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白题画诗管窥——兼与杜甫题山水画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山水诗和题山水画诗有不同的内涵。同是题山水画诗,李诗扩张,杜诗内敛。李诗面热而内寂,杜诗心热而外静。李诗面热而内寂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山水诗和题山水画诗有不同的内涵,同时题山水画 诗,李诗扩张,杜诗内敛。李诗面热而内寂,杜诗心热而外静。李诗面热而内寂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土壤,以中国的诗魂炼就画意,将中国文化人的至高品格铸为画品,形成了融汇着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完整艺术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国山水画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详细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有助于指导学生搞好写生与创作.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并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又出现了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所谓“创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重视继承和挖掘传统艺术精神。黄宾虹上接宋元画脉,是以继承为底蕴,以国学为根基,以造化为旨意,吐故纳新,下开一代中国山水画之新风。他把中国山水画这一传统精要至主观化至客观化、至意象美至抽象美、至古至新。他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时代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所谓"创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重视继承和挖掘传统艺术精神。黄宾虹上接宋元画脉,是以继承为底蕴,以国学为根基,以造化为旨意,吐故纳新,下开一代中国山水画之新风。他把中国山水画这一传统精要至主观化至客观化、至意象美至抽象美、至古至新。他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时代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在晋以前是依附于人物画作为衬景而存在的,至魏晋山水画开始萌芽,山水画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东汉中叶以后,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日益尖锐,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社会极为动荡,雄霸一方的首领为了壮大自己扩充力量,在用人问题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曹操就明确提出“唯才是举”,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皆可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的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抓住了山水画艺术美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它,对山水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为例,着力分析意境美在该幅山水画中所体现的形式要素,逐层展示意境元素在其中的行踪轨迹,从不同角度对意境美进行观照,抓住山水画艺术创作之魂,直达山水画创作美的至境——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涂正香 《快乐阅读》2011,(27):122-122
中国人物画在世界上出现最早。最初,花鸟、山水只作为人物的配景,是依附于人物的,直到魏晋以后,花鸟、山水画才摆脱从属地位,成为独立的画种。现存最早的人物画是两张楚墓帛画。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从现存的画迹看,人物画至  相似文献   

10.
1关于传统的几个问题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之一,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我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家南朝的宗炳“栖丘饮壑三十年……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凡所游履,皆图于室。”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从一开始生成就有着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独特性。画家们并非面对山水写生,而是饱览山水,熟记于心,然后案牍笔墨,回思创作,可以说是山水记忆的加工,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于太昌艺术展,将于今年9月1日至4日在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于太昌诗集《山水行吟》、书法集《书法艺术》、画集《山水画艺术》首发式同时举行。今年77岁的于  相似文献   

12.
隋唐至五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从独立分科向成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有精勾重彩"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画;有墨分五色"水墨酣畅"的水墨山水画,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为宋代法度森严,百代标称的山水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赖仕贤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92-93,96
宋代诗书画艺术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诗书画都兼通的诗人,黄庭坚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创作题画诗九十余首,山水画类的题诗就占了三分之一。黄庭坚题山水画诗之多与当时文人画的兴起不无关系,本文试从黄庭坚题诗中所体现出的尚韵重意的画论观和诗画相融的审美追求进行阐释,管窥宋代文人画思潮的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14.
巴蜀山水画艺术孕育于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体现在巴蜀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和地域审美特质。巴蜀山水画艺术根植于丰富的巴蜀人文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品格和创造出了强烈的山水画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的发展是同隐逸人格精神的发展相始终的,它是隐逸文化的特殊产物。隐逸思想始终贯穿于山水画中,对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于诗歌、书法、绘画、治印乃至古文字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单就绘画而言,除了花鸟画最负盛名,并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且巨外,他的山水画也风格独具,造诣颇高。研究他的山水画,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山人在绘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树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技法,影响了中国山水画尤其是传统山水画的面貌.自魏晋至隋唐,山水画中树木的形象与树法随着时代的更替也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研究这一阶段树法的演变,对于了解山水画初级阶段的发展史,深入挖掘绘画与时代、绘画与文化背景等众多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至唐时期其形式以青绿山水为主。至元代大批知识分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隐居山林,纵情书画,文人画的兴起与成熟完全替代了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则日见衰落,而取而代之的是水墨山水统治了近千年。这种变迁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动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安 《甘肃教育》2020,(3):192-192
一、近年来全国课标卷高考政治试题特点分析1.从全国课标卷试题结构来看,政治试题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具体而言,近年来的全国课标卷整套政治试题在结构形式上始终保持稳定。其中,第12题至第15题连续考查"经济生活"中的相关考点,第16题至第18题主要考查"政治生活"中的相关考点,第19题一直稳定于考查"文化生活"中的内容,第20题至第23题考查"哲学生活"中的相关考点,全卷主观试题被设置为第38题和第39题,题号和课本对应内容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菊 《考试周刊》2010,(20):232-232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意境的表现,以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山水画题材最为充分。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鉴赏,可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欣赏入手,着力于作品意境的感悟与分析,进而引导小学生进入山水画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