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成语往往是由两个大致相同的并列短语组成的,因此可从一个短语中的某一个字类推出另一短语中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字。如“循规蹈矩”就是由“循规”和“蹈矩”两个短语构成,其中“循”、“蹈”是“依照、遵守”一类意见的“同类字”,所以由“蹈”就能推出直是“循”.而不是“寻”,否则,“寻”和“蹈”两个字的意思就不一致,整个词语意思令人费解。有些  相似文献   

2.
1.Every one与every one Everyone(写成一个词,=everybody)用来指人,意思是“每个人”,后面不能接of短语。而everyone(写成两个词)可以用来指人或物,意思是“一群或一批中的每一个”。例如: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具有固定的结构和完整的意义,要求每个字都必须规范,不能任意用同音字、词替换,也不能粗心大意,写成形近字。最近在报刊上常见到将成语的字写错的,如: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任何文章(不管长文章,还是短文章),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一个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短语组成的,而一个短语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因此,要写成一篇文章,最开始的工作便是把词扩成短语. 本篇介绍一些"扩词成短语"的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供小学生练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大部分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各种传说 ,所以相当多的成语中仍然留有古代汉语所特有的各种语言现象。因此 ,只要认真研究成语 ,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古汉语知识。研究成语 ,也不失为学习古汉语的一条崭新路径。一、貌似双音节词、实际却是双音词组 (短语 )十年树木 现代汉语中的“树木”是一个词 ,意思是树的总称 ,而这里的“树木”却是由“树”和“木”这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动宾短语 ,意思是栽培树木。求全责备 现代汉语中的“责备”一词 ,意思是指责、批评 ,而这里的“责备”却是由“责”和“…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否则,以"貌"取词,望文生义,就会闹出笑话。现举几例:1.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能误解为不能刊出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7.
成语大多是由四个字构成的,但是,也有少数成语不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等。判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是不是成语,主要从两方面看:一看它所表示的是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整体。如果是成语,则其意义就不是组成它的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水深火热”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水很深,火很热”,它指的是人民生活处境极端艰难。如果不是成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则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科学文化”则可理解为是“科学”与“文化’两个词的意义相加。二看它能否调换或拆开。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人们把它称之为"成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相似文献   

9.
教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短语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们  相似文献   

10.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在辨析和修改病句训练中,同学们对下列几种情况感到困惑,而导致选错。一、复指短语和重复赘余复指短语是由两个部分重叠起来,指同一事物,前后两部分相互注释说明,前后两部分有的可以互换,如首都北京。重复赘余是句子结构已完整,意思也明确,增加了不必要的字、词、  相似文献   

11.
"相形见绌"是个成语,其整体意思是"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读chu,有"不够、不足"的意思。"相形见拙"不是一个固定的四字格词语形式。"拙",读zhuo,有"笨"的意思。因"绌"与"拙"字形相近,常被一些人用混,错误地将"相形见绌"写成"相形见拙"。但是,因"绌"与"拙"都是指不好的意思,都是指差距、不足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一个汉字有两个读音,表示两个意思,叫“异读字”。比如“这箱子太重了”的“重”念zhóng,“书买重了”的“重”念chóng。就汉字说,一字两读;就语言说,重zhóng和重chóng代表两个不同的词,无所谓异读。代表两个不同的词(或语素)是根本的,写成相同的一个汉字是偶然的(有些是词义引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不管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通常都不能随意拆开运用;对词义的理解也必须整体理解。即使由语素义相加而成的词义,也是如此。成语是几个词组成的特殊的短语(词组),所谓特殊,就是在于它的结构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它的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语序也不能随意调动,中间不能随意插入其他词语;成语的意义也必须整体理解,许多成语都不能按组成成分的字面理解。正因如此,成语是固定词组,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但是,一些学员的习作中,常常发见有随意把词或成语拆开运用的情况。例如:(1)进了办公室,先向老师鞠了一躬,然后立了  相似文献   

14.
有些同学经常写错别字,比如把"娱乐"的"娱"写成"误",把"派遣"的"遣"写成"遗",这样,不但字音变了,字义也就变了。那么,减少错别字有哪些方法呢?第一、记字义。许多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表明这个字所指的意思。"扌"旁往往与"手"有关;"氵"旁往往与  相似文献   

15.
学生习作的批改 ,应找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普通性问题 ,分门别类 ,突出一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我总是在学生眉批和总批中打()让学生填写 ,效果颇佳。1 选择填空。对有些常写错的字 ,如 :“武”、“展”、“丧”等学生常多写一撇 ,我把正误两字同时写出 ,让学生在()内打 或打×。2 组词填空。不少义近形近的字往往容易写错 ,如“惨死”误写成“残死” ;声相同的也易写错 ,如“再来”误写成“在来”等等 ,可将他们并列写上 ,让学生重新搭配在()内组词。3 成语填空。成语中有很多意思相近的词 ,学生把成语张冠李戴的现象经常出现 …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便直接或真实表达的事件,这时就需要运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你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使用隐性否定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所谓隐性否定是指英语中有些词、短语或结构不与不定词no,not连用,就可以表示否定的意思,即有否定之义而无否定之形。这些词、短语通过本身的词汇意义或引伸意义表现出否定意思。下面就从词、短语、结构和成语与谚语四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阐述。一、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表示否定意义。1.用名词表示否定意义。例如:Heshowedgreatreluctancetoanswerthisletter.他极不情愿回这封…  相似文献   

17.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18.
四言成语的特点是“言简”而“意赅”.所谓“言简”,就是语言形式简练,只有四个字;所谓“意赅”,就是意义完备而深远,不能表达残缺的、模糊的意思.“言简”和“意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委实不易.传统的观点认为统一的方法有二:一是从语法方面来看,充分地利用语序,使构成四言成语的各个词形成特定的语法结构,如: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主谓结构等等,不同的语法结构表达不同的意思,从而实现用简短的形式表现复杂的内容.二是从词汇方面来看,要求构成四言成语的每个词必须做到词不虚用,字不虚发,为此,必须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多用单音词,  相似文献   

19.
<正>候车室"候车室",易错写成"侯车室"候与侯,是音近(或同)形似字。候,读hòu,有等待、看望、时节的意思,如等候、问候、时候。侯,读hóu,一般作名词,如诸侯、姓侯。福建省闽侯县的"侯"读hòu。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候。易错写成"迫不急待"。及与急,两个字都读jí。及,原意是从后面跟上,引申为达到、比得上、趁着;也可作并列连词。急,有焦急、匆促的意思;又有紧要、严重的意思,如紧急、病急。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8,(2)
"两面词"本来是指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兼有相反的两面意思。如"受",既可以指"接受"的意思(如《孟子·告子》:愿留而受业于门),又可以指"传授"的意思(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本文所指的"两面词"是指由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的词相叠组成的词组,如是否、能否、是不是、抓不抓、有没有、能不能、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