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改革思路徐毅鹏,程喜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学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在“两课”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处于主体地位,把这门课改革好、建设好是十...  相似文献   

2.
对“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探讨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把“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两课”教学的根本方法具体化为“四个结合”。1把“两课”教学和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发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在德育工作中的 主渠道与基本环节的作用,各高校都在加快“两课”改革,积极探索、努力构建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高质量地开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已成为高校“两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特色理论”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又正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 放,与中国的前途、与每个人的发展休戚相关。广大同学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 不仅对这一理论本身孜孜以求,还渴望了解与这理论相关的其它知识。1996年,我们按 照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校“两课”改革的《意见》,正式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为“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  相似文献   

4.
深化“两课”改革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育人昆明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近年来,社会科学部在院党委领导下,通过全体同志的努力,深化“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改革,在教书育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了大政方针,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创造了更有利的社会大环境。回顾郑州大学近几年“两课”改革的探索道路,总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中的改革经验,我们当前要以十四届六中全会为指导,推进“两课”改革走上一个新台阶,使“两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两课”改革的重点。“两课”教学内容的政治理论性和思想教育性规定了它所具有的特定的内涵,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为基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深化“两课”的教学改革,其重点是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是要求“两课”的课程必须从各自的特点出发,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是要求“两课”进一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进行探索,要深化“两课”的教学改革,培养和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比较完整地反映“特色理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体系的思考韩振亮党的十四大以来,高校“两课”改革的实践向我们昭示:只有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的教育,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贴近现实,更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两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为今后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的重大意义 高校“两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9.
谈“两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桂林医学院黎凯光“两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10.
“两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对目前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最为根本的就是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两课”教学的中心和主要内容,深化“两课”教育和教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形成高校德育工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高等学校要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我校确定了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两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98年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规范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明确规定自1998年秋季学期始,各高等学校应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此次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调整,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解决好把邓小平理论编成教材,进入课堂教育武装大学生思想的重大任务,是切实提高“两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大改革举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有着互为辩证的密切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论述了两课如何“讲政治”的问题,指出:“讲政治”是两课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是两课讲政治的核心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两课讲政治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四有、新人的主渠道、主阵地,而“两课”教师的素质与“两课”教育的要求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完成“四有”人才培养任务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6.
我部在深化“两课”改革、加强教书育人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教书育人的根本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育人 近年来,我部教师通过学习,在用什  相似文献   

17.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它们在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多的学时数,其作用是什么?在高等教育整体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两课”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改革“两课”教学?这些都是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两课”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不可或缺的。对青年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有人…  相似文献   

18.
“两课”教育改革应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增强“两课”的说服力和有效性为目的,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重点,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目前,“两课”教育必须适应当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一、我校“两课”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首先,学校大局稳定,学生人心稳定、大部分同学能够把注意力放在专业学习上,前一些时候弥漫校园的“经商热”、“打工热”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9.
开设《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发展》课的体会河北理工学院赵永存高校“两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在努力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动脑筋、下功...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两课”教学目标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本刊特约评论员国家教委《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明:“‘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