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注重把握其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因为许多历史年代和事件,如果孤立地去学习它,不但枯燥乏味,而且生涩难记。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视历史年代和事件相互关联因素的探索,并总结出了一些记忆规律,使无意义联系的枯燥数字和事件变成了生动有趣的相互联系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历史现象是相互联系着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事件在不断地产生。人们只有对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对历史现象的研究,必须按年代顺序去进行。教学中使用的历史年表的作用,正是把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以便学生从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中找出它们的因果关系,进—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一般的历史年表只平列了年代和大事记,学生  相似文献   

3.
吴淑芳 《考试周刊》2011,(5):169+94-169,94
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进而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根本特点,达到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搞好历史学习”是每位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常常是为考历史而学习历史,把许多本来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孤立起来,未能处理好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历史的难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现象、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且,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成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年代乱、事件杂、人物多。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事件的真相,弄清楚前后事件的联系,理顺前后事件的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所谓掌握历史线索就是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为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历史基础知识,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历史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克服在学习中对历史知识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等弊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既能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这是历史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联系法在历史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历史课,它的履盖面广,涉及的领域较多。诸如古今中外,包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而文化囊括了文字艺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许多内容,所以有人称历史学科是“百科全书”。作为历史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与之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与相互渗透,又要以巧妙的方法,诱使学生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学习兴趣中把握规律,学好学通学精历史课。 其中关键,重在教师的引导。 一、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人们的天性,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要求.对科学的热爱,对历史事件穷源竞委,皆为学…  相似文献   

8.
丁俊义 《辅导员》2009,(10):26-27
历史学科的时间、事件多,难记忆,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甚至厌学。如果把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编成口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中教育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优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越发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明显作用。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适当加强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发掘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同时也能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刻板观念,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完善综合素养。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加强历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0.
所谓网状教学主要是找出历史上有关联的点,纵横联系构成网状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本课知识,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存历史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记住某个历史年代,某个历史事件,学生是很难记住的,并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反之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发散知识,使知识结构构成网状,引导学生回忆和本课有关联的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大为提高。网状教学最重要的是把知识点联系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正>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学科素养,需要在深刻理解时空观念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自觉运用时空观念,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理解历史的学科能力。美国史学家怀特认为,历史叙事中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未被加工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编年史;通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试中历史学科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下降且相对集中,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另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因此,平时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①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在教学中,可使用范例教学法,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一、贯彻相互渗透、培养能力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正确导向 综合科目从本质上看,属于以认知目标为主线,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的综合。文科综合测试是指由现行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构成的一种混合题型,具有多样性、学科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为了搞好历史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我们历史教师应该研究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在哪些内容上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找出这些连接点,为同学铺路架桥,指出钻研方向。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学科阐述同样的问题有何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年表"是高中历史复习走向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撑。我们应遵循唯物辩证法事物联系普遍性与多样性的原理,根据教学主题的呈现需要,对教材文本提供的时空节点进行大胆因革损益,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历史年表,突出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显性联系,挖掘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隐性联系,指导学生自主刻画教学主题发展脉络,学会科学建构历史认知模型,提升自身历史学习的整体性,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蒋莉茹 《阅读与鉴赏》2011,(4):62-62,49
历史是一门学科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历史学习中有很多事件,需要学生清晰地记忆年代、名称、原因、意义和影响,这就使得历史课堂上好多趣味被这惨重的记忆压力湮没的无影无踪,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极度地下降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相似文献   

16.
付文治 《历史教学问题》2020,(2):132-134,127
"启蒙运动"是近年来中学历史教研活动热点。以往教学从思想内容特征入手,成果迭出。如果把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个体遭遇与相应的社会本质特征、内在规律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小历史、小事件与思想家的头脑碰撞而形成大事件大时代,以此构建了启蒙运动史。这样可以另辟蹊径,给学生以不同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7.
学习历史?我当然会了!不就是背嘛!恐怕一提起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会这么说。没错,历史知识纷繁复杂,相互联系密切,而且还有诸多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枯燥至极!“背”是大多数同学对付历史的制胜法宝。也许“背”能解决燃眉之急,应付考试,但对于知识的积累和连贯却很不利,而且费时费力,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吗?这不,《中国学生历史学习百科》就适时出现了!【内容简介】《中国学生历史学习百科》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总体内容分为6大章,即6个主体时间段,各章均以独特的视角切入…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历史剧变,怎样认识这一重大而复杂的事件?用什么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件?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其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多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就是我们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闫立宏 《文教资料》2012,(22):188-189
本文探讨了历史教学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各学科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学科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努力坚守学科,彰显学科特色。但也出现了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把学科凌驾于学生的发展之上,一味地追求学科成绩,导致学科之间缺乏沟通联系、把学生的学习拘囿于课堂之内等现象。现代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之间是交叉、关联和渗透的,如果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缺乏"大教育"的眼光,致使学科教学相互脱节,就违背了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会严重制约学科教学效益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