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彭晓峰 《教师》2010,(23):107-107
“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同样有着“课似看山不喜平”的要求。“不喜平”的课堂源于课堂教学节奏的不断变化,具体表现为课堂主次分明、放放自如、疏密有致、动静交替。学生在富于变化、合乎规律的课堂中有时而亢奋、时而舒缓的享受,必定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节奏,做到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张有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体育课课堂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转之笔,则文势不曲。"清代文人袁枚也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他们都是在说写文章尤其是写记叙文最好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落崖惊风,时而小桥流水,引得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悲  相似文献   

3.
<正>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一、悬念法  相似文献   

4.
让语文课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就会使读者兴趣盎然,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须是这样。如果课堂不活,学生就会懈怠、压抑、烦闷,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有起有伏,节奏鲜明,活力四射,语文课就会充满魅力,像蜜,牢牢粘住学生。如何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5.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受学生的欢迎.但是有时事与愿违,教学成效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低效现象一直是教师的心头之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其主要因素在于导学过程的设计."文似看山不喜平"、"熟悉之处无风景".  相似文献   

6.
孙丹军 《文教资料》2007,(33):128-129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般说来,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7.
陈春锋 《快乐阅读》2011,(19):70-71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一、悬念法  相似文献   

8.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贵在新.""新"的内涵究竟包括什么?不讲清楚,学生往往会一味标新立异,写出大量"怪异"的所谓的"新"文章.概括地讲,作文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主题新  相似文献   

9.
正"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堂气氛也该如此,跌宕起伏,才能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体现的积极精神状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它是成功促使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源泉。课堂上,气氛的好坏是由教师决定的。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表达方式等直接主导着课堂教学气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该认真探索研究,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争取最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数学教学也是这个理,倘若教师把问题、过程、答案干巴巴地放在那里,会显得索然无味。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高明之处就体现在  相似文献   

11.
唐惠忠 《初中生》2007,(1):20-23
"文似看山不喜平."倘若叙事类文章(本文指记叙文)的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文章的波澜呢?这里介绍一种常用的技法--巧设误会.  相似文献   

12.
郭俊芝 《初中生》2005,(16):14-15
抑扬之法概括起来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这抑扬四法,是从写作的曲笔角度说的,它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似看山不喜平”,怎样使记叙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波澜起伏,下面,笔介绍几种记叙尺水兴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如此。想一想,一篇文章平铺直叙,没有一点波澜,谁会喜欢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有意识地写出一点波澜。那么,写出波澜的方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5.
正"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平淡无奇,行文直来直去的文章自然很难引人入胜。因此,作文须知兴波之法。而文章的曲折变化也非止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议论文写作同样可以从论点的表述、论证的方法以及行文的结构等方面入手,精心构思,写出波澜。  相似文献   

16.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是说写文章不能平铺直叙,应当做到波澜起伏,生动形象。要想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就必须在写作时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抑扬"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写文章就像观山一样,应该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或山峦起伏,或深谷幽远,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这样,才能给人以新鲜感、惊奇感。我们在写作记叙类文章时,如果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让故事情节多些波折,  相似文献   

18.
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想吸引、抓住读者,就应将它写出波澜,早在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就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事实上,平铺直叙的文章,令人读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那如何让学生将其写出波澜?  相似文献   

19.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亦如是。舒缓推进之中,时而来一通急骤的鼓点,让学生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到了下课前几分钟,作品解读进入关键阶段,主要问题即将得到解决,教者激情洋溢,学生兴致盎然,师生互动热烈,直达预设目标,这便是课堂的高潮。  相似文献   

20.
文贵"曲".面对"1+1=?"命题作文,作者甲写的是:1+1=2,编辑的批语是:退稿.文不喜平,此文平铺直叙.作者乙写的是:1+1=3,编辑的批语是:退稿.此文胡言乱语,不合时宜.作者丙写的是:1+1=3-1,编辑的批语是:采用.此文迂回曲折,吸引读者好极了.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写作道理.作文崇曲忌直,讲究波澜起伏,一波三折,讲求曲径通幽,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