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阅读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初读,感知课:细读,理解课、精读,品味课;积累.运用语。如果过早采用“想学哪段,就学哪段”这种做法,比如在初读阶段——学生对课尚不熟悉,仅仅有粗略的印象,不仅会随意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量.而且会使学生对课的理解、体会产生片面性,养成断章取义的不良学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阐读素养也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2.
曾祥芹主编的《阅读学新论》指出:散文重在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同理,散文教学的目的,也无非是教师引导学生“悟意审美”。在第一届“语参杯”同课异构展示研讨活动中,几位老师的课也都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高中《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写作)如蜜蜂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两老的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5.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第8点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为达此目的,在教学建议(五)中强调:“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看来《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两个重点:一是整体把握阅读内容,二是激活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导”的着力点放在哪儿才能兼顾好这两点呢?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心境。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版课标中,“阅读”和“表达”都是高频词,其中“阅读”出现了217次,“表达”出现了123次。可见,阅读与表达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性。然而,从小学生阅读的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消遣阅读”。学生只有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选择读书。他们在书中“找乐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这样的阅读,以碎片化阅读、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因此,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阅读,课中交流阅读所得,探究解决阅读疑问,可使数学课因“课前阅读”而精彩,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蔡琼 《学苑教育》2012,(22):92-92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这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精辟概括,而在实际教学中,课标也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的精神,课标的阅读要求说白了便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多读多背。  相似文献   

10.
马静 《宣武教育》2007,(7):41-42
“阅读欣赏课”是我校在课程改革中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设立的一门新型的语文活动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保障学生阅读时间。在大量阅读中,使其汲取语文营养,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吸收信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并为今后大量阅读打下基础。在我校“文化育人”的大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我对“阅读欣赏课”阅读材料的自行开发有一些浅显的体会,摸索了三条选材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长期从事“两课”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大学生难教,现在的“两课”更难讲.因为,在“两课”课堂上,公开做其他课作业或者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已屡见不鲜:课上伏案大睡,雷打不动的学生,也间或有之;如果老师不点名,就无故旷课的学生,也小在少数。甚至,有的学生对“两课”教材也另眼相看。他们根据实用与否对所有教材进行分类,一类是“有用”的,另一类是“无用”的。而“两课”教材常被打入后一类。只有在听学术报告或考研辅导班占座时,才被派上用场。…….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在校大学生对“两课”有逆反…  相似文献   

12.
庞晓萱 《广西教育》2005,(1B):62-62
“作文评改”实质上就是一道该由学生去完成的语文练习题。它是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间的桥粱,也是阅读与写作间的桥梁,是全面把握“文章评改标准”的重要实践:评改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只写作文不学评改的写作课是不完整的写作课);详改又是一道阅读题(一道以独立阅读分析为前提的题目)。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史密斯的理论,培养初三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把握“心理优势”。具体体现在:发挥课教学作用,树立“心理优势”;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增强“心理优势”,掌握阅读方法,强化“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春笋》一课,引导学生品读“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深入地理解“一个一个”,我安排了表演阅读:  相似文献   

15.
小学导练课型阅读学法序列训练实验陈二梅,苏建华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叶老还进一步指出:“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就是说要通过语文课的读写训练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种训练是...  相似文献   

16.
李美琴 《小学语文》2010,(11):13-15
一、导入新课要悬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对2001年第11期上《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我有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一、阅读渐悟先学后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要通过“读”来完成的。无论是谁,阅读感悟总是由浅入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放手让学生阅读。学生读到一定程度,必有顿悟。原设计虽然安排了“朗读与细读课文各一遍”,但是两遍阅读目标不明,略显粗糙。此前安排的程序1、2完全可以采用课前学生阅读思考,课上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因为通过初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圈点勾画、点评批注等读书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良好…  相似文献   

18.
闲读课文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把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读书实践,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兴趣和能力。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做法是:1.独立自学,适当引导阅读课教学不同于讲读课,没有识字任务,词、句、段的训练低于讲读课。教学中可以凭借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也可设计少量思考题,布置学生阅读、思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集中就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检查、讨论,作适当引导。如:在闭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要正确理解放事的寓意这个难…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彭小华 《甘肃教育》2010,(10):20-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可是回顾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阅读课,教师或环环相扣地提问,或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总是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阅读模式中。这样的阅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何摆脱这种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