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几何时,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自行车。我们曾以惊人的自行车保有量获称"自行车王国",据统计,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每户拥有自行车约1.82辆。上世纪80到90年代,每到上班高峰时段,成千上万辆自行车一起涌上街头,蔚为壮观。被誉为"自行车之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这是一个多么熟悉又亲切的名词.像一个历史老人,她曾在中国的大小城市和广袤农村承担过非凡的责任.人们还清晰地记忆起10多年前在中国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等待通行的自行车大军,随着红灯过后的黄灯一闪,各种自行车如过江之鲫伴着"叮铃铃"的铃声缓缓涌过街道,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3.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城市里,自行车是每个家庭的必须拥有的高档消费品,收入低的家庭买辆杂牌车用着,收入高些的就会想方设法买辆“凤凰”、“永久”、“飞鸽”之类的名牌车。更有甚者,还有“大链套”,“燕式把”,“锰钢叉”什么的高标准。能拥有一辆自行车是那个时代、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梦想,王文澜更不例外,只是这一梦想实现后又在他的心里化成了一个永远也去不掉的情结。在他开始对摄影着迷后,这一情结便促使他关注自行车,拍摄自行车,无论走到哪里,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王丈澜用相机记录着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也记录着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变化。终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自行车不再是每个家庭的必需,也很有可能只是人们用来锻炼的器械。  相似文献   

4.
于聚义 《今传媒》2005,(6):62-63
一百多年前的法国,有人骑着自行车实现了一个世界的奇想——自行车环法比赛。而一百年后的中国,在世界屋脊几乎无人的新藏线上,有人用脚蹬过了十多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险山,完成了一次挑战生命极限的创举。这就是一老两小三个骑自行车的人,再加上追随,组成的一行四人的中国环华之旅自行车探险队。记录他们这次“壮举”的电视片《环华之旅——新藏线纪实》.更是用生命、用精神、用意志谱写的一曲“我是中国人”的壮歌。  相似文献   

5.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989 年3、4月号上,发表了 一篇《骑向未来》的论 文,指出:“自行车的效用尽管已经得到证实,但它还是被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公共交通部门的决策者所忽视。只有中国和少数几个西欧国家把自行车做为交通工具进行统计”。据权威部门调查。近些年我国自行车数量猛增,全国拥有量已达4.4亿辆,占世界总数的1/3。自行车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交通工具,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真正的“自行车王国”。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进人上海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中叶,距今已近一个半世纪,也就是说,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自行车的城市.它不仅是摩登、时尚的都市新元素,它还使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市民生活状态变得与以往有所不同,它同时还代表着先进和富有.……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1986年12月16日武汉《长江日报》上的《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街头自行车纵横观》,是一篇精彩的“中性”报道。因为报道形式新颖独特,问题也抓得准,所以,通讯发表后,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映,被评为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几年购买自行车的人特别多,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是,自行车违章、撞倒人,简直司空见惯。《长江日报》记者谢昭良、刘立民,透  相似文献   

8.
搜网志     
《网络传播》2007,(3):86-87
这是一个专业的旅游网站。与其他同类网站相比,它针对的人群更为集中——自行车旅行爱好者。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车族”毕竟只是一个小群体,“自驾游”也只可能为少数人群所青睐;至于自行车的普及则十分广泛,另外,骑车旅行比驾车旅行更能“亲近”大自热、更能锻炼身体、更能放松身心……可见,自行车旅行更有普及意义.也更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高静 《新闻爱好者》2011,(12):20-21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本文将自行车作为媒体来研究,是因为当今世界上运营自行车租赁业务最成功的是两大媒体公司,  相似文献   

10.
方周末 《新闻天地》2010,(12):36-36
2010年9月,“永久”的官方淘宝店开张。一张张造型别致、色彩亮丽的新永久自行车照片,让年轻人看得面红耳热。现代设计,新的营销或商业模式,唤醒的不仅是这些沉睡的老品牌,还有对中国庞大制造能力的想象力。以当年二八大杠的经典款永久自行车为原型,重新设计后推出市场的复古车型,受到年轻人热捧。对“声誉不佳”的“中国制造”而言,海鸥、永久的尝试价值非凡。现代设计,新的营销或商业模式,唤醒的不仅是这些沉睡的老品牌,还有对中国庞大制造能力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本文将自行车作为媒体来研究,是因为当今世界上运营自行车租赁业务最成功的是两大媒体公司,即全球著名的多元化媒体公司——美国清晰频道通信公司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运动员重返洛杉矶奥运会的1984年,刚好也是法国自行车运动员让妮·隆戈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年头。令人吃惊的是,这之后的每一届奥运会中,我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学界     
自今年5月1日开始,北京市公安局开始对自行车换牌,那些以往未征税的自行车到时都得补税。对于自行车征税。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先生认为得不偿失。 张先生是在最近的天则研究  相似文献   

14.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11,(3):86-86
DIY雪地自行车 取一根维修电脑时常用的电线捆扎带,最好是带彩色的,用这些塑料绳子在自行车的每根辐条之间交替方向捆扎到轮胎上,再用钳子拉紧,剪掉多余部分,一个超低成本DIY自行车防滑链便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15.
“我小的时候,住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济南,经常看到一个外国人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经过街头。我很惊讶。”王水泊说,当时是冷战时期,中国和西方国家没有来往,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外国人。  相似文献   

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上海。一名22岁的美国水兵骑着刚买的一辆自行车,沿着黄浦江边兜风。上海,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第一大城的一切,对他都是如此新鲜。他真想把上海看个够。然而,他是随一艘美国军舰来接美国战俘的,任务完成,军舰就得启航。军舰带走了年轻水兵,同时也带走了年轻水兵对中国的怀念。“我老了……也算做件有价值的事情”45年后的1990年,中国首都北京。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外”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北京穿大街窜小巷,在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开车上路之前,都得通过考试拿到一本驾照,那您有没有听说过,骑自行车出门也得办理自行车行驶证呢?自行车也有行驶证?没错,这是真的,而且在上世纪90 年代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平谷区档案馆就有两张90 年代的自行车行驶证.这两张自行车行驶证的正面有编号,办理者的姓名、性别、单位、住址,自行车厂牌、款式、颜色等信息,背面是行驶证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10,(10):86-86
1 环保自行车 这是专门为城市设计的全塑料自行车,最大的特色是每一部分都可以组装撤换,材料可以完全回收再利用,而且车锁与后座是一体设计,外带一个时尚的三维照明灯。  相似文献   

19.
潮流新品     
1自行车便携带适用于所有没有大梁的自行车。平时可以自己收纳起来,需要时展开并将自行车座支架和龙头部位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绵软却坚韧的背带,刚好让使用者用肩膀扛起自行车。相对于坚硬的金属横杠,它会让你的肩膀舒服不少。  相似文献   

20.
王怡璇 《大观周刊》2012,(12):89-89
介绍了电动自行车普遍使用的现状,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利弊,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其是值得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且其有序发展能更好的解决居民出行问题。电动自行车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政策管理措施,有力的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