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研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方法。通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塑造健康人格,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构建有效的诗歌审美教育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开展诗歌审美教育:熟悉时代背景,进行反复朗读;提出基本问题,营造诗歌意境;分析用字用词,培养形象思维;总体感知诗歌,明确诗歌类型;深入探析诗歌,感悟哲理寓意。采用这些策略可以有效达成审美教育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诗歌约占课本总数的十分之一,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审美教育一般是指使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畅游,去领略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作品、风格、流派、背景等方面,让学生理解、感悟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中的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孙凡友 《时代教育》2014,(6):135+137
诗歌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在诗歌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当前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从美学的角度看,诗歌的艺术美具体表现在韵律美、画面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诗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感受诗歌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存在着各种偏失,在诗歌教学中只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诗歌与教学模式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诗歌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语文诗歌鉴赏性教学。语文诗歌鉴赏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们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诗歌审美性教学为了适合新课改,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塑造诗歌审美教学方式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诗歌鉴赏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实际教学中,新课改背景之下的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诗歌审美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从美学角度看,诗歌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诗歌教学必须突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体对  相似文献   

9.
成蕊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54-255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就是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在高中阶段开展审美性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能够陶冶情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的诗歌审美性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篇论文,我们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语文的诗歌审美性教学现状,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的诗歌审美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从内容到结构都充满了美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切身体会到诗歌给人的美感。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诗歌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杨宏 《现代语文》2007,(12):83-84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数量较多,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独特的作用。诗歌具有个性鲜明、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情真挚强烈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抓住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诗歌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传统的诗歌教学仍然比较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的诗歌教学只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播.而对学生能动的审美创造这一重要环节则注重不够,由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不能得到创作实践的检验。结果造成学生掌握的诗歌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片面单一,不能进入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之中,也就不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因此,在学习、背诵、模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倡学习与创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应谊是提升诗歌教学品位的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园地。发挥诗歌教学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应重视诵读, 感受音乐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想象,感受形象美,陶冶学生情操;重视思考,领悟意蕴美,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诗歌的审美水平,能够提升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本文先阐述了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以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此,应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把握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探求意蕴,理解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所学的一切都是因为实用,情趣也在趋于肤浅、庸俗。审美,有时就像一顶遗失的金草帽,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想象中。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有责任在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贯穿于任何一门学科中的,而语文是最具人文特性、最具诗意的学科。中国作为诗的国度,诗歌教学其实就是在进行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是初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语言、多媒体等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沉入诗歌的世界;通过朗读、追溯本源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情意之美。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升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围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研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的建构.以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为建构“高效·审美·人文”的初中诗歌课堂教学指出三条路径:一是搭建诗歌教学由浅入深的台阶,引领学生走进诗歌审美王国;二是运用诗歌教学由表及里的魔镜,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诗歌鉴赏王国;三是运用诗歌教学由此及彼的推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造王国.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2):49-50,60
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可以启发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更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