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2005,(9):30-30
谈到读书方法,林语堂认为,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读书知味,都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适的书,及不得其读法。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徐怀礼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青年时代读书时,受王守仁(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改“文浚”为“知行”。后又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毛主席称...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科源自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生活科学。本文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三个方面阐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桂平 《成才之路》2009,(33):62-62
人们曾把读书求知分为: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三种境界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密切的课,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也应该使学生渐次走这三步: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5.
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校同是学习的“伊甸同”,我们在书香校园读书、思考、丰富思想;我们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渎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让书香洋溢生命的魅力,这就是营造书香校园的收获。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边走边唱──读刘兰松诗集《那边风景》郭洪雷读书人有个好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读书太多之故。诗人却不可闭门造诗,否则,诗必多书卷气,少真情实感。所以聪明的诗人总是把读书和行路作为增加自己修养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  相似文献   

7.
<正>至于语言无味,那全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来,都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世上多少强读人,听到此语否?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64):57-58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学。实施创新教学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一定要明白:"知"是"行"之基,"行"乃"知"之成,正确处理好"知""行"关系,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中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从而真正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建立读书学     
<正>一、读书学的任务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欲以有涯之生究无涯之知,这就需要有个较好的方法。一个人以有限的时光要阅读浩如烟海的书籍,并不是件易事。这就需要究门径、讲方法、求效果。今天是科学的时代,事事得讲科学,读书亦不能例外。这就是我们所以要建立一门读书学的基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是我省歙县黄潭源村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十月十八日。原名文(氵睿)。一九一四年在大学读书时,受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影响,改名“知行”。后又发现“行是知之  相似文献   

11.
有的年轻人,读书像赶时装潮一样,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流行色。今天是金庸,明天是琼瑶,后天又变成了尼采,随波逐流,根本不问自己的爱好,也不看自己的专业。古话说得好,“为学之足,固之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读书不能像穿时装,应当把握自己的学习动向,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需要,合理地读书,读书做学问,要求“点深面广”,要趁着年轻,有选择地精读几本经典性的专著,不在数量多少,关键要读懂读透,还要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样,为今后提高打下扎实功底,将来一辈子会受用不尽。当…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时期,知识的飞速增长,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引发了教育观念的一系列变革。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现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新形势下班级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我认为应该先处理好德育中的知行关系。这是因为德育中的知行关系:一方面,知与行是不可分的一件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相随。因此,王守仁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孙中山强调:天下事情,如果真是知道了,便容易行  相似文献   

13.
正读书不仅能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通古博今,还能无形中进入他人的世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在以下方面做好阅读教学的工作。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兴趣是最大的内动力"。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学生进行自觉阅读的前提。只有当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学生才能够自主阅读、探究,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地变成"悦"读。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味道     
付晓玲 《山东教育》2012,(29):54-5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为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读书求学问的态度能以求学为快乐才是高境界,兴趣即为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知、好、乐"实乃学习的三境界。读书是否也有味道呢?读书成习,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用兵     
读书与用兵,一为文,一为武,二者事不同,但理相通。兵法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兵之道,贵在一个活字,活学活用,方能打胜仗。如果泥法而不知变,纸上谈兵,则会落得个身死国灭为人所笑。读书破万卷,贵在一个“破”字,破者,破其皮毛,取其精神,方能化他人之文字,而为我之血肉,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如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若只读书而不知用,用而不知变,就会像鲁迅先生所说,成为书的奴隶,是为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则为读书死。诚然读书之害远逊于用兵,但也不可等闲视之。胡适先生就曾说过:“读书好像用兵,养兵求其能用,否则即便有十万二十万的大兵也没有用处,有的时候,还要兵变呢!”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胡适先生知读书之益,更知读书之害,它形象地把“读死书”“死读书”比  相似文献   

16.
一、周行已传略周行已(公元1066年——?),字恭叔,永嘉(今属浙江)人。祖豫、父泳俱登进士第。《温州府志》载称:“行己风仪秀整,语言如钟,读书十行俱下。”据其自述:“七岁从师就读,诵五经书,十五岁学属文,十七岁补太学诸生”;“又二年读书,盖见古人文章浩浩如涛波、(纟丽)(纟丽)如春华,于是乐而慕之”;“又二年读书,益见道理。于是始知圣人作书遗后世,在学而行之,非以为文也,乃知文人才士不足尚。”他曾师事程颐,尝从吕大钧游,论其学术思想,非以理学为宗,而是注重经世实用之学,并且影响较大,是以后人称之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三戒     
功朱 《小读者》2011,(6):43-44
读书之主要目的,是为了增知拓识、闻道明理,以不断提高素养。清代诗人袁牧说得好,"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我以为,人们若要真正把书读好,须做到如下"三戒"。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首先就要知读书、会读书、爱读书,把读书作为教育生活的一部分。2007年,本刊曾登载一篇反映教师读书状况的文章,一位教育局老局长在谈及教师不读书、读书少的问题时颇为担忧。教师如果不想挤出时间读书、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怎能培养学生好读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呢?在我们到一些学校采访时了解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非常注意书香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知”,指导“行”。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20.
明代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生接受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