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任何一种文字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汉字异体字的产生,一方面是由汉字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异体字产生后又反过来影响汉字以及文化.  相似文献   

2.
朱刚焄 《文教资料》2013,(16):16-18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虽然目前我们还很难断定它产生于何时,但从出土的三千年以前的商代甲骨文来看,它已是一种较为成熟、较为发达的文字,由此推断,它必然出现在商代以前的夏代,或更早一些。因为目前多数文字家都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从它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可以根据目前为止地下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与青铜器族徽探求汉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文字起因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探究文字起源的重点是前文字,前文字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初的文字应有象形与指事两种类型。早期文字用于人类交际,且用于人神交际。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二是形成期。汉字创制于母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界限为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时间界限为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4.
王春苗 《文教资料》2009,(15):41-42
日语的文字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语中的汉字是引进中国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产生也与汉字密不可分.一种文字的产生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学只有依赖文字才能得以流传,同时文学也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文从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出发,对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虽然目前我们还很难断定它生产于何时,但从出土的3000年以前的商代甲骨文来看,它已是一种较为成熟、较为发达的文字,由此推断,它的生产必然远在商代以前的夏代,或更早一些。因为目前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根据目前为止地下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与青铜器族徽可以探求汉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文字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辅助语言实现社会交际的工具。文字的这种交际功能决定了它必然受社会的制约。脱离使用文字的社会诸条件,是不可能研究文字的发展演变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生活等等。下面,我们试从社会政治因素方面,来探讨它对汉字发展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略论形声字与汉字表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古汉字的表意性进行质疑,指出文字产生的初期,借助物象只是联系语词的一种手段,假借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文字对语言的辅助性和依存性,文字符号是语音的载体。形声优势的出现,使汉字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标志着作为独立体系的汉字形成个性,完全成熟。形声优势对假借的遏制和否定,说明同音异词的表达困难需要意符的补充(区别作用)才能解决。文章吸收了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形声结构方式的基础上,指出意符的成熟是与形—义通道的形成相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符的成熟与形声字的定于一尊才是汉字表意性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则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才产生的。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发展到后期,除汉字外,都成为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我国的汉字(象形文字)大体经历了结绳记事、河图、洛书、伏羲文王画八卦、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发展阶段。"信"往往与诚字相连,人们常说,要做诚信之人。诚信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大大小小事务中。某天,爸爸对  相似文献   

9.
邹小平 《文教资料》2011,(35):41-42
为了了解汉字在日本人文字生活中的作用和现状,本文首先从作为日本社会汉字使用大体基准的《常用汉字表》入手,说明日本政府现行的汉字政策;接着谈一谈与日本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姓名用汉字,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报纸,以及公用文中汉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汉字拼义理论: 心理学对汉字本质的新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使用几十个字母来拼写所有的词汇。唯一的例外,就是使用数以万计个方块字的汉字。中文能否拼音化,即废除汉字,改用一般通用的字母来书写呢?这个问题虽经百年纷争,至今仍未解决。本文提出汉字拼义理论,指出汉字系统在词汇水平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它切合了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中根本性的语义网络原理,具有稳固的科学基础。汉字充分利用了人脑的视觉加工能力,与拼音文字相比,是一种更为彻底的视觉文字。拼音和拼义文字是成熟、高效的人类文字仅有的两个逻辑类型,不能相互转换。汉字超越了记录口语的工具性,在极大程度上塑造了汉语,使得成熟的现代汉语,必须以汉字为其书面语言,这是汉语不能使用拼音文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