直未能过会。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北青传媒”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报业首家海外上市公司。“北青传媒”的成功上市,一时引起轰动,报业人士又纷纷把眼光瞄向海外股市。然而,不久即有高层说:“北青传媒”只是个案,“今后主流媒体的主营业务只准在国内上市,不允许在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5.
新闻出版业融资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运作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近年来新闻出版业亦开始抢滩资本市场。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内地传媒业海外公开上市“第一股”。2006年的10月17日,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核心业务借壳华联超市上市成功,顺利成为国内出版发行企业中第一家A股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6.
截至今年6月30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动用上市募集款为4.959亿港元,有将近一半的上市募集款尚未动用。9月4日,北青传媒发布中报称,公司在2004年上市时共筹得8.89亿港元,计划用于发展周末报章、投资北京电视行业、收购其他传媒业务等五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3日,北青传媒在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从即日起,该公司在香港公开发售4774万股H股,占总股本的25%,并于当月22日在港交所上市交易.由于认购踊跃,募股按照最高询价18.95港元/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筹资(IPO)规模超过预期目标达到9.047亿港元.尽管有人指出,北青传媒海外上市是一个特许个案,其他新闻媒体目前尚无法仿效,但应该承认,对北青传媒改制上市情况进行剖析,对今后我国报业发展乃至整个新闻媒体改革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新境界     
<正>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对北青传媒集团总裁孙伟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掌舵上市不到一年的北青传媒,这位北青报昔日的副总编辑尝到了大企业老总才能体会到的苦辣酸甜。但是,不管曾经面对着怎样的压力,也不管现在仍然经受着何等的挑战,更不管未来的北青传媒集团向何发展,至少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那就是孙伟已经从一个海外上市公司经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个中国内地传媒业在海外上市的“专家”,这不正是孙伟的新境界吗?同时,北京青年报也从传统平面媒体走上了打造一个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传媒集团之路,这不也正是北青报的新境界吗?  相似文献   

9.
崔健 《新闻导刊》2005,(1):56-56
北青传媒计划拓展新的广告业务,而不再过分依赖《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我们将有更多的广告收入来自北青报以外的媒体。”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孙伟说“今年我们计划收购创办一系列报纸、专业性杂志。下半年开始会考虑进军电视业。”孙伟说。目前北青传媒的广告收入95%来自《北京青年报》据了解,北青传媒将有三分之一的广告收入来自新开拓的业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05,(1):39-39
<正>[第一财经日报]1月7日,北青传媒计划拓展新的厂告业务,而不再过份依赖《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我们将有更多的广告收入来自北青报以外的媒体。”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孙伟说。  相似文献   

11.
吴鑫  赵媛媛 《青年记者》2017,(19):14-15
北京青年报(简称“北青报”)历经近年来转型探索,逐步清晰明确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布局:“1+7”规划架构.其中,“1”是北青品牌,是目前北青集团赖以生存的基础;“7”是北青集团正在快速成长的七大业务板块——数字传媒、社区传媒、物流产业、影视产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徐建华 《新闻界》2005,(2):26-27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股票代码1000),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这是继2001年歌华有线成功登陆沪市后的又一中国上市传媒,也是内地传媒境外上市的第一股。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生活圈,如何打造围绕社区的新媒体,真正走入社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很多互联网公司、传媒集团都在摸索.北京青年报历经两年多时间,通过旗下的北青社区传媒公司在北京1500个社区低调布局,推出移动客户端OK家,重点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这是北京青年报适应时代变化、拥抱移动互联,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股票代码1000)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这是继2001年歌华有线成功登陆沪市后的又一中国上市传媒。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成都商报借壳上市,拓展了一个报纸发展的全新空间。我国报纸上市既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传媒行业环境的变迁所致,也是报纸自身经营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市报纸有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和北青传媒三家,其中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  相似文献   

16.
凌久 《新闻记者》2005,(1):14-14
12月22日,被称为“国内报业第一股”的北青传媒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其公开发售部分已获约400倍超额认购,创下半年来香港新股超额认购倍数新高,这说明市场看好北青报的发展,看好中国传媒业的未来。但是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北青传媒的走向仍然存在疑问。例如,北京青年报社年收入数亿,应该说不缺发展资金,那么上市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品牌效应之外,“圈”来的钱如何运营?北青报方面提出的跨媒体跨地区发展设想,如何取得政策面的支持等等。作为“报业第一股”,北青传媒上市的象征意义恐怕要大于实际意义,我们也期待北青传媒一路走好,为我国传媒资本…  相似文献   

17.
时亮 《今传媒》2012,(4):36-38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0.HK)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传媒企业在海外公开上市,于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之初备受投资者青睐,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分别获得422倍及16倍认购。上市首日收市价为每股22.70港元,较招股价每股18.95港元上升约20%,当日创出23.75港元的最高价,与招股价相比上涨了25%。但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北青传媒(1000.HK)上市不足9个月后便发出盈利警告。其2005年中报显示其北青传媒上半年赚取净利润1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630.9万元相比大幅下跌了99.76%;同时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28%,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6.9%。从2005年到2010年6年时间,不论是总体营业利润还是营业额度都没有超过2004年的水平,加之其他各方面原因,股价逐步走低,到2012年1月06日收盘报收4.39港元,较当初上市价18.95港元下跌了76.83%,当日成交量仅45万股。  相似文献   

18.
媒体管家     
<正>阿里注资北青社区传媒2014年12月18日,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北青传媒总裁余海波称,"互联网资本将投资北青旗下某项目"。据了解,2014年9月4日,北青传媒召开总裁办公会,通过《关于北青社区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方案》,由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或关联企业对北青社区传媒增资人民币3000万元。增资后北青社区传媒股权结构变化为:本公司持股60.91%,阿里持股20%,北青社区传媒员工持股19.09%。  相似文献   

19.
黄枫 《今传媒》2006,(10):4-6
张延平,男,1958年出生,现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兼北青传媒董事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又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做了三年记者、四年部主任、十年副总编、四年总编辑、四年社长。1983-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获“全国青年报刊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选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2001年获得高级编辑职称,2004年获得“韬奋新闻奖”。1982年采写了青年楷模钟铧的长篇通讯,被收入高中写作教材,1984年创办第一家中学生业余新闻组织——学通社,1993年主持创办了《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1996年起每年策划一次大型集团采访,2004年兼任改制后的北京儿艺第一任董事长,同年参与了北青传媒香港上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出版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指出: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刊物的改革方向是转制改制,规范上市.这就把出版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明确提上了议事日程.<北京青年报>、<中国证券报>、天津<今晚报>被指定为试点单位,现在已在堂而皇之地运作.北青传媒已在香港上市.这批试点单位完成试点之后会怎么样,必然会有一场大动作.2004年12月,在海南省博鳌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亦表态将不再批建事业性广电集团,要求已经成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要继续保留事业性质,就一定要把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新的产业经营公司或集团公司."由此可见,传媒产业大发展的政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认真研究一下传媒产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方式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