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的特点及其意义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的特点有三:一是极限明信片是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的“独家”邮品;二是组成展品素材的成本要低廉;三是编组处理要符合FIP极限集邮评审规则。从这一特点不难看出编组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相似文献   

2.
在邮票收集过程中,极限集邮是最美和最刺激的 方式。它是11个正式集邮类别之一。随着极限集邮的 飞速发展,极限集邮者对极限明信片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一些邮政部门制作的极限明信片(指集邮总公司、地 方集邮公司出售的官片)因其商业味浓,发行量大,集藏 容易,很难满足极限集邮者的要求。如今,越来越多的 极限集邮者热衷于亲自动手制作极限明信片,创造原 地极限明信片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极限集邮在我国兴起后的不久,也随之诞生了“民办”极限邮刊,前后几年时间里,编排形式各异的“民办”极限集邮刊物在部分省、市先后出现。由于正规出版物中很少涉及极限集邮类,因此这些极限集邮组织所编印的此类刊物,便成为指导和沟通极限集邮爱好者进行集邮活动的教材和桥梁。近年来,极限集邮人数越来越多,各地的民间极限集邮研究会会员队伍得到了壮大和巩固,理论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各研究会会员中的佼佼者们用极限明信片编排出了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国极限集邮起步较晚,其优势不能与法国、意大利等极限大国相比。长期以来,有许多集邮者认为中国极限集邮发展空间不大,其想法主要是针对珍罕性问题。诚然,从时间上来看,我国极限集邮蓬勃发展仅20余年时间,但从世界各国极限发展来看,也是极不平衡的,法国极限集邮协会成立于1945年,而有意识的极限集邮却是在二三十年代,其他国家则更是发展不平衡。所以,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极限集邮在我国正在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继专题集邮之后发展最快的集邮方式。我国的极限集邮是由国外传人的。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许多的集邮者对极限明信片由喜欢到喜爱,自发成立了以极限集邮研究会、京华极限集邮研究会、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为代表的专门收集、研究极限片的极限集邮组织。随着极限集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我国各地包括台湾还自发成立了十余个民间极限组织,自办刊物,异常活跃,对推动我国极限集邮起着不容置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近,本刊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表示对极限集邮很感兴趣,同时也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归纳了一下,对集邮家王泰来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听听他对极限集邮的看法。王泰来先生是新中国极限集邮的同龄人。他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极限集邮起步的艰难岁月;饱尝了“文革”摧残极限集邮的伤痛;体验了70年代末期极限集邮复兴带来的愉悦;80年代中期又热忱地投入极限集邮的收集与研究中。其极限邮集《北京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极限明信片》在90年代的国家与世界邮展中均获较高奖项,中国的极限邮集走出国门参加世界邮展此为首例。此外,王先生还发表了多篇极限集邮研究的文章,在集邮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刘:王先生: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搞极限集邮呢}能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早期极限集邮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7.
我国极限集邮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极限集邮展品以其艺术性强和观赏性强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和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期间,一些极限展品披金挂银,令人瞩目。这些展品基本上是按“专题”形式组集,在极限界反响较大。极限集邮专题化,多依专题集邮“葫芦画瓢”,然而忽略了极限集邮本身的特点。笔者在此,根据FIP极限集邮和专题集邮展品评审规则,对两类展品的异同、极限集邮借鉴专题集邮以及发挥极限集邮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极限集邮虽然起步较晚,但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集邮爱好者。目前各地各级邮展中,极限集邮已成为集邮者广泛参与、比较普及的集邮类别。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编组专题邮集参加国内和国际邮展时,曾多次选用相关题材的极限片入集,也单独组织过几部极限邮集参展。尽管获奖不高,兴致所至,乐在其中。几十年的“极限”情思,乐此不疲的收藏,积攒了大量符合极限集邮展览规则的极限片,也形成了追寻票、片、戳三者和谐一致的习惯思维模式。无论载体是明信  相似文献   

9.
喜爱以专题形式编组极限邮集的作者需要经常与经营外国极限片的邮商打交道。面对他们手中形形色色的外国极限片,如何选择呢?其实,万事不离其宗,与中国极限片大同小异,其规律是相同的。外国极限片也是由集邮者、集邮团体制作和邮政部门开发等几种形式。法国是极限集邮大国,极限集邮开展得很早。打开法国邮票目录,你可以发现,没有制成极限片的邮票并不很多。法国极限集邮协会于1945年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极限集邮在我国兴起,极限集邮文献也逐渐多了起来。现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介绍一下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极限集邮图书《极限明信片手册》蒯文、石玉臣、关少波编著。收录了各种规范的极限明信片资料500余种。1991年7月沈阳出版,32开本,印数500本。《澳门的极限明信片》若瑟马田士著,图片彩印,中,萄、法、英4种文字编写,200余页。1984年澳门出版。  相似文献   

11.
笔者是一个极限集邮爱好者,收集、制作极限片已经有25年了,平时偶而也制作一些另类极限片玩玩。拜读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陕西杨启国先生的《另类极限》一文后,感觉文章作者对另类极限的概念有些混淆,甚至把合格极限片与不是极限片的邮品都归于另类极限片之中了。所谓"另类极限",就是不符合现行的《FIP极限集邮  相似文献   

12.
三、“民办”刊物的特点: 1.专家办刊极限集邮在我国是新兴的集邮类别,专业性很强,几年来国内对此研究较透彻并获得了成绩的专家,大部分在各民间极限集邮研究会,他们负责编辑或为其撰稿的邮刊,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京华极限集邮研究会会刊《极限纵横》,自1990年创刊以来,其大量、准确、严谨的学术性文章不但在集邮爱好者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直接在自己的会员队伍中造就出了许多各级邮展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极限集邮发展很快,报导、研究极限集邮的专门报刊就有200多种。本文将我国大陆发行的极限集邮报刊(民刊)做个较完整地介绍。本刊总第168期“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和“三个较有特色的极限集邮民刊”二文介绍过的《极限集邮》、《极限纵横》、《极限集邮者》、《邮限邮讯》、《极限研究》、《三秦极限》、《金陵极限集邮》,本文不再赘述。如有错漏,望同好补正。  相似文献   

14.
另类极限     
杨启国 《集邮博览》2014,(10):51-51
正当今,极限集邮的发展已开始受到众多的质疑与挑战。由于它本身先天性的局限性和素材的有限性,可利用的资源已被挖掘到接近极限。再向前走,则面临着同质、垄断、造假的困局。如果一味按现行游戏规则玩下去,要么遭到国际邮联的质疑、发难而有口难辩,要么势必走进死胡同。因此,极限集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也就是创造出一种开放型的极限集邮。它既能保持着极限集邮的基本属性,又有不拘一格的创新内涵,如邮照极限、自创极限、互补极限等,从而打破现阶段玩极限集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集邮展览中,极限集邮者的用武之地有两个类别:即一框集邮类和节俭集邮类。从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的展品看,90部一框展品中采用极限集邮方式编组的有13部;15部节俭类展品中采用极限集邮方式编组的有3部。极限展品获得一框集邮类4个一等奖中的两个、10个二等奖中的5个;节俭集邮类两个最佳奖中的一个。这些数字表明,极限集邮在现代集邮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笔者根据这一届现代集邮展览谈一下极限集邮者应如何介入这两类组集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他的个人集邮史不长,1988年离休后才正式开始集邮。但是,在《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邮政周报》、《极限邮讯》、《极限集邮者》、《极限集邮》、《哈尔滨集邮》等约20家报纸刊物上发表邮文达300多篇。  相似文献   

17.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04,(10):36-37
《极限集邮研究》(3框48片)是我组编的集邮文章剪贴形式的展品,获得“无锡文献展”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多年来从事极限集邮宣传、写作、研究的肯定! 我的集邮写作,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邮文起,至今正好18年。我的集邮一无家传,二无馈赠,三无整批购进,因此在初期就确定了只收集极限片、风景邮戳、集邮书刊这几个目标。因风景邮戳太多太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放弃了,而极限片和集邮书刊至今我仍  相似文献   

18.
极限集邮其实和其他类别一样,不外乎是收藏和展出两个方面。然而,这两个方面的真正内涵却与其他集邮门类大相径庭。人们常说:人各有志。集邮也是一样,只要进入其中,必然是:邮各有趣。第一个话题:极限世界之趣动手的乐趣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人们根据需要对集邮品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分类方法。反正在这  相似文献   

19.
资讯     
《集邮博览》2014,(11):92-92
第十五届羊城集邮文化节暨"2014广州第八届全国极限集邮展览"在广州举办 由广州市集邮协会主办,广州市邮政集邮公司协办的第十五届羊城集邮文化节暨"2014广州第八届全国极限集邮展览"于9月30日在广州开幕。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邵林在上海市化工邮协和极限集邮研究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曾说:当前的极限类展品实际上可归纳为3种形式,按国别组编是传统方式,但它对邮票的研究不会比传统集邮类展品来得深;研究性展品实质上是尝试性的,但它对邮戳的收集总及不上邮政历史类展品来得广;极限集邮专题化借鉴了专题集邮的构思方式,但其素材品种、数量远没有专题集邮展品来得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