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生态学是许多高校自然地理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之一,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将生态学实习过程融合到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野外教学模式的优化,促进研究型学习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整合、优化野外实习内容,也有利于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和野外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补充并完善野外实习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野外教学实习内容,调整和确定野外实习基地和路线,制定科学合理的野外实习成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院校地理课程体系改革削减了大量部门自然地理学课程,增设《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为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文章讨论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的内容,并以四明山南区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符合地理学的综合化潮流和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为适应新时期地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求,以及克服目前野外实习课时短、经费困难等诸多限制,必须对传统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进行改革。文章根据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近几年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实践,对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内容和过程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一种符合实际并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传统的野外实习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实习过程多是部门自然地理课程分别在不同学期进行课程实习,实习内容侧重部门自然地理学内容,实习中往往忽略了自然地理学的综合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本研究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入手,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出发,结合自身实践,以华中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对传统部门自然地理分阶段的课程实习进行实践评价,对新开展的宜昌地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进行分析。通过与传统实习方式相比较,对野外综合实习的内容、方法、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评价,探讨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及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同时介绍了南京大学相关学科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通过构建课程实验教学、野外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及保障机制来推进通识教育的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土壤与植物又是最基础的知识。目前的野外实习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加之实习内容缺少系统性和综合性,使野外实习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自然环境问题能力的目的。本文以土壤与植物实习为主,探讨了自然地理综合性实习课程革新的思路,探讨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土壤与植物野外实习的新方法和综合内容。  相似文献   

7.
于亚军 《地理教育》2011,(1):123-124
野外实习是检验和应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并巩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自然地理要素调查方法和技能的关键。通过应用先进的学科理论和仪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区别于其它课程的重要方面,任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内容设计不合理,实习效果评价体系不科学等。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师地理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地理学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核心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重要的课程地位。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必须将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革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程的系列化与配套建设,建立科学的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自然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加强综合性、系统性思维教学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以求使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出其“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结合多年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新时期教改下的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荣华 《高等理科教育》2012,(2):133-137,145
研究性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成果从理论方面来讲,尚未厘清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要素;从实践方面来看,缺乏从理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实施研究性教学。本文在分析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其要素、总结高师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生物教师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素进行概括,以期为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以及我国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都比较重视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践的课程集中于自然地理学和技术地理学两方面。人文地理学的特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实践目的与要求不同,将人文地理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地理规律、培养应用能力三类。以黄梅戏形式文化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包括实践目的、实践的意义、实践内容和要求、实践的关键环节、主要指标、数据处理、实践过程以及实践总结等。  相似文献   

12.
高师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为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材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古生物地史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地质学对"古生物地史学"课程的要求,设计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划,为建设"古生物地史学"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2015年QS世界大学地理学专业排名前10的高校中选择了7所作为样本,通过各高校官网资料,从必修课、选修课、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安排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调研,收集了较全面的资料,分析了有关地理学本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英美名校在地理学本科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基础面宽,地理特色的选修课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综合,注重实践教学和本科生研究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高校在地理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应当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地理专业《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肩负着地理专业基础教育的重任。并以地质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三门地球科学分支为其基本构成。《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以自然地理教学为中心,在充分保留该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与地理专业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形成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构筑起自然地理专业基础教育平台,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过程方式方法,如采取师生共同参手的方式(如投标博弈),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多渠道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质野外实习是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实习基地建设在该环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安徽省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讨论了实习基地建设的条件、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旨在使地质实习基地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学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培养高质量的新型人才,也达到促进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和对区域经济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我国实施全民环境教育计划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目前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应将高师地理专业建设成基础环境教育中师资的培养基地,并对地理专业课程建设改革中环境教育课程的建设从理论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综合自然地理是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这门学科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本文结合综合自然地理多媒体教学实践经验,从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方面论证了多媒体辅助的必要性,并根据常见误区,提出了多媒体应用于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应当是体现课程教学的高水平与先进性,具有独特风格与不可替代性的特色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以及时代、 地域和院校的特点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特色元素和资源保障. 在精品课程特色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认真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本着"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遵循协同创新的理念,积极谋求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为提高精品课程特色建设的质量, 增强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构建起一套全要素投入的协同创新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