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色彩的形成往往是人们看物体颜色时通过光对物体产生的。因此光是形成物体色彩的主要因素。物本本身的固有色在正常光线下,呈现自己本身的颜色,但受到光源和环境色的影响后,就会大大削弱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在一定环境下对物体本身颜色的明暗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物体色彩形成的三因素,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位一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光的运动和反射造成的现象。它涉及物理学、光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美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这里我们结合色彩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来谈一下色彩静物的教学体会。一、怎样使学生观察到色彩没有色彩知识的人只会孤立地去看色彩,所以他们看到的白墙就是单独的白。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几十种不同的白纸来对比体会白色的不同色彩倾向,以训练其对色彩的理解。要想观察和理解出丰富的色彩必须先掌握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色彩的冷暖变化。1.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即通常情况下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它是物体占主要…  相似文献   

3.
王俊 《考试周刊》2008,(13):219-220
随类赋彩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传统中国画里墨与色的冲突,在理论上产生极大的不谐调.以"水墨为上"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画在色彩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古代早期壁画对色彩的极大热情和张扬给我们在传统艺术上两方面的启示和思考,中国绘画的色彩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在画底、颜色的研制和使用上都有着丰富的完整的独特的功能和严谨的程序.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相似文献   

4.
有些物理知识很相近、相似,常被混淆.为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这些知识,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辨析.一、重力和质量重力和质量是表示物体两方面性质的物理量,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1.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其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性质重力是物体与地球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受力物是研究的对象,施力物是地球.因此,重力的大小随着物体与地球间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不同质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反射的能力。对于物体的色彩,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对其色彩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色彩,必须对色彩有全面的了解。色彩与形体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是形与色产生的形象使我们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即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正确的表现方法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体—局部—整体。无论是方法步骤的设立,还是表现中的塑造过程,都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作画步骤应是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局部调整也应是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反复,不断深入。要用色彩理论知识指导、观察分析色彩现象,培养整体观察和表现能力,发挥色彩的魅力,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画面效果,从而成功地使用色彩。  相似文献   

6.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它使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当我们建立惯性的概念时一般会做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放一个物块,起初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当快速抽动纸片时,看起来物块仍停在原处(这个实验简单方便).该实验旨在说明物体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提起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大家的认识都会比较明确,因为那个时期就油画的表现方法而言,体现在对现实物体的真实描绘。对色彩的理解是从表现固有色到表现环境色,绘制方式在几百年前都是塑底加罩染的形式,一直到19世纪的法国和俄罗斯才逐步由罩染走向直接画  相似文献   

8.
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物质世界中,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对各种物象的色彩产生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如:红花、绿叶、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这些物象的色彩,便是我们通常说的“固有色”。 “固有色”的产生,是与光和不同物体的不同物质构成分不开的。我们知道,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而不同物质在接受光的照射时,对各色  相似文献   

9.
名作欣赏     
对于印象派画家说来,自然界一切景物,都只是色彩。他们面对实景作画,运用完全异于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努力将自然所给予的这一视觉感受--光与色的变幻,如实地再现到画布上去。在他们的画中,暗部色与阴影色不再是单调乏味的黑与褐色,却变为较纯的亮部色彩之补色。景物的色彩,也不再是物体的固有色,而受到了环境光色的影响。在印象派画家的画中,平涂色块消失了,代之以闪烁多变的笔触。  相似文献   

10.
色彩的产生是与物理光学及人眼解剖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的现象。从光与色的关系来看,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而绘画教学中固有色的概念一直在延续。色彩教学中关于固有色的理论,给学生讲到何种深浅程度,如何讲解透彻。对于初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差异,固有色的教学应如何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市马尾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对马尾城市色彩的影响。调查各类功能建筑物的固有基准色,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流动色,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临时色,分析马尾船政文化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影响城市色彩,并从色彩规划设计的角度进行控制引导,以期达到城市色彩协调、彰显个性、传承记忆。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专的美术教学中.风景写生是练习绘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以及收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方式。而中专的风景写生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基本都是研习了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表现自然色彩的理论和训练方法.比较强调光源色与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在基础教学中,主要偏重于造型、透视、色彩与笔触等技术层面的传授。通过教学,我逐渐认识到.完全按照传统写生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想象力缺失.画面单调.  相似文献   

13.
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强有力手段。在作画过程中 ,正确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 ,能提高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是色彩写生的关键。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 ,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 ,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一、强化色彩意识色彩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光是其发生的原因 ,色是其感觉的结果。绘画中的色彩 ,分为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与谐调 ,研究颜色组合和色调的问题。在色彩运用上 ,较之写生色彩注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的对比 ,它的主观…  相似文献   

14.
重视色彩基础知识教授1.用形象演示分析讲解物体色彩基本因素。高中美术专业学生绝大多数在色彩上都是初学者,色彩知识欠缺,固有色观念牢固,这是教学的最大障碍。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学生明确大自然中色彩产生的原因。用形象演示、分析讲解等方法,让学生知道"光是色彩产生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三章工笔人物画研究第二节工笔人物画的色彩一、色彩的原则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这说明,中国画色彩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进行描绘的。因为一个物体的色彩,在自然环境中往往会受到周围色彩的影响而改变原有的纯度。而中国画要求净洁明快,如果太多地追求环境色,必然忽视固有色,就达不到净洁明快的目的,这正是有别于西洋画的地方。但是,  相似文献   

16.
色彩学将人们通常看到的各种物体的色彩称为“物体色”。当人们将形成“物体色”的要素之一:“物体本身”作为命名色彩的根据时,便产生了我们所谓的“物色词”。在动态的言语活动中,为了快捷而又准确地创造出符合语境的言语色彩词,不同的言语主体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具有不同色彩特征的客观事物成为了言语主体说明某种特定色彩的最直观、最便捷、最形象的工具,最终使“物色词”成为色彩词随机造词活动中最常见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写生实践中更多的体会是大部分学生整体画面驾驭能力弱,每当教师谈到注意色彩整体感觉时,学生都很茫然,不知整体色彩感觉是什么?在他们的画面上多数看到的是看什么颜色画什么颜色,物体相互间看不到任何相互色彩关系,不会将整个需要表现的静物整体色调联系起来,不会分析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出现这些问题除了素描功底差、色彩画的少外,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色彩观察问题和色彩感受问题。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同时中国画用色也包括作者的主观意象色彩属性。宋元以后,中国画色彩向水墨转变。如何认识古人和现代画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用色差异。成为品鉴中国画色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商业橱窗是通过造型进行视觉传达的一种立体广告形式,其大量的广告资讯,必须通过色彩诉诸顾客。明快的橱窗色彩是引人驻足观赏的第一步,能使无意中的游客成为有意的观赏者,在感受物体美感的同时有效地认识商品,进而引发兴趣,产生购买的欲望。橱窗的色彩效果由商品固有的色彩、商品与商品之间色彩的互映、道具装饰等色  相似文献   

20.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不论静止还是运动的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与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近几年有关惯性的考查在中考题中频繁出现,一些题目的解答,学生解答方法和语言表述不准确,从而导致失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