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如安 《围棋天地》2007,(13):92-93
大约在两年前,陈祖源说起他在收集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资料,并约我讨论《敦煌棋经》,我畏其艰难而不敢应承。想不到去夏他来宁波即把一部图文并茂的《围棋规则演变史》书稿送到了我面前。我是探索过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在拙著《中国围棋史》中,对每一个时期的围棋的棋制棋规也都有介绍。  相似文献   

2.
谈谈子与目     
区别:子空皆地与唯空是地 围棋规则的两个体系 现今的围棋规则有两大体系,一种是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子空皆地的中国数子规则,应氏规则也属于此。中国古代规则还要还棋块,棋块多的一方每多一块要贴给对方1子;另一种是日本、韩国使用的唯空是地的日本比目规则。由于日本在欧美的围棋推广中着力最早最多,因此欧美的围棋规则和术语也出自日本。  相似文献   

3.
棋话西游     
刘加亮 《围棋天地》2004,(13):59-59
吴清源先生认为,围棋的理想是调和,是阴阳平衡。在现有的规则下,除了在三劫循环等无胜负的特殊情况下被判为和棋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棋,这是在围棋作为竞技项目时代的产物,与调和的理想不符,不能不说是围棋的缺憾。为此,先行补偿的规则应该不断修正。通过在不同的先行补偿规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5.
图解三国     
围棋界三种规则并存,这已成为围棋进一步拓展“疆域”的最大障碍。第18届富士通杯决赛结束后,日本棋院邀请各国围棋规则专家一起研讨围棋规则的统一问题。此次日本棋院在三国规则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规则”概念,中、日、应氏棋规都是其分规则,只准在各自范围内使用。在世界其他地区,则统一使用“大规则”。  相似文献   

6.
公元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在学校开展“三棋” 活动的文件正式下发后,整个中国棋界一片赞扬之声,围棋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和当权者曾经提倡下棋,对围棋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一些贡献。但是,他们的提倡,往往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或者只把它看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种消遣。那个时期,围棋始终没有体现出她的教育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围棋这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给子了高度重视,积极提倡和发扬围棋事业。特别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对围棋活动的大力推广,更是起…  相似文献   

7.
成长·百科     
《围棋天地》2010,(10):113-113
倡棋杯全称为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由中国棋院和上海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创建于2004年,是中国国内棋坛最重要的赛事之一,也是唯一一项采用应氏围棋规则的全国性职业大赛。  相似文献   

8.
俱乐部     
围棋事典(三十六)春兰杯全称: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主办:中国围棋协会、春兰集团赛制:24人单败淘汰、决赛三番棋中国围棋规则用时:各三小时、60秒读秒5次  相似文献   

9.
金同实 《围棋天地》2007,(17):96-96
我去参加应氏杯大学生围棋赛的活动,在厦门与应明皓先生不期而遇。我们是老朋友了,一起参加过六次围棋规则研讨会。我们都认为以实战解决围棋中的所有争议是最合理的办法,可谓是所见略同。到厦门那天正好是倡棋杯复赛的第一天,倡棋杯用的是应氏规则,在厦门的大学生围棋赛和即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青少年围棋赛都冠以“应氏杯”,也都使用应氏规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摘     
各位网友,各位棋友,新年好!新世纪、新气象,棋坛迎来了三大喜讯:中央电视台围棋节目全面改版扩容;湖南要出围棋杂志;北京、上海联手创办围棋周报。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棋运亨通,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06,(2):32-32
千里单骑走狂草,李氏农心城不落。 2005年3月,中韩两国主流围棋媒体上出现一个格调有趣的现象。《围棋天地》第6期第一棋评是常昊VS崔哲瀚的应氏杯决赛,第二棋评是李昌镐VS王檄的农心怀5连胜;  相似文献   

12.
无论怎样,围棋总给人强烈的沧桑感和悠然感;不然,欧阳修就不会有“棋罢不知人换世,洒阑无奈客思家”的投入与感慨;赵师秀也不会有“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从容与失落。围棋也是智慧的活动,虚与实、大与小、巧与拙、进与退,取决于理性的判断和棋路的计算。围棋被视为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艺之一,与琴、书、画一样,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也最能怡养心情。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11,(6):22-23
1988年版围棋规则与现行的2002年版围棋规则相隔14年。十几年间围棋的基本规则和围棋的竞赛规则没有太大的变化。2001年围甲领队会上,时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的陈祖德专门强调了“不能为了锦标主义去下假棋”,“千万不能将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带到围棋赛场和围棋界中来”。  相似文献   

14.
连线传真     
“烂柯棋缘”主题陈列馆正筹办中 最近,浙江省衢州市政府决定,在市博物馆内设立“烂柯棋缘”主题陈列馆,并计划于2006年9月份对外展出。内容包括:与围棋或者衢州烂柯山有关的历史文物、棋具、绘画、雕刻、塑像、古籍等;历代名人所用的棋具或与围棋有关的题词、笔记、照片、图片、手稿等;含有围棋或烂柯山意义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现代各式各类棋具。为了将展览办得更具科学性、观赏性,该馆谨向社会各界征集相关文物、资料。征集办法分别是:无偿捐赠、有偿转让、付酬复制和借用。  相似文献   

15.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5,(16):59-60
藏棋与围棋,是我国人民的古老智慧创造出来的一对“同胞姐妹”。几千年来,它们在祖国的大地上流传,在人民的怀抱中成长,经历了无数时代的变幻,躲避了无数战火的洗劫,今天,已经很难查考它们的起源了。根据一般的推测,有关围棋的传说始于尧舜;有关围棋的记载始于春秋,想必是围棋的发明要在藏棋之先吧?说到这里,很自然就会使人想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围棋对局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充满了战斗美、力量美的杀局,而杀局中最精彩的又莫过于一对水平相当的顶尖高手所创造出来的呕心沥血之作。自古以来,能称得上围棋名局的不多,能称作杀棋名局的就更少了。二十世纪被公认为杀棋名局的仅有三局棋。  相似文献   

17.
童刚非常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棋就是书房棋; 这书房棋的“书房”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他收藏的围棋书籍至少也有四、五百本。和许多棋迷一样,童刚真正步入黑白世界也是受到了擂台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许振宇 《围棋天地》2006,(10):68-69
从女儿腾腾三岁多时,我就开始让她以围棋为玩具,见缝插针地教一点最简单的规则。但由于孩子没有学东西的意识,直到快六岁了也成效不大。最近,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围棋少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学棋兴趣。每天看完电视后,腾腾都主动要求下盘棋,而且立志要当“围棋少女”。这一转变令我兴奋不已,打算正式教她下棋。  相似文献   

19.
连线传真     
《围棋天地》2005,(3):72-72
中外名人业余围棋友好邀请赛;“华英杯”业余围棋棋王邀请赛;浙江省育苗工程围棋赛;洛阳“神童杯”少儿围棋赛;深圳宝安区龙华街道棋类比赛;佳林棋棱开通围棋教育网。  相似文献   

20.
  赵家强 《围棋天地》2007,(16):55-58
在过去,围棋给人的印象是长考多、行棋深谋远虑、变化无穷无尽等等,充满了神秘感。但是,随着近来电视棋战越来越多,围棋的快棋化特点日益突出,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另外,随着围棋快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围棋比赛的质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围棋界对于这些现象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担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