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巴蜀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地区是中华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巴蜀化是中华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秀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化中心,巴蜀化在中华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长江上游开发史和西部经济化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刻而巨大,长盛而不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蜀化,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化研究中心制订的《巴蜀化研究课题规划》(讨论稿)发表,诚请海内外有志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创巴蜀化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巴蜀化与中国明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4.
《巴蜀学史稿》系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2001—2005国家重点出版计划的“巴蜀化系列丛书”十种之一。《史稿》是巴蜀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地方学史,对巴蜀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全书论述范围广泛,挖掘深刻,主线分明,评议确当精到,新论迭出,对巴  相似文献   

5.
巴蜀化研究已成为考古学、历史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的,是广汉三星堆的重大发现。对巴蜀古代历史化的认识,由此全面改观。中国明系由各民族、地区人民共同缔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6.
《巴蜀化系列丛书》展示了巴蜀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它的出版,确实是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我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积极倡导、支持巴蜀化研究的老领导、专家学、省社科院的同志、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不久以前,我收到了由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组织编纂出版的《巴蜀化系列丛书》,我抽出其中段渝研究员的《玉垒浮云变古今——古代的蜀国》这部专来粗读一遍,虽然理解不深,体会不够,仍拟从宏观上来谈点我对这部作的初步看法,供学术界和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40年代学术界开始研讨巴蜀文化并最终确立巴蜀文化命题以来,巴蜀经济一直都是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巴蜀经济研究中,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巴蜀手工业是最"热门"的课题,甚至在整个巴蜀文化研究中,巴蜀青铜器的研究也是最引人注目、成果颇丰的课题。本文将以学术史的角度,对学术界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巴蜀手工业中巴蜀青铜业、巴蜀金银制造、巴蜀玉器制造、巴蜀纺织业、巴蜀矿业、巴蜀建筑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成果与分歧,作出概述。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16日,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召开了《巴蜀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一贯支持巴蜀文化研究的四川省老领导杨超和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学勤教授给会议发来了热情洋溢的  相似文献   

10.
“西道孔子”扬雄的大一统观与儒风在巴蜀的流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的化认同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本通过对扬雄的大一统观及其哲学基础以及儒风在巴蜀的流布的研究,阐述巴蜀化在秦汉时期融入中华大一统化的同一性进程和差异性进程,说明不同地域化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在统一体中的交流融汇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共同体的主要特征。作认为扬雄是孔子思想在汉代传承的集大成。扬雄以中和精神为内核的关于“三”的创见,是大一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汉化统一进程在思维方式变革上的集中反映。它对巴蜀儒风的流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巴蜀成为“其学比于齐鲁”的一个全国性化重心。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巴蜀化与西部大开发,推动四川省和成都市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由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社科院、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成都日报》评论部联合主办,心族宾馆协办,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中华化论坛》杂志社承办的“巴蜀化与西部开发研讨会”,于2002年1月1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博考古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巴蜀文化研究丛书>现在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分别由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专家编撰的丛书,向各界读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巴蜀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精深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最近,段渝同志送来了他的新——《政治结构与化模式——巴蜀古代明研究》。我们抚着这部由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厚达506页、分成十二章的专,相对会心地笑了。他这一两年来为此书辛勤劳作.颇尝其中甘苦。他也曾为此书的选题、结题的论证,以及某些学术问题与我进行过多次讨  相似文献   

14.
巴蜀文化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蜀文化的现代化,是四川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巴蜀文化的内涵、巴蜀文化的形态、巴蜀文化的传播以及巴蜀文化产业四个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途径和方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1999年8月20日至25日,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等单位发起的“1999年武夷山道文化学术研讨会”,于道教名山武夷山召开。这次会议得到武夷山市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海峡两岸和日本、比利时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应邀出...  相似文献   

16.
2001-2005年国家重点出版计划之巴蜀化系列丛书(十种),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民族、考古、生态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于2001年中成立了“金沙江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集聚地,这里曾是邛、笮等古民族的所在地。其出土的青铜化除有自身的特点外,还与其他化有着相互交流和影响,特别是与巴蜀化和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甚至与越南的东山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凉山地区是连接古代川、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1日至2日,由四川省民俗学会与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四川民俗文化与文化强省建设"研讨会在郫县召开.四川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冯元蔚主持开幕式,四川省民俗学会会长廖伯康致开幕辞,四川省老领导杨析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侯水平、梁守勋、黄启国、罗彤等出席会议.来自全省的110名从事民俗学、巴蜀文化研究的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四川省民俗学会会长章玉钧向大会作了题为<运用民俗文化宝贵资源,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贡献>的主题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65篇.与会代表围绕先进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文化产业化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系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洛分校)、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联合主办的“三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举行。来自美国、韩国、日本1所大学的20多位学,与我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11所大学、科研机构、博物馆的20多位专家会聚一堂,对三国历史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是继1991年“三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在四川举行的又一次“三国化”国际性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