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情提要: 夏淼淼依然捉弄着卫行云,卫行云找夏淼淼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谈话。两个人就此握手言和。但是夏淼淼因此对卫行云产生了特别的感觉,而少年时光饱受夏淼淼捉弄的卫行云,却始终与她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内,似乎对夏淼淼的示好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2.
第一回台:孤立 【夏淼淼出招】我不跟他说话.也不许自己的好朋友跟他说话.他走过我面前,我一定视而不见.别人同他讲话.我便怒目而视。连我喜欢的小班长都来问我.为什么那么讨厌卫行云。  相似文献   

3.
前情提要:现实里,卫行五如常上班,但面容憔悴,不肯搬离和夏淼淼的住所;回忆里,他们的故事刚刚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4.
吕翼小说《冤家的鞋子》对"鞋子"这一物象的处理有生动的隐喻特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未知结构和两难结构的特点,小说中的未知结构和两难结构的成功设置,对读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吸引力,小说中生动的隐喻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淼淼的情书     
20XX年4月1日,淼淼收到一封情书。 【一】 其实淼淼一点也不像女孩。一点也不。  相似文献   

6.
淼淼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和交往,平时在集体活动中常常退缩,参与意识不强,缺乏自信心。但是他数概念好,做事沉稳。听他妈妈介绍,他五子棋下得挺不错。针对这种情况,我为他设计了“五子棋挑战赛”的专题活动,希望以此为契机发挥他的优势,帮助他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心。2月20日,我建议淼淼妈妈鼓励淼淼向班内的幼儿发出挑战。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让淼淼产生自信心,二是激发淼淼的积极性和其他幼儿的参与热情。2月24日,淼淼一早就将一份挑战书塞到我手中,我故作惊讶地说:“哟,你太厉害了!向我们全班小朋友发出了挑战,我想你的五子棋一定下得很棒!…  相似文献   

7.
一张糖果纸     
星期天的上午,我带着4岁的儿子淼淼上街买菜。路过一家商店门前时,淼淼说道:“爸爸,我要吃糖——‘大白兔’。”我牵着淼淼,从年轻的女售货员手中买了糖,取出一块剥了糖果纸,随手把它丢在地上,糖块塞进淼淼口中。淼淼没急于吃糖,涨红了脸  相似文献   

8.
冤家对对碰     
##正## 《冤家对对碰》是英国BBC公司于2000年开播的一出性喜剧。剧作者是Steven Moffat,制片人是其妻子Sue Vertue。该剧围绕伦敦的六个白领的浪漫爱情故事展开。他们经常到酒吧小聚,寻找艳遇,但又不情愿安定下来。以下对白选自《冤家对对碰》第1季第1集"Flushed":Steve要和Jane分手,但屡试屡败。这次是否能成功呢?  相似文献   

9.
四(8)班的同学发现,王老师最近有了幽默感。那天上语文课,王老师转身写板书,回头时看见淼淼张大嘴巴在打哈欠。王老师不动声色地问:"你们谁带馒头了?"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瞪大了眼睛。"谁带了就借给淼淼,堵上他的大嘴巴。"一句话让同学们哄笑起来,淼淼自己也害羞得笑起来,瞌睡虫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制定教师的指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大班幼儿对竞赛性游戏非常感兴趣,而且特别关注游戏的结果,都希望自己的队获胜。这一次却因为身材瘦小的淼淼动作慢而致使全队得了倒数第一。于是,孩子们把不满都发泄到淼淼身上。而受责备的淼淼又的确是尽了全力的,所以,内心承受不了如此的委屈而大哭起来。不难...  相似文献   

11.
张震曦 《小火炬》2010,(5):30-31
(四)水与空气“捉迷藏” 小杉杉和国庆黄金周一起离开了,小淼淼真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 小淼淼正在胡思乱想,突然陈老师点了他的名,  相似文献   

12.
马小跳的《轰隆隆老师》是一位《非常老师》。班里有那么多学生,如《小大人丁文涛》、《笨女孩安琪儿》、《漂亮女孩夏林果》、《名叫牛皮的插班生》、《假小子戴安》、马小跳的《同桌冤家》路曼曼……可他最喜欢的却是《淘气包马小跳》。  相似文献   

13.
舍伍德安德森的《手》是其小说集《俄亥俄州的温斯堡镇》中的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深入人物的精神层面.塑造了一位孤独远离人群的怪诞人——飞翼比德鲍尔。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篇小说中的写作风格,来阐释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反应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正"告别的时候还是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2014年的夏天已悄然远去,但这是个多事之夏,不间断的人祸天灾更是让我们懂得"当下"与"惜时"的意义。让我们深沉一把,深情回望,送别这一夏。成长有什么事情是你长大后发现和小时候认知不一样的?蔡缓缓:小时候以为八点是最晚的时间,现在感觉凌晨四点都好早。明一唐:小时候看电视,一个角色在第一集时是小时候,随着时间推移和剧情发展,到五六集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一行字"十年后",于是就以为演员真的是等到十年后继续拍的,感觉很厉害、很辛  相似文献   

15.
早年上初中时.语文课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到普法战争时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普鲁士.根据柏林当局的命令.这两个地方的学校将取消法语课,改上德语课。  相似文献   

16.
华小栓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名主人公.他身患“痨病”。正是由于他的“痨病”,不但紧密连接了小说中两户人家——惨淡经营着茶馆的华家和为民众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夏瑜夏家,而且使得鲁迅先生能够充分展开生动而富有深刻涵义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7.
国庆前一周,林淼都在兴奋中度过,整天盼着闽北山区表叔的儿子——程杉的到来。因为小杉杉一来,就会给小淼淼讲大山里的新鲜事,什么角怪啦、腹蛇啦、凤斑蝶啦、斜鳞蛇啦、鸦雀啦,听得小淼淼老梦见青山绿水、珍禽异兽。  相似文献   

18.
《卖果仁糖的妇人》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邓巴-尼尔森短篇小说集The Goodness of St.Rocque and Other Stories(1899)中的一篇。其洗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分析《卖果仁糖的妇人》的文本并探究该小说特有的文本特征和人物言语表现方式,指出该小说中的“作者式”文本和伪独白式直接引语,旨在使读者参与小说意义的生成,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李笠翁以其《无声戏》和《十二楼》等小说,享有世界声誉,被赞为清代白话小说第一人。杜于皇是为李笠翁小说作序作评的"专业户",李笠翁每一部小说集的刻印、每一次小说集的变故或重新出版,都少不了杜于皇的参与。从李笠翁最早的小说《无声戏》一二两集,到《无声戏合集》,到《十二楼》,到最后的《连城璧》,杜于皇都一序到底,一评到底。这在当时和后来的文坛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20.
岳利军 《江西教育》2006,(19):14-16
据江苏《宿迁晚报》今年7月10日报道:家住市区楚苑居委会的16岁高中学生淼淼(化名)兴高采烈地到楚街某酒店去“上班”。孩子母亲告诉记者,他们家是较为贫困的单亲家庭,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就比较好,一心想上大学。暑假放假后,淼淼便缠着母亲要出去打工,说要给自己筹集学费。经朋友介绍,酒店同意接收淼淼作为“暑期工”,每月600元。淼淼的母亲还说,儿子去年暑假就曾在酒店打工20多天,虽然挣钱不多,但对孩子很有好处,口口声声说花钱容易挣钱难,知道省吃俭用了。看着孩子大热天去打工,母亲既心疼也很坦然,说现在的孩子比她小时候享福多了,让他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