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 《成长》2007,(7):24-25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犹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很喜欢哀愁。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作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相似文献   

9.
美点赏析要读懂迟子建的文章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哀愁。这似乎是一个难题,说到哀愁,可能人人都懂,但好像又不懂。说懂,是因为人们可能都曾有过哀愁的体验,说不懂,是因为很少有人从美学的角度去揣度哀愁美及其背后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声声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词作。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哀愁,也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抒发了孤寂中的相思。其实,该词表现出来的“愁”是一种蕴涵着孤寂相思的浓浓的哀愁;词作中的“相思”是一种浓浓哀愁里的孤寂的相思。从相思的视角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哀愁,而且还能在那浓浓的哀愁中寻找到那份孤寂中的相思。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文章抒写的是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见人教版教学参考书)。“难得偷来的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是符合文章和作者处境实际的。但对所谓“淡淡的哀愁”,笔者却不敢苟同,倒是认为,作品抒写出来的哀愁是浓重的,深沉的,是不可排解的。首先,就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心情来看,作者的哀愁不是“淡淡的”,而是浓重的和极其压抑的。文章写于1927年7月,这一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国的前途命运如何?凡正…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文字总是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愁,如绵绵的梅雨,挟着清风,在醉人的鸟语花香中吹来,触摸着脸庞,凉冰冰,湿漉漉。《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他用细腻而洒脱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清丽、诗意又夹杂着淡淡哀愁的图画,让人忘了这是一篇小说,仿佛一切都是现实的存在。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独自到伊豆旅行的大学生,在旅行中遇见了一队巡回演出的艺人。“我”被其中一个舞女吸引,于是与他们结伴而行。在旅途中,“我”感受到了舞女的纯真和清雅,对她产生了朦胧的爱恋,而舞女也觉得“我”“真是个好人啊”,于是格外地依恋“我”。…  相似文献   

13.
守望爱情     
你从尘封已久的樟木箱里搬出表皮磨光字迹模糊的摄影机,弹一弹若有若无的灰尘,好像前尘往事也如灰尘一般轻轻地弹去了,你眼里惯常写着的丁香般淡淡的哀愁消散了,和着鲜活的画面,你漠然地沉进时光隧道,像看电视记录片。系暗红领带,着“老爷车”黑夹克外套的吉坐在柠檬黄的藤椅上,右手正捻着一颗鲜艳欲滴的草霉,左手端着冒着热气的玻璃茶杯,向你温厚地笑着,两道浓眉把稍黑的方脸衬得英武俊气。“打开呀,先拔下左边的那根红线,对对……”他在好心情地传授放映方法,沉稳得像导师似的。你吃吃地笑着,像草霉一样甜柔而娇气,泛着被爱情宠着的玫瑰色…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中说:“反映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这就是说作者反映在此文中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哀愁还是喜悦都只是“淡淡的”;也就是说作者当时想借夜游荷塘来逃避使人哀愁的现实,去寻求那“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这就等于给这篇作品和作者以及读者定下了一个基调,一个极低的、很不相称的基调。  相似文献   

15.
彭婷 《高中生》2014,(30):16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在人们眼中是喜庆的,但枫叶的红好像怎么也表达不出这一意境。那种魅惑众生的妖艳平添了一些诗意,又无故多了几分哀愁,风骚中多了几分冷清的意味,仿佛众生的喧闹只为一个笑柄,在匆匆的岁月里淡不了她的气韵。我喜欢枫树,爱她的分外妖娆、义无反顾。仔细看,真像一位祸水红颜,迷醉了一代又一代名人骚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认为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抒写的则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果我们从文章的两个“忽然”入手分析,就可以发现,《荷塘月色》反映的恰恰是作者浓浓的哀愁。 第一个“忽然”在文章的开头: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192 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 ,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著称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荷塘月色》属于抒情散文 ,读抒情散文必须善于把握作品的抒情基调和抒情线索。《荷塘月色》一文的抒情基调 ,教参一般释为“淡淡的喜悦夹杂淡淡的哀愁。”重读几回之后 ,我发现 ,《荷塘月色》一文里 ,根本看不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来 ,只见作者的“哀愁” ,而且是“浓浓的哀愁”。何以见得呢 ?作品开始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由于心里颇不宁静 ,…  相似文献   

18.
生命     
“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我们问。“说不清,好像是,好像什么味儿也没有呀!”那人尝了一口杯里的酒,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再尝尝。”我们说。“确实,似乎一点味道也没有……嗯,好像有点儿甜似的,对,甜的……不,不,不,又没了,倒显得有些涩!”“苦的,苦的!顶多还有点酸。啊,难喝死了,我快要,快要吐了!”那人叫着。  相似文献   

19.
生命     
“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我们问。 “说不清,好像是,好像什么味儿也没有呀!”那人尝了一口杯里的酒,想了好一会儿才说。 “再尝尝。”我们说。 “确实,似乎一点味道也没有……嗯,好像有点儿甜似的,对,甜的……不,不,不,又没了,倒显得有些涩!” “苦的,苦的!顶多还有点酸。啊,难喝死了,我快要,快要吐了!”那人叫着。  相似文献   

20.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诗人戴望舒为我们营造的“雨巷”意境。寥寥几句就如磁石般把我们吸人了一个巨大的气场。这气场,温润地滴着水珠、浸着哀愁,唯美如画。它亦如纤纤玉指,轻轻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撩拨着读者心灵深处最隐秘的琴弦.并随着诗人一起漫步在深深的、长长的而又充满各种美妙幻想的雨巷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