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行日月功     
蒋剑 《中华武术》2001,(12):24-25
五行日月功是自然门秘修健身、养生、防身术,该功流传仅二三百年历史。1997年我在安陆市紫金路小学执教武术队训练工作期间,结识了五行日月功自然门第五代传人何水平先生。经过双方互相切磋,得知何先生的师父自然门五行日月功第四代传人董身云老先生已作  相似文献   

2.
李慎强 《武当》2004,(6):11-14
习者在对清虚自然太极拳的手法(阴阳手)、步法(五行步)、身法(混圆球)和功理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按照现代练拳的习惯,都会急着学习套路器械等等内容。但在玄真神剑门修真次第中.却非常人想象的那样去练套路,而是练习单操手。什么原因呢?清虚自然拳只是整个玄剑门修真体系  相似文献   

3.
这里谈谈练习六手太极功中具有共性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栖心子 《武当》2004,(5):6-7
武当太乙五行功,俗称武当太乙五行导引术,是武当丹法的辅助功法。该功法主要以导引为主,是武当丹法以形引气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加强五脏的功能,使五脏坚实,精气充盈,为内炼成丹提供必要的帮助,是修墙补屋阶段较好的功法。望习者重视之。  相似文献   

5.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郭玉杰 《精武》2007,(9):F0002-F0002,I0001,I0002,64,65
自"悟拳"在《精武》发表后(2005年第10期),在读者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是如何以"悟拳"的内养功法,达到祛病强身,在养生的同时,又生出搏击自卫的能力,筑基功是必经之路。拳经曰:"要把骨髓洗,先从桩功起"武功的筑基功是以桩功为主,以桩功增强内气内力,从而达到精满气足、体质改变。悟拳的筑基功,是以"六球五行庄"和"九龙盘"为主要的筑基功法。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4,(10):19-21
少北拳法中的八部短拳是六根功中主要实练部分。通过短拳落实手根、腿根、步根、身根的四根大法,使法力存于身。  相似文献   

8.
刘连洋 《精武》2003,(4):26-27
螳螂门武学,自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融合十八家武学创立以来,已在胶东烟台地区流传了三百余年。由于传承日久,螳螂门由最初的硬派七星、梅花螳螂、软派六合螳螂,渐而衍生出勍手、摔手、秘门、八步等诸多流派,各派螳螂拳法虽名势各异,实则基本一致。现仅以笔者家传勍手螳螂、郝家所传的太极梅花螳螂为例,对螳螂门的拳功体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行气活血功     
梁健生 《武当》2004,(7):54-56
“行气活血功”是气功拳门的基础功,但又是极重要的功法之一。此功旨在强身治病,益寿延年,练成后亦可为人治病;功夫深者还可用来防身御敌。此功动静结合,既练文火,又练武火,阴阳相济,不但易使功成,不出偏差,且易结合其他功法,功夫深者还可练柔化刚。练好此功,对练金钟罩、千斤闸等有助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赵恩 《武当》2000,(10):4-7
太上无极动功十三势是道家动功,本功以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之理及《道德经》为指导,处处要求与道相合。何谓道?道就是宇宙根源,就是无极,制御着宇宙中的一切。道生天地,就是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天地生万物,天地万物归类而为八卦,属性分为五行。八卦为乾、坤、坎、离、震、兑、艮、巽,代表天、地、水、火、  相似文献   

11.
功理 先天太极拳来自先天无极大道。本门认为,万功源道,万法归无。道是世界的本源,是无极(O),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行,然后组成了世界宇宙之万物。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也体现了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五行。本门功法名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4,(2):20-21
现代许多人都对太极拳强身健心、防病治病的作用有所认识,但具体操作又无从下手。有的人,学简化太极拳亦觉太复杂、太难,希望能有比24式更为简单易学的太极拳问世。同样,有些人初学气功,静不下来,也希望有简便的、能引导入门的东西出现,“六手太极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3.
黄俊新 《武当》2007,(10):13-15
自然门内圈手是集内功、轻功、实战与一炉的传统功法,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身法矫健,体轻如燕,可以在锅沿边上行走,真。毛遍布周身,行气如滚珠,身如弹簧,体如裹电,四方有眼;一利不能加,一蝇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抽身换影,来无形迹,去无踪影。内圈于包括内圈手桩功和走圈,一静一动,相辅相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赵宝安 《武当》2014,(1):44-45
五行通背拳小七手是由七个单操动作,即甩掌、拍掌、穿掌、劈掌、钻掌和双掸手组合而成,又称七合手、一发七手、母子拳,是入登五行通背门学者的必修之课。在五行通背门里有"先有七手,后有伸肩"之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七手组合操法整体动作顺势、顺步、顺劲,内涵(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丰富,练用合一,无论是在习练  相似文献   

15.
刘荣庭  陈瑜 《武当》2008,(1):10-11
乾坤索为闾山无极门特殊基础功之一。余得恩师刘荣庭先生传授,受益非浅。门内偶有得之者,皆深藏不露,所以此功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钟思城 《武当》2006,(6):33-33
摔手,以其动作全无征兆,快如闪电而著称,为我国许多拳术流派所高度重视。如,螳螂拳就以摔手作为主要技法;甚至有一个分支干脆就叫摔手螳螂。五行通背拳也将摔手列为其最重要的五种手法之一。另外,鹤拳,西北八门拳、南拳等流派中,也非常喜欢练用摔手技法。  相似文献   

17.
太乙五行拳产生于道门。它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练修为,在追求长生久视的长期修炼活动当中,逐步形成了'柔韧圆活,动如蛇行,以胯带腰,两手环抱,脚走括弧,指穴擒拿'的神功玄技。太乙五行拳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全部内容,要求动静结合,内外合一,神形兼修,溶技击的身体训练与意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国兴 《武当》2004,(3):6-8
侠门“睡仙功”为陈抟(希夷)祖师所创,本门先辈获得此功后加以珍藏,并将其收录于侠门内功秘法体系之中。后世的丹经武籍虽有所披露,但均不完整,有些内容亦系托名伪传,与原著多有不符。现经整理,将具体功法与功理,详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吴宪民 《精武》2006,(8):20-20
所谓桩功者,即立身如桩之深埋地中之意也,故名。桩功在心意门列诸法练习次第之首,向无文字记述法要,属口传身授之艺,非心意门入室弟子鲜窥其径,今就个人平素验证,略陈端绪,与有志者共之。盘法每日不拘时间,择空气清新之地,静心敛气,束身侧拧蹲踞。鼻尖,膀尖,足尖,三尖相照成龙身之势。谷道  相似文献   

20.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桩是静态的知己功夫,而活步桩功是利用静态桩功所练出的自身坚韧的支撑力及静态浑圆力,融入动态桩功的练习。活步桩功是以太极拳十三条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腾挪、闪战、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为基准,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多种劲道变化随势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