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晓林 《江西教育》2014,(11):17-20
以往教师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数学课程内容视为一系列事实性结论,对有“过程”的课堂以及如何构建有“过程”的课堂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区.因此,能真正创建出有效、优效的有“过程”的课堂颇少.最近以来,很多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开始努力去颠覆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模式,有意识地重视对“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然而,如何创建有“过程”的数学教学,笔者拟从下面三个角度略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张燕 《考试周刊》2011,(22):22-23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叶飞 《教育导刊》2011,(7):15-17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语境下,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往往被片面地圈定在"教知识",培养"知识人"上。这种观念使得学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偏向于知识主义、专门主义、价值中立主义的立场,回避品德教育责任,忽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命。但是,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师事实上肩负着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使命。学科教师需要自觉地履行这双重的使命,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  相似文献   

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5.
龙洁 《湖南教育》2014,(10):29-30
课堂教学是孩子们在校园中接受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建构知识体系,培养人格品质,促进生命健康成长,关键都在于课堂。我们虽然已经认识到"满堂灌"的课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生命成长,但大量的课堂观察表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还是更多地窄化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往往忽略了自己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对这一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认可,却常常由于对完美结果的刻意追求,课堂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追求完美  相似文献   

7.
动手操作活动,利用直观手段,具体形象,易于建立表象,激发想象,有利于促进兴趣。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操作活动被许多学生喜爱。近年来,教师在教学中都自觉地采用这种方式并辅以多媒体来开展教学,课堂效果显著。为了让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有更深刻的体验,在"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节课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3个操作活动内容,通过对本堂课的两次教学,看到了这种教学方式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任冬梅 《考试周刊》2012,(42):179-180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课堂则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师生进行交流、智慧碰撞的舞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简单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传授知识、学生机械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的今天,作为课堂主人的"教师"和"学生"却被异化了,孩子们因个性难以表现而"壮志难酬",课堂看似有效率实则无效益。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李振村先生提出了"聊课"的概念。"聊课",传神地描画出了课堂的原生态。"聊课"的课堂,实现了知识生产和流通的真实过程,真正体现了"人"的存在,促进了"人"的个性化学习和表现。聊课除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外,应注意确定深刻的聊课话题、预设关键的聊天节点以及合宜的教师角色,还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控制、读与写的结合以及与其它教学方式的协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理论阐述,并结合对中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知识分类学说来解决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观点。特别是指出了"信息科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预期。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各方面因素,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及对知识和技能获得过程的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变式练习,更好地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的含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2.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即在课堂40分钟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教师最大限度、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并在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同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建构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所获的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而将"361"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来作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堂的30%为教师讲授、点拨;60%为学生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0%为随堂检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的抓手则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英语的"361"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梁金凤 《广西教育》2013,(33):50-50
习题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教学反馈的工具,更是知识延续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好的习题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一、用对习题用对习题是课堂习题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设计习题时要注意两个关注点:一是容量,二是"溶解度"。课堂上不要搞"满堂灌",大密度的同性质习题不但对巩固知识没有太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学差异的隐性因素,长期被教者忽视。就语文教学而言,文本解读常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文本教学价值从发现到落实的过程,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接受学科教学知识的渗透;另一方面,教师的文本解读也会对其学科教学知识产生影响,并提升其相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理论由于其对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定位时所出现的明确目标性、严格规范性以及强烈的程序性,引发了"防教师""防学生"等诸多实践困境。对此,教师则有必要采取课堂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进而将教学方法动态转化为课程知识。对此,教师实现课堂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至少有:强化教学实践中方法存在的自觉意识、掌握教学方法分类与编码的基本知识、实现课堂场域中课堂方法的动态转化以及实现教学方法转化过程的校本分享。  相似文献   

16.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情境或情景中的问题或困境的知识。师范生"试讲"时却明显忽视这种知识的积累。究其原因主要有:师范生缺乏积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意识,试讲课堂缺乏习得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情境。师范生"试讲"指导:应遴选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试讲指导教师,要指导试讲者在"行动中反思",对试讲评价不能忽略实践性知识这一维度,要指导"学生"营造教学的问题情境或困境。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精神所聚,而课堂文化是学校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文化自觉为引领,涵养"教师文化",凝炼"学生文化",打造"课堂文化". 所谓课堂文化的自觉,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它源于对文化、对人的理解;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它源于对课标、对教材、对人才观的理解;三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它源于对学习目的、对价值观、对未来发展的理解. 回望课堂,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教师充分利用课上每分每秒进行知识的讲解、学法的指导与应试训练,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疲惫.这样的课堂,知识的气味过于浓重,文化的气息却踪迹全无,文化自觉也就无从谈起.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张嵘  郝娜 《天津教育》2014,(10):27-29
当前的课堂提问存在哪些不足?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提问的应付性。许多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仍然以讲为主,学生学习的方式只能是被动地听讲、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些教师却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只让学生学会"答",导致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注重知识记忆而轻视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19.
侯国玲 《成才之路》2011,(28):19-19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实效性 树立新的教师观,转变教师角色。树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实效成为课堂的灵魂"的教学思想,完成由传授者向促进者的转变,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由形式主义向讲究实效的转变。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20.
陈秀桓 《考试周刊》2011,(75):49-49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高兴地发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方针,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在课堂内外形成主流,课堂评价已向多元化迈进。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学行为迷失了方向,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有变味之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很不到位,特别是对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之一的教学过程的评价,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