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交通工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科技的进步让更多的奇思妙想融入到我们所搭乘的交通工具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超酷的交通工具会带你进入一个未来派"世界。自动驾驶汽车若长时间驱车行驶在公路上,难免会感到疲劳不堪,而过度疲劳驾驶无疑又会引发一连串的交通事故。这一切的烦恼都将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而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2.
针对汽车疲劳驾驶提醒装置价格高、安装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疲劳报警的新方法———开发一种软件实现智能手机疲劳驾驶提醒功能;提出对PERCLOS、眨眼频率、眼睛闭合速度等四种疲劳判断方法进行加权求和的判断法,提高了疲劳判断的精度和灵敏度;成功制作了软件图标、窗体和报警逻辑.  相似文献   

3.
测疲劳仪     
我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不少交通事故是因为司机疲劳驾驶发生的,特别是节假日时,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我想发明一种能测量司机疲劳程度的智能仪器,安装在驾驶室内。这种测疲劳仪的红外线感应器能根据司机的呼吸情况,来判断司机的驾驶状态。如果司机的呼吸变得沉重且不平稳,测疲劳仪就会自动报警,并将命令传输给汽车发动机,发动机则会自动熄火,司机就不能驾驶了,这样道路上车祸就会大大减少了。测疲劳仪$湖南省江永县上洞学校六(2)班@田文琪  相似文献   

4.
夜间汽车安全驾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夜间能见度较差、驾驶员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对安全行车构成较大威胁,夜间行车事故发生率比白天多1.5倍。要严格控制车速,并且尽量避免夜间超车;按规定使用远近灯光交替示意;夜间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注意行车间距。结合自身三十年汽车安全驾驶经验,系统介绍夜间汽车驾驶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一系列问题,以保证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驾驶员疲劳驾驶时的不同特征表现以及监测和识别疲劳驾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疲劳驾驶监测和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本文建立了基于模糊算法的疲劳驾驶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6.
手纹方向盘     
现在每天有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而这其中很多是由于汽车驾驶员疲劳驾车造成的。疲劳驾车是交通警察无法辨别和监管的,可是总要想办法杜绝它。我在想,如果能发明一种手纹方向盘,这种方向盘,安装了指纹识别装置,司机驾驶这样的汽车,手握方向盘如果超过6小时,此时通过识别系统,汽车的油路将自动关闭,汽车便无法启动了,这样也就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手纹方向盘$湖南省城步县一中238班@戴瑛瑛  相似文献   

7.
现在汽车越来越多了,司机如果疲劳驾驶,一不留神,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想发明一种智能“司机”,帮助司机驾驶汽车。智能“司机”其实是智能汽车中的计算机系统,它含有卫星自动定位系统,可随时显示出你所在的地方。警察需要查找、追踪车辆,只要输入车牌号码即可。如果司机驾车累了,可以由它来代替驾驶,只需输入目的地、速度和路线等,它就可以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如果汽车快没油了,它会告诉你,并显示离汽车所在地最近的加油站。如果有了它,出门就再也不怕麻烦了。智能“司机”$广东省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04模具5班@雷振英  相似文献   

8.
疲劳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预防驾驶疲劳,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了多种监测驾驶疲劳的方法,其中采用心电图指标监测驾驶疲劳具有实用价值。采集6名实验对象90分钟模拟驾驶操作的心电信号,并对所选取的8个心电图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显示:LF、HF、LF/HF、LFNU和HFNU五个指标随着驾驶时间的增长发生显著性变化,且伴有明显波动;LF、HF和LF/HF三个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其中LF/HF指标变化适时反映了驾驶员疲劳产生特性。因此,采用心电图指标可以对驾驶员疲劳状态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要不要考个驾照?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不瞒你说,我有“考试恐惧症”……为了这,我跟其他“松鼠”还争论了半天:“难道非得拿到驾照才能开车?难道就没有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难道科学家就没有想法去解放那些疲劳驾驶的司机们?”  相似文献   

10.
安全驾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必需品,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驾驶人突破4亿人,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5亿辆,其中私家车达1.98亿辆!汽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隐患。哪些原因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呢?由于酒驾或者疲劳驾驶造成驾驶员反应速度变慢是很大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汽车驾驶教学情况令人担忧,怎样对其进行管理是不断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管理汽车驾驶教学,不但为教练组织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准则与前提基础,还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汽车驾驶教学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学驾人员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驾驶教学的现状,具体介绍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意义,最终总结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汽车驾驶教学情况令人担忧,怎样对其进行管理是不断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管理汽车驾驶教学,不但为教练组织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准则与前提基础,还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汽车驾驶教学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学驾人员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驾驶教学的现状,具体介绍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意义,最终总结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汽车驾驶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结合汽车驾驶课程自身特点进行有效改革。汽车驾驶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有效结合,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道路驾驶以及应用驾驶等方面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汽车驾驶课程一定要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进行认真设计。本文以教练模式作为基点,对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认定不同于当今社会普通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的责任认定,其对传统的过错责任和产品责任的适用提出了挑战。探讨自动驾驶汽车侵权问题应区分辅助驾驶汽车和高度自动驾驶两种情形,并需就各种情形作类型化分析。当汽车处于辅助驾驶模式时,因自动驾驶汽车的质量缺陷或产品损坏而发生事故,并且不存在其他过错原因,那么则应由汽车的生产者、销售者按无过错原则承担产品责任;若驾驶员存在主观过错、没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应由汽车的所有者、使用者承担过错责任。当汽车处于高度自动驾驶模式时,自动驾驶汽车本身并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故不能追究"汽车"为事故侵权责任主体。自动驾驶汽车属于产品,且交通事故因自动驾驶汽车存在缺陷而发生,故应仅由汽车生产者、销售商承担责任,汽车的所有者、使用者无须承担责任。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局限性或病毒入侵等造成的特殊交通事故情形则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5.
孙宁 《华章》2011,(15)
疲劳是不能被直接测量的,能测量到的只是疲劳的各种外在的、心理的和生理的表现.驾驶疲劳也是如此.至今为止,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大量的驾驶疲劳的测量方法和指标.这些测量方法和指标是驾驶疲劳技术预防措施发展的关键,然而,尽管技术措施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但是,由于尚未出现有效性高的测量指标,所以技术措施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具体是指在道路具体环境中,驾驶人员按照已经获得的专业知识经验,通过对操作技能的观察、判断等,凭借科学合理的程序组成汽车驾驶自动化灵活操作模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遭遇不同的路况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此,教练在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教学中需指导学员对汽车安全进行检查,以及掌握应付不同复杂路况的技能的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驾驶操作技能的教学内容,汽车驾驶操作技能的基本原则以及不同路况下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基于单一特征检测算法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提出基于多个特征的驾驶疲劳融合检测算法.从直接反映驾驶员疲劳的2个面部特征和间接反映疲劳的1个车辆行为特征2个方面对驾驶疲劳进行综合检测.该算法运用TS模糊神经网络来识别驾驶疲劳,采用减法聚类对网络进行结构辨识,确定模糊规则的条数及相关参数的初始值,并改进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仿真和实车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有效改善TS模糊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识别精度,而且能提高驾驶疲劳的检测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制了疲劳驾驶识别及干预实车实验平台,包含模拟驾驶、疲劳识别、疲劳干预三个子系统。模拟驾驶系统保留易驾星模拟驾驶器测控主板及显示系统,增加嵌入式系统。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支撑汽车底盘的电动千斤顶模拟道路振动;六轴加速度计采集方向盘转角信号经嵌入式系统进行转换,匹配原系统输出信号。疲劳识别系统使用摄像头、加速度计、心电仪、脑电仪等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疲劳干预系统着重气味干预,兼有声音、振动、冷风、靠背角度调节等多种手段。各功能实现均在嵌入式系统协调下完成,经验证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检测识别驾驶疲劳状态,根据人的眼动行为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特点,采用不确定性的云模型对眼动特征进行数据处理,构建二维多规则推理生成器检测驾驶员疲劳状况,以此疲劳检测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安卓的疲劳预警系统。系统通过手机摄像头实时采集驾驶员面部数据,通过人脸人眼定位后,计算出 per-clos 和眨眼时间均值。将数据输入疲劳检测模块,一旦检测到驾驶员疲劳,系统即进行文字和语音提醒。该系统成本较低,实时性较好,在模拟驾驶环境下检测率可达到 73.98%。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年龄段驾驶员的疲劳累积情况,对比其疲劳驾驶的差异性,获取最优驾驶时间,文章通过eegoTMmylab全移动脑电记录分析系统采集脑电数据,结合主观调查法对被试者疲劳状态进行调查。采用ASA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并通过积分法获得不同时段的α波、β波、θ波的平均功率谱密度,计算出脑电指标Rα/β,Rθ/β及R((α+θ)/β),通过SPSS对处理后数据进行分析;以R((α+θ)/β)作为驾驶疲劳指标,分别求出不同年龄段驾驶员的R((α+θ)/β),并将其与驾驶时间进行拟合,分析不同年龄段驾驶员与驾驶疲劳累积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 h内青年及中年驾驶员疲劳累积速度较慢,老年驾驶员疲劳累积速度较快,青年、中年、老年驾驶员最优驾驶时间分别为105~120 min, 105~120 min及75~9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