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见,“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作品四写梨花,既增强了文章的意境美,又深化了“梨花”的丰富内涵,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三个悬念“设悬──释悬──新悬”,悬念层叠。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我们”在焦急中发现小茅屋,屋里却“没有灯也没有人声”,“我们”不禁疑惑:“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是第一个悬念。一会儿,瑶族老人推门进屋,“我们”以为“主人”回来了,然而老人笑道:“我不是主人”。哦!主人到底是谁?这是第二个悬念。第三个悬念是: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盖了这…  相似文献   

2.
一、从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中理线索、理顺序文章耐人寻味之处是妙用误会。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难以解开的疑团 ,作者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误会。在误会中我们梳理出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当发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时 ,同学们会顺着文章一一猜下去 ,他们回答是瑶族老人或是哈尼小姑娘都在情理之中 ,但恰恰又在意料之外。这一波三折的意外 ,正好帮助同学们梳理出文章的顺序。在教学中可以提示学生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为文章增添了曲折 ,每个人物在认定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时所想的和所做的 ,步步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推第 12…  相似文献   

3.
《驿路梨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悬念美的风采。当深山月夜 ,我们正为无处落脚而焦急不安之时 ,却意外地看到梨树林旁出现了一座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小茅屋 :竹篾泥墙 ,房门反扣 ,白木门板上用炭黑写着“请进”两个字 ,然而“屋里漆黑 ,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这一设问 ,恰是读者的疑团 ,领起全文的第一个悬念就自然产生了。“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 ,怀着满意和愉悦的心情猜测主人也许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 ,一个须眉花白 ,手提明火枪 ,肩扛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了。“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而老…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要有曲折,要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呢?除了在立意、选材、叙述语言上下工夫外,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悬念”,即作者有意识地不把人物命运、故事结局和盘托出,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的写作,不能平铺直叙,而是应该有起伏、有波澜、有曲折。那么,如何才能用好“一波三折”的作文技法,写出吸引人、感染人的记叙文呢?一、巧设疑团,制造悬念。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巧设疑团,然后随情节的发展再一一解开。根据事件的发展及中心的需要,悬念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悬念的设置可使情节发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驿路梨花》,文章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悬念层叠。当深山月夜,“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房门反扣,用炭字写着“请进”二字。让人感到好不神秘。这是谁的房子呢?这…  相似文献   

6.
以“电话”为题材的文章是比较多的。如何跳出常规思维,不落俗套呢?唯有“出新”、“出巧”、“出理”。“题好一半文”,标题《电话在午夜响起》一下就扣住了读者的心弦。特殊的时间:午夜;特别的事情:打电话;特别的联想:急病?意外?暴力?特别的心情:胆战心惊。电话到底是“谁”打来的?具体是什么事?这些都是读者急于想知道的,自然也就急于读下去。可以说拟的一道好标题是作者给我们亮出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仅仅有好的标题是不够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有波澜,怎么制造呢?作者又在“巧”字上做起了文章。“谁”打的电话呢?“妈妈”一…  相似文献   

7.
追求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说的文章要追求波澜。要达到文章有波澜,一是内容本身就曲折多致,一是在表达上用艺术手法取得波澜。即使内容本身曲折了,也得讲究表达方法,才能使文章取得一波三折的效果,所以表达方法很重要。这里略说几种: (一)悬念法。怎样使用悬念法,举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假期里,91届学生聚会,主持人当众考我:“杨老师,您能认出我是谁吗?”我朗声大笑:“我怎么会认不出你?说实话,工作以来我上得最开心、最满意的一堂课,不是参赛获奖的课,不是领导检查的课,不是外出演示的课,而是那年给你们上的一节随堂课《驿路梨花》.那节课上,就是你这个好奇的小个子,三次在我预设要问的地方主动举手追问:‘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问的时间恰到好处,问得课堂悬念、高潮迭起,让我至今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温馨和感动.”怎么能忘记呢?快乐的课堂,是这般诗意的享受;诗意的课堂,是这般享受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毛宗岗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的含义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那么,记叙类文章掀起情节波澜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悬念是作者在文中预先设置的能引起读者兴味、关切、焦虑并急欲知道底细的情境,俗称“扣子”“关子”。简言之,悬念就是让你的心悬起来。先看一则名为《四封电报》的美国故事: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和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收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亡。’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运其尸回家。’三  相似文献   

10.
天使的身材,凡人的眼睛。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了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的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能去天堂呢?”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主人失望的问:“哦,什么比赛呢?”天使说:…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  相似文献   

13.
善良的速度     
天使的身材,凡人的眼睛。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了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能去天堂呢?”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天使说:…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样比赛呢?”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不喜平"就是要让文章有曲折、起波澜,而设置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即“直” ,“直”则“板”。倘若记叙文行文如一马平川 ,读来便索然寡味 ;波澜起伏 ,曲尽其妙 ,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 ,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出波澜呢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一、巧设悬念所谓“悬念” ,就是设置疑团 ,不加解答 ,借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的方法 ,大致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 (或尖锐的矛盾冲突 )搁置起来 ,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高中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头 ,描写直到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 ,母子三人才走进北海亭面馆吃面…  相似文献   

17.
有评论家说过,“写作”其实就是“向哲学要发现,向文学要表现;哲学性是文章的灵魂,文学性是文章的血液”。什么是文学性?参照语文专家的解释,即作品的“创造性、形象性、情趣性”。下面,就文学性的这3个特征,谈谈记叙类作文增强文学性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一、在构思上巧设波澜,增强文章的“创造性”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应该设置一些波澜,使文章变得不同一般。这个“不同一般”其实就是“创造性”的体现。设置波澜的方法有:1.首段制造悬念——为避免平铺直叙,在文章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  相似文献   

18.
写作有一条定律:“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波澜呢?我总结有10条。1、悬念法设置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使之急欲了解下文,往往是写文章成功的一大法宝。如《汉堡港的变奏》,文章开始写道:“一百多年来,汉堡港形成了自己的节奏……但是有一次,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是什么改变了汉堡港的节奏?为什么?怎样改变了?这就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随后,作者围绕这些问题,一一道来,使文章平添了许多魅力。2、抑扬法抑扬法就是对写作对象有褒有贬,写作时把这种感情渗透到字里行…  相似文献   

19.
马宗山 《快乐阅读》2013,(12):87-87
写作有一条定律,“文似看山喜起平”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有波澜。那么怎么才能学出文章的波澜呢? 一、悬念法 设置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使之急于了解下文,往往是写文章的一大法宝。如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在其名家《麦琪的礼物》中就成功运用了这种技法,文章续写了一对夫妻各自卖掉自己的爱物,以换取对方的意中物,作为圣诞礼物的故事,文章只详写了主人公德拉卖了心怡的长发,为爱人吉姆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对吉姆卖表买发梳一事则只字未提,直到文末方简笔点出。这种将“悬念”一直“抑制”到结尾的手法,构思巧妙而新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空瓶喝酒     
主人不给一文钱,却叫仆人去买酒。仆人莫名其妙地问道:“老爷,没有钱怎能买到酒呢?”“花钱买酒谁不会?”主人生气地说,“不用钱便买到酒,才算有本事呢!”仆人只得拿着瓶子走了出去,转眼间,又拿着空瓶子回来说:“酒买来了,老爷请美美地喝上两盅吧!”主人一见是空瓶,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