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器材:激光电筒一只,薄壁玻璃杯一个,水、纸屏、平面镜等。一、光的折射实验1.将空薄壁玻璃杯置于纸屏和激光电筒之间。2.打开电筒使光束穿过空杯投向纸屏。3.左右移动电筒,让学生观察红色光斑在纸屏上移动的方向(光斑移动的方向与电筒移动的方向一致)。4.向装置中通入适时烟尘或者雾气。让学生从装置上方俯视光路的影像(光束穿过空玻璃杯时无偏折现象,如图①)。5.向杯内加满水后重复2、3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移动的方向(光斑移动的方向恰与电筒移动的方向相反)。6.向杯内加入少量可悬浮的粉屑物,并通入烟雾后让学生俯视光路的…  相似文献   

2.
灯光小知识     
1.微型电筒为什么不用回光碗? 手电筒的回光碗有聚光焦点.当把光源放在焦点上时,光线就被回光碗平行地反射出来,手电筒就能较亮地照射到远处.微型电筒使用的电珠和普通电筒的电珠不同,它的尖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形,可以看作一个凸透镜,有聚光作用,所以不用回光碗也能照射到远处。  相似文献   

3.
一、光的直线传播 增加两个小实验。①去掉电筒的聚光镜及外围部分,教师摁亮灯泡,学生取一纸以笔戳孔,双手将纸伸直,孔中窥灯。此时灯、孔、眼成一直线。此为正面验证。然后稍移纸即不见灯光,反证了光的直线传播。②电筒如上,学生闭单眼,伸臂翘拇指挡住灯光。问学生:连接灯、  相似文献   

4.
印度洋亚平宁环礁的水下有一种奇妙的电筒鱼,它的额角上长着一个能发出蓝光的肉瘤,而且像矿工头上的矿灯一样,光芒不四射, 而是直照前方。这个发光肉瘤是电筒鱼的生存武器,一方面用来探路和观察环境,另一方面引诱一些喜光的小鱼来观赏,然后成为电筒鱼的口中美食。潜水员在观察电筒鱼捕食时,发现它还有更奇妙的手段——当一条百斤重的小鲨鱼游过来抢食小鱼时,电筒鱼的蓝光肉瘤上的光芒立即熄灭,这显然表明它  相似文献   

5.
光明雨伞     
下雨的夜晚,外出的人们总要一手撑伞,另一只手还要打着电筒,这样两手不空,很不方便。我想把雨伞的手柄改成一把能安装二号电池的小电筒手柄,电筒开关就在伞把下端。遇到雨夜,装上电池,需要时只要轻轻一按开关,灯泡就亮了,回到家就取下电池(如果制成能充电的交流电磁板会更好)。这样一举两得,可方便了。指导老师:刘全太光明雨伞@张晨曦$湖北省钟祥市东桥小学六(4)班  相似文献   

6.
点、线、面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几何课本第一册第2页以“一根拉紧的线、一张纸的褶痕、长方体的一条棱”作为线段的形象;以“电筒、探照灯射出的光线”作为射线的表象。然而,拉紧的绳线和纸均有厚度和宽度,灯源射出的光是一束光枉。至于面的概念就更含糊了。下面介绍两个例子,以求形象化地讲清面无  相似文献   

7.
快乐实验室     
实验结果:第一次看不见面粉掉进盒子里,但有电筒照射时,就可以看见面粉落下来了!为什么:晚上我们看不见东西是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没有被光线照亮,因此物体就不能呈现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知识补丁:直到十世纪,我们才相信眼睛能感受光线,形成我们的视觉。今天,孩子们,甚至有些大人们仍不能理解我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对光线的感受。只有当光线被云雾、烟尘或水帘遮住时,我们才看不到光线。3.让一个人把电筒打开,并放在侧面的小孔处。重新向高处的小孔内撒面粉。(图3)图2图32.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将盒子如图中所示那样放置,堵住侧面的小…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这节作文课,先听我讲一件事好吗?生:好!师:我今年25岁了,在这二十几年中,我做过许多错事,有一件错事是我至今难以忘记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我说一说?生:(兴趣陡增)想。师:事情是这样的。我读小学二年级那年,家里装上了电灯。从此,父亲就经常唠叨:电摸不得哟,要烧手的。大人为什么摸得?那时,我很爱玩弄手电筒,电筒里那电为什么不烧手呢?我想,这肯定是父亲哄我的。有一天,家里的大人出去了,我想,把“点”电灯的电接到电筒上,电筒肯定很亮。于是,我找来一根电线,一端套在电筒上,把另一端插进电源插座。结果,电筒没亮。我想拿起电筒  相似文献   

9.
魔幻手电筒     
周末我去姐姐家玩,我们走进“游乐园”小房间捣蛋。玩着玩着我们玩腻了,想玩点新花样。忽然姐姐眼珠子一转,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新游戏———新闻“暗”播。我们急忙把窗帘拉上,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门关紧,生怕大人发现我们的秘密。姐姐打开电筒,当作我们的舞台灯光。你看,姐姐站在那束光前,“叽里呱啦,咿里哇呀”地说起来了,我乘机调皮地拿起电筒使劲地转,哇!奇怪的事发生了!那束光转了,姐姐的影子也转了。我把电筒拿近,姐姐的影子矮了。我把电筒拿远,姐姐的影子长了。我把电筒拎高,姐姐的影子变得又胖又圆了!我得意极了,不停地变化,仿佛就是…  相似文献   

10.
搞笑的发明     
阿顿 《小火炬》2010,(6):17-17
没有光绝对不会亮 你看过周星驰的电影《国产凌凌漆》吗?里面有个很搞笑的发明叫“太阳能手电筒”,它可不是普通的电筒,它是不需要电池的哦。只要有光源.它就会发亮!如果没光源呢?那它绝对不会亮!你看,只要拿另外一只电筒照着它,它就亮了。  相似文献   

11.
星星点灯     
<正>在我的脑海中,有一幅非常真实、非常优美的画,那是我在80年代中等师范学校里的一个夜晚,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手拿电筒走到我们教室,说:"走,我教你们认识星星。"她的电筒射向哪个方向,她就给我们介绍此处星星的名称和特点,我生平第一次在被老师带到室外上课,而且还认识了那么多星星和星座,以致以前躺在星空下乘凉  相似文献   

12.
纸玩具的折法难易程度相差很大,有时当时学会了,时间一长,又忘了。为此,我开始建立纸工“档案”,便于查考。一些折法简单的纸玩具,只要保存一个样品就可以了。每一件放在一个信封里,在信封上写好纸玩具的名称。还有一些纸玩具,折叠方法较复杂,光保存一个样品,待时间久了,拿出来折叠时,很难琢磨出  相似文献   

13.
嫁老鼠     
每当想起嫁老鼠的趣事,我就是在梦里也会笑起来。正月十五是我们家乡嫁老鼠的日子,把老鼠嫁出去,寓意为家中无老鼠,来年大丰收,事事顺意。正月十五那天,天一黑,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准备好一个电筒和一个篮子去嫁老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手电筒进行多次改装 ,可成为实验效果比较好的平行光源 ,改装方法如下 :原电筒的光线做为平行光线的不足有二 :一是平行光光束宽 ;二是发散光线没有被利用 ,因此平行光线的亮度不够 ,如图 1所示 .为解决亮度问题 ,并形成一条很窄的光束 ,把电筒的圆玻璃片取下 ,再用一个同规格的电筒的凹面镜 (或叫电碗 ) ,如图 2 ,跟原电筒的凹面镜对扣在一起 ,并用套圈紧紧固定即成图 3所示装置 .这样 ,发散光线经反射镜 (凹面镜 )多次反射 ,几乎全部变成了平行光 ,使光束变窄 ,形成一条很细的平行光束 ,其亮度大大加强 ,便可以在无暗室的实验室里做有…  相似文献   

15.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点燃速燃蚊香,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烟雾,能较好演示光的直线传播路径。光的折射规律推导实验。如图1,用一个小手电筒、铁架台、铁夹、蓝色塑料杯,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斜对着塑料杯,打开开关,使电筒的光射在杯的内侧,可以观察到塑料杯外侧有一个光亮的点A(贴上标签),加入适量水后,(由于发生折射)光亮的点下移到B点(贴上标签),作出此时的光路图并分析,得到结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保持入射点不变。把电筒往法线靠近,光亮  相似文献   

16.
你能用剪刀将一个圆纸环剪成一个更大的纸环么?或者剪成两个套在一起的纸环?看了下面这个小实验,你就能发现纸环的秘密了。  相似文献   

17.
星星点灯     
在我的脑海中,有一幅非常真实、非常优美的画,那是我在80年代中等师范学校里的一个夜晚,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手拿电筒走到我们教室,说:“走,我教你们认识星星”她的电筒射向哪个方向,她就给我们介绍此处星星的名称和特点,我生平第一次在被老师带到室外上课,而且还认识了那么多星星和星座,以致以前躺在星空下乘凉遐想的快乐都不值一提了,以致我现在回忆起来,都好像在梦中一样.那一天,我是多么快乐啊,那是一种求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现行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关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的会聚实验,在实验中常常用白炽灯获得“光线”。这种光源亮度有限,体积较大,较笨重,特别是做演示实验时,对于人数较多(70多人)的班级后排的学生常常举手说“看不清光线”,影响实验效果。有一次发现学生玩的一种玩具激光电筒,照在墙上可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红斑,非常显眼。于是我就利用激光电筒做光源,设计制作了光路显示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能使最后排的学生看清楚光的实验现象,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光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现将其制法和用法简介如下。1制作…  相似文献   

19.
问与答     
《科学课》2004,(3)
问: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你无法把一张纸对折超过7次?答:在纸的宽度不及其厚度的2倍时,从物理角度就无法再将它对折。你可以用一张报纸试一试。每次对折后纸的厚度就增加一倍,而宽度则减少一半。对折了7次之后,厚度是原来的128倍,而宽度则是原来的1/128,这样就超过了可对折的极限。但假如你的纸足够大足够薄的话,那么它就可以无限地对折。加州一位老师曾让他的学生尝试将一张纸对折12次。一个名叫布丽特妮的学生创造了一个方程式,能计算出一张特定厚度的纸要对折特定次数最少所需的大小。她算出她需要一张1000米长、0.07毫米厚的纸,即描图纸的厚…  相似文献   

20.
大战调皮蛋     
像差劲的官员都有颐指气使的毛病一样,差劲的老师都有不小火气。说说我自己吧——那时候,我还在农村中学任教。一天,轮到我去学生宿舍查铺,灯已全熄了,我从窗外用电筒照每一个铺位,看看是否全睡了人。当我查到东厢初二宿舍时,电光所到,鼾声即起。这是一个有名的“乱舍”,我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