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是唐代写游仙诗较多的诗人,其游仙诗继承了魏晋游仙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但如结合李白生平际遇研究便会发现,诗人不同的生活时期,其出处去就生活际遇的不同,其游仙诗的题旨与所抒发的感情仍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苏轼和李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风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李白诗歌对苏轼诗词有不少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诗与白诗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多主观激情;苏诗在句式上比白诗更散体化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对于李白思想的阐释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文章将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李白思想作一种诠释,挖掘出李白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生活中度过的。因此,要研究李白的诗歌,就不可不对其漫游生活给予特别的关注。本文试就李白漫游生活的背景、经历,漫游生活的物质基础及漫游生活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一番探讨,阐述漫游生活对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弄清这个问题,对全面地认识李白、评价李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考察《李白与杜甫》(以下简称《李》)的写作背景、解读《李》中若干深含隐衷之句,提出《李》中有反思"文革"和宣泄自身苦痛的成分之说法。  相似文献   

6.
绳传冬 《职业技术》2006,(20):83-84
本文从李白、杜甫所生活的不同时期缘起,阐述了二人不同的创作道路,并以二诗为由,比较论证了同一题材所产生的“两种风格别样情”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苏轼和李白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基本艺术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歌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在苏轼的诗词作品里,有不少地方受到李白的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轼与李白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则多主观激情;苏轼诗歌在句式上比李白更散体化。就人物性格言,苏轼在身处逆境时比李白更为豁达、开朗。  相似文献   

8.
徐铉是南唐至宋初重要的文臣,堪称一代文宗。他在诗歌创作中,明显流露出对李白的推重与模仿,带有鲜明的"李白体"倾向。李白体就是不以构思缜密取胜,而以下笔敏速见长;作诗以气为主,风格豪放飘逸;语多振笔而成,往往不受拘束。徐铉率然下笔的创作积习、诗酒自娱的生活情趣、儒道兼容的思想内涵等均与李白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一部李白诗歌,大多语带笑声,意含狂笑,而内心却充满血泪。那种含泪的狂笑,恰恰是对一颗愁苦惨淡的心灵所经历的深刻的精神风暴的自我写照。悲歌千古人人知,狂笑含泪无人晓。说杜甫诗史是时代的悲歌,这已成为千古定论,说李白的诗歌是时代的悲歌,却没有一个人提及。其实李白诗歌涉及个人身世、触及时事,无不带有浓厚的悲剧性。他用乐观幽默的情调来写悲剧的人生,用含泪的狂笑来渲泻内心的悲愤。他的愤笑充满了对现实批判的崇高精神,充满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壮气氛。一、幽默的债笑李白诗歌幽默的愤笑,最明显反映在对统治阶级的直…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话诗评中,对李白、杜甫的真诚友谊提出质疑。一是在杜诗中寻觅人相轻的含义;二是从李白赠杜诗之少,论证李对杜,非如杜对李之执着。事实并非如此。杜甫虽年少于李白,当名声亦逊于李,但杜由衷爱李,把李看作当时第一流诗人,并兼之所长;而李则在不多的赠杜诗篇中,梦怀年轻的杜甫,情真意远,令人感泣。事实证明,“李杜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友谊也经日月、纬天地,是中国坛上最有代表性、最深觉的友情范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白酒诗的审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与酒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李白的酒诗具有独特的审美精神。诗与酒交融的审美精神是“放”的生命精神。“放”是生命诗性的释放,也是放松和生命的放飞。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构成了他生命的诗魂。明月是李白酒诗中的诗性内核。诗与酒的融合展现了李白的那种天真自然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魏晋之美在唐以前未在某一作家身上获得全面展示。到了李白,则使魏晋艺术精神在生活和艺术创造中走向成熟。从生存诗化、享乐人生所体现的审美精神、艺术形象所体现的自由解放精神以及李白把握世界的方式看,李白在他周围创造了“人的生活世界”,这种具有人性和创造性的审美文化氛围,成就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艺术。这使得李白的意义不仅具有启蒙社会的作用,他还成了八世纪人文精神的化身  相似文献   

13.
对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荆州书》等四篇干谒文进行论述,并提出“干谒文张扬了李白的个性,显露出一代诗仙的英风豪气,充分展示出其豪放不羁、傲岸自负的个性特征”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浪漫、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精神的重量     
一个夜晚,我在万般无奈的失眠中,顺手拿起一本书来翻阅,是《李白传》。薄薄的一本。不知不觉看完,天已经亮了。我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流下了眼泪,凉凉的一星点,痒痒地停在腮边。像李白这样一位千古奇才,晚境竟那样悲凉,天下之大,却无他的容身之地,四处漂泊,沿门托钵,献诗于豪门以求一日之温饱。临终已经贫病交加,穷途末路,终于在漂泊中死去。其实李白也有大富大贵的可能。他凭自己的诗才得到玄宗皇帝的赏识,成为一名宫廷诗人。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愿也不能因为富贵而扭曲自己心灵的舒展,放弃自己的傲岸个性,终于为…  相似文献   

18.
历来李白论者皆以浪漫主义鼻祖论,本文则试就其美学价值做一些尝试必珠研究。纵观李白诗歌,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其思想美,李白诗歌不论是抒发个人情感亦或赞颂祖国风光都充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二是情境美,诗人能合理运用神奇想象,大胆夸张,想人所不敢想之想,夸人所不能夸之夸,但细品起来却又使人感到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三是形式美,李白诗歌或格律完美、或长短句并用,但却达到了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和完善结合;四是语言美,李白诗歌语言明白晓畅,绝无半点矫揉造作因文害义,从而体现了他驾御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朝鲜诗人李瀷给予盛唐诗歌大家李白以极大的关注,在他的诗话著作《星湖僿说》中对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风格及特点、李白诗歌的整体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评,这些论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各种文艺作品中存在丰富的李白形象书写,大多集中于李白傲岸、潇洒的个性和不可超越的才情。然而民族舞剧《李白》在塑造李白狂傲、洒脱等形象的同时,深入到李白内心,以诗、乐、舞相结合的形式,塑造了一位从“人”到“仙”转变的形象,表达了李白对于政治仕途的渴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